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从东逝之水到西进之河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6-0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从东逝之水到西进之河 【台湾《联合报》5月28日社论】题:论开放中高龄劳工赴大陆谋职 如果将人才的流动比拟作滚滚大江,当我们攀升天际,向下鸟瞰,将会发现'...

从东逝之水到西进之河


【台湾《联合报》5月28日社论】题:论开放中高龄劳工赴大陆谋职
如果将人才的流动比拟作滚滚大江,当我们攀升天际,向下鸟瞰,将会发现台湾50年来,先是一条东逝之水,如今又是另一条西进之河,不同的流向标示出台湾经济发展的阶段特色。
民国四五十年代,台湾的年轻精英东眺太平洋彼岸,所谓“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大批留学生赴美之后即因种种原因在美国工作、生活。当时许多人因而忧虑“人才外流”、“楚材晋用”。
然而,“人才外流”在国外茁壮成长,也为台湾日后经济转型埋下种子。民国七十年代以后,大批高科技、高素质的留美学人因国内政经环境改善,纷纷返台创业、工作,成为台湾自劳力密集升级为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产业的推手。
人才外流又回流的过程,说明了即使在政治控制严密的时代,向外跨越的脚步可能受到阻滞,却不可能封禁。而一旦国家自身体质改善,人才回流又如水之就下。可以说,人才的流向是政治、经济与社会综合的推拉力量所主导,不是政府一厢情愿的行政干预能够左右。
最近,开放中高龄劳工到大陆工作之议受到重视,劳委会主委陈菊且持乐观其成态度,则是为人才流动的西进之河下注脚。台湾人才西进大陆已有十余年历史,大致分为几个阶段。先是商人前往大陆投资,自己当老板,接着是受薪者去大陆台资企业工作,成为所谓“台干”。近一两年台湾失业率上升,在台湾一职难求者到大陆碰运气,有人四处碰壁,终于沦为飘荡无依的“台流”(来自台湾的盲流),有人则在陆资企业觅得一枝栖身,成为“台劳”。国内人力业者估计,这类“台劳”已有3万多名。
劳委会研拟开放中高龄劳工前往大陆工作,着眼在解决失业问题,高唱“本土化”的部分人士则担忧人才外流可能资敌,因而主张设限。但是,由台湾人才外流史来看,东逝之水既不可挡,西进之河就能任意扭转流向吗?
考虑西进的中高龄劳工,有因经济转型的结构性因素而失业者,有遭优退、优离者,在台湾再就业的机会不大。其中,体力劳动者及低阶技术劳工即使有意西进也无可能,因为大陆并不缺乏这类人力,且劳动价格远为低廉,绝非台湾所能竞争。较有机会跨海发展者为金融、建筑、管理、技术人才,这类人才在壮年提早离开职场,国内既不能提供就业机会,因语言、文化的熟稔,转往大陆寻求职业生涯第二春,再自然不过。
中高龄失业劳工如能西进大陆,纾解岛内日渐庞大的失业潮,其实也正是缓和执政者的压力,此所以陈菊以积极态度面对。否则,台湾既无工作机会,又封住西进之路,中高龄失业者多半仍负担家庭主要生计,资遣费或优退金坐吃山空,无论就人心安定或社会稳定都是一大威胁。
至于台湾中高龄者能受雇于大陆企业,在商言商,只是这类人才恰恰符合大陆经济发展与企业经营现阶段需要,有此需求时,尽管台湾一味阻隔,也必定有人千方百计迂回西进,厉禁其实徒然,一旦需求不再,“台劳”也不免下岗命运。甚至可以预测,中高龄劳工赴大陆就业,只是暂时舒缓或延缓台湾失业压力,三、五年后大陆经济登上另一台阶,这批“台劳”如果尚未退休,又将面临再次失业,政府还是得面对问题。
以往第一次“人才外流”,跃入东逝之水者率皆年轻英俊,人生正如朝阳,不惧孤注一搏。如今再次“人才外流”,却换成哀乐中年身不由己浮沉于西进之河。谁无妻子,谁无家庭,单身赴任者,异乡重新出发自是点滴在心。这股大潮既然无可抵挡,开闸放流势在必行,政府除了提供资讯,善加辅导,也请对这些为家庭生计、个人生涯打拚的“过河卒子”打打气,至少不要以资敌、背叛的眼光看待。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