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出乎意料 却在情理之中中国入世后的逆向冲击
将成为汽车出口国
【英国《金融时报》6月7日报道】题:中国的逆向冲击(记者 金奇)
事情本来不该是这个样子的。人们原本估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给国内汽车工业造成强烈冲击。评论人士曾说,“狼”——意指外国大公司——的到来将预示着国内竞争对手的退场。
然而,才过了几个月,现实便彻底推翻了当初大多数人的看法。受冲击最大的是大众等如雷贯耳的外国知名企业,成就最大的却是两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小公司。
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变化,观察人士预言,它也许会成为继日本和韩国之后的低价汽车出口国。
亚洲汽车资源公司(从事汽车市场咨询)的负责人杜恩说:“具体时间很难预料,但到2010年,中国肯定已经是汽车出口大国。”
对于一个目前几乎不出口汽车的国家来说,这种预测未免大胆。但从其它行业、尤其是家电行业的经验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走向来看,这种预测不无道理。
大约15年前,中国家电生产商被人瞧不起。但在20世纪90年代,它们从松下等跨国公司手里夺回了国内市场,如今还打入了国际市场。
现在,给中国家电公司带来好运的许多条件也出现在汽车行业:创新精神、政府的全力支持、日趋成熟的国内零部件工业以及外商的技术转让等。
国产车与大众叫板
“奇瑞”和“美日”这两款国产车成为今年最畅销的车型,一个是中国贫困省份五年前刚刚成立的公司,一个是从前的摩托车零件厂,它们同大众和丰田展开了竞争。
“奇瑞”的外形跟大众公司在中国销量最旺的“捷达”车颇为相似,但它的售价只有10·28万元,比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捷达”便宜约3万元。它同“桑塔纳”和“波罗”——大众公司在中国的另外两个著名车型———的差价也大致如此。
中国消费者十分注重价格,这一差价至关重要。据亚洲汽车资源公司称,“奇瑞”今年头四个月的销量为14179辆,比去年增加了305%。同期,“捷达”的销量为35238辆,但增长率要低得多。
“人们觉得我们的质量跟大众差不多,但要便宜一些,”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销售部副经理金一波(音)说,“现在中产阶层的人很多,他们买得起车,但不想花太多的钱”。
奇瑞公司为什么能在短短五年内生产出敢同大众叫板的汽车呢?部分原因是,大众、雪铁龙、标致和菲亚特等公司17年来在中国建立起来的零部件市场发展迅速。
零部件成就小企业
现在,中国有几千家公司生产汽车零部件并公开出售,其中许多是仿造外国名牌。据大众公司亚太地区总裁贝恩德·莱斯纳说,假如公开市场上买不到某些零部件,奇瑞公司便设法采购“捷达”原装配件。
莱斯纳说,大众和中方合作伙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为此产生矛盾,因为后者持有奇瑞公司20%的股份。“我们在某些问题上发生了一点纠纷,但最终解决了,”他说。解决办法是,奇瑞公司答应今后不再使用大众公司的原装配件。
但大众公司的一名高级主管人员指出,假如奇瑞公司继续使用“捷达”配件,大众公司也毫无办法。
“美日”的经历大同小异。它的外形跟先由大发、后由丰田公司生产的“夏利”几乎一模一样。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公关部经理陈喜慧说,“美日”的发动机跟“夏利”相同但由吉利公司自己生产。“假如‘夏利’没有跟零部件供货商签订专供合同,供货商也可以把货卖给我们,”陈女士说,“大部分零部件都是这样得到的”。
外商投资有增无减
人们也许以为,这种局面会让外国投资者不敢在中国转让技术,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外国汽车厂家不仅争先恐后地增加对华投资,而且把对合资企业伙伴和供货商转让技术当作一项重点工作,认为中国市场值得它们这样做。“就市场开发而言,中国现在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日产汽车公司的总裁卡洛斯·戈斯恩在北京的车展上说,“今后五到十年内,中国将是我们增长最快的市场”。
莱斯纳颇有同感。他说,两年内,中国的轿车市场将达到100万辆,大众公司将在五年内再投资24亿美元。
他说,五年时间内,大众公司在中国生产各种车型的本地零部件比率将从现在的大约40%上升到75%至80%。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成本,为大众公司在中国进行出口生产做准备。
“外国品牌别无选择,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就只能向供货商转让技术,”杜恩说,“但我估计它们会密切关注自己的知识产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