参考消息标题

中国可能成为日本的救星?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6-2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可能成为日本的救星? 英报认为经济停滞不前的日本把自己与飞速发展的中国拴在一起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月16日文章】题:经济停滞不前的日本把'...

中国可能成为日本的救星?


英报认为经济停滞不前的日本把自己与飞速发展的中国拴在一起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月16日文章】题:经济停滞不前的日本把自己与飞速发展的中国拴在一起(记者迈克尔·谢里登发自东京)
正当日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解决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的时候,日本企业界正在改变日本与其邻国及对手中国的关系。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日本20世纪的敌人中国在21世纪可能成为其救星。
中国推动日本经济改革
中国已经逐步成为推动日本所有经济部门改革的动力。日本公司在对华战略方面已经做出了三项重大调整:
第一,它们正在将生产产品的工厂转移到中国。中国工人的工资是东京—关西工业中心区的工人工资的1/20。日本的工业能力正在被空心化。不过,这个国家在高质量的机械和不断创新的电子产品领域仍然保持着领先地位。
第二,日本消费者因日本从中国大量进口廉价产品而得到好处,其中有大蒜、男女青少年的时装等。尽管日本政治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农场主发出了种种抱怨并引发一些小小的贸易争端,但店主们仍然在大量抢购日本最有进取心的零售商Uniqlo从中国进口的廉价服装。
第三,日本一些大企业首次认真下决心要在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消费品市场上展开竞争。中国沿海城镇中的两三亿人拥有足够的收入来享用“万字”酱油。“万字”酱油是日本的一个昂贵品牌。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都已经打入了中国的汽车市场。
日本想从中国市场获益
中日关系留下了历史伤痕,目前充其量也是矛盾重重的。日本曾在30年代侵略过中国。今天,日本30年代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的后继者正在发动一场和平攻势,以确保从中国市场中获得好处。
东京一家投资银行的高级职员说:“这几乎是完美的典型的经济模式。在日本海的一边是一个其经济在世界上居第二位的国家,但人口已经老化,而且正在减少。另一边则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经济正在从低点迅速发展。”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投资了数亿美元的资金,因为他们肯定中国的消费者将不断富裕起来。
与中国国内的竞争对手打交道也不再是一种一方得利另一方受损的游戏了。中国生产小型汽车的吉利集团从丰田公司购买发动机。此外,中国许多生产商还依赖于从日本进口的高档钢材。
中国不会很快成世界工厂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一名高级研究员说,几乎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将很快取代日本而成为“世界工厂”。
他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中国工业仍然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低成本的模式,而日本先进的生产厂家仍然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领域保持着优势。
他说:“在中国真正成为能够与日本并驾齐驱的先进工业化国家之前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尽管中国在全球制成品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但中国的出口品仍然局限在较低一级的产品上。例如,就电视机而言,日本专门生产高清晰度的较尖端的产品,而中国则生产标准模式的产品,后者的价值要比前者低得多。”
他指出,日本从中国加工产品的过程中得到了好处。因此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使用的却是从日本进口的部件。标有“中国制造”的电脑可能采用的是英特尔公司的奔腾芯片、微软公司的处理系统和日本或韩国生产的液晶显示器。他估计,中国出口产品的一半是由外国子公司生产的,其中许多公司是日本公司。
他说:“中国公司在几乎每一个方面都不如海外的同类公司,不论是在资本、人力资源,还是管理方面。结果,中国没有其它选择,只能指望通过廉价的劳动力来提高出口竞争力。
“中国的低工资应该被解释为其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反映。只有在中国工资水平接近于日本同时反映出其生产率提高的时候,中国才可能成为日本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
日本一直保持经济警惕性
这种看法使中国分析家大为光火。他们指出,中国沿海城镇的经济增长率和不断提高的工资水平正在使中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日本商界已经将目标对准这些新的消费者群体了。食品生产商认为,中国的新富将渴望获得方便食品和更加西方化的饮食。
一直保持着经济警惕性的日本官僚已经着手评估所有这一切可能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的影响。经济产业省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约一半的日本公司认为,在五年之内,中国公司能够在技术方面赶上日本的水平。
日本计划制订者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滕最近发出的警告。他警告说,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生产国,就像沙特阿拉伯在全球石油市场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毫无疑问,经济产业省的一些日本官员已经受命去寻找解决方案。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