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文武双全’的保安局长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6-18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文武双全’的保安局长 【香港《亚洲周刊》5月12日一期报道】题:当文学与政治碰撞(记者 戴平)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统领6万纪律部队(其中3万是警察)的香港'...

‘文武双全’的保安局长



【香港《亚洲周刊》5月12日一期报道】题:当文学与政治碰撞(记者 戴平)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统领6万纪律部队(其中3万是警察)的香港特区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作风强悍,不苟言笑,是粗线条的“铁娘子”式的人物。但其实深入认识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她是充满文学感觉的人,喜爱朗诵英诗,非常感性和细腻,并且往往从文学的高度来体会政治。
叶刘淑仪立场鲜明,“依法办事”是她常说的一句话。当她1975年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加入港府任政务主任时,也许没有想到会当上权倾一时的保安局局长。这个位置与文学世界距离有多远?在她看来,其实两者是零距离的。她表示,在格拉斯哥大学主修16世纪文艺复兴文学,强调人文主义理想及个性,那时代的文人有个特点,便是往往兼具战士身份,文武双全。在叶刘淑仪看来,读文学未必一定要吟诗作对、无病呻吟,却须积极参与社会之中。文艺复兴时代的文人,投笔从戎是有浪漫理想支持的,她自己觉得也是如此。
“我要负责制定政策,贯彻政策,过程中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及理念。”但当面对社会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时,她说:“你一定要从公众利益的角度想问题,而非个人喜恶。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平衡点,符合中庸之道。”
在叶刘淑仪眼中,文学经验对个人的影响,便是令自己面对外界的怨愤时,可以升华到一个哲学性看问题的高度,因而从容处事。她说:“你看小说电影不外乎描写人与人关系、人性诉求,其实不同时空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有共同的语言,反映的人性诉求是一样的,我认为读文学的人,真正了解文学的人,看人间世事视野更广阔,也更宽容明白。”
爱读英诗及中国历史
在公务繁忙中的叶刘淑仪,至今仍然保持阅读文学及人文作品的习惯,以此作为一种减压方法。
她的一些思想来源是中国古书,读《史记》和《资治通鉴》使她时而温故知新。她认为历史是明镜,可从中学到许多宝贵教训,古代和当今社会,分别不是太大。譬如,从史记的《春申君列传》中,她就学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她说:“春申君被门客勾结他人杀死,下场很惨,其实早就有人警告他留意这个人了。太史公下一评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是不是我们应该参考的呢?”在现实生活中,叶刘淑仪也有很多例子可引为旁证。
叶刘淑仪和记者谈到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特色,是对人要求很高,要求人付出很大甚至做出牺牲,这和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不同,美国文化将个人利益摆在最前面,《独立宣言》便声称,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及个人的幸福。她了解这两种文化,它们对她皆有影响。至于哪一种影响大一些?“很难说,那要死后才知道了。”她说。
力主政务官不能中立
叶刘淑仪是首位戳破“政务官没有政治立场”神话的香港政务官。叶刘淑仪说:“政务官不同于别的技术性或业务性官员,特别是高级政务官,要政治中立是不可能的。”
她以港英时期为例,指出政务官参与制定政策,这就要有一定的立场,如果不支持政制改变,便不可能帮彭定康推行这个方案。又指出当年,香港成为越南难民第一收容港是“蚀本生意”,便是施政者受英国人价值观影响的范例,“你怎么可以说政务官制定政策没有价值观,不可能嘛”。
也要捍卫私人空间
如今,无论工作压力如何沉重,1997年丧夫的叶刘淑仪都要为自己捍卫私人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一个女儿与她相伴。身为单亲母亲,她说,工作之余也是她可以感性一些的时候。她的朋友都不会忘记她醉心文学、朗诵英诗的情景;英国文学的灵魂,无论在公领域还是私领域中,都是一缕支持她的神秘力量。
叶刘淑仪小档案
1950年 香港出生
1969年 香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毕业
1972年 香港大学英国文学系一级荣誉毕业
1975年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文学硕士
1975年 加入政府政务主任职系
1982年 首席助理政务司
1983年 首席助理保安司
1987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硕士
1987年 助理贸易署署长
1990年 副行政署署长
1993年 副工商司
1995年 工业署署长
1996年 人民入境事务处处长
1997年 香港特区首任入境事务处处长
1998年 出任保安局局长至今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