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哀愁
台湾中华航空公司CI—611航班5月25日发生空难,至今已经10天。从这架华航老旧客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的一刹那起,除了102具已被发现的遗体,和其余123名乘客下落不明外,它还给华航本身、台湾民航业、台湾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从空难的善后中,人们再度看到了被滚滚红尘所掩盖的人间真爱,看到了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血缘之情和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契机。
人间有爱 两岸无界
拉着家属的手、搂着家属的肩,低声安慰着悲痛欲绝的家属;家属饿了,送上热腾腾的饭食;天气热了,递上冰镇的纸巾、毛巾;家属认遗体时,在一旁搀扶、宽解;遗体进出灵堂时,在路两边诵经超度……在华航空难遇难者临时灵堂、在乘客家属接待中心,成百上千的人每天都在这样坚持不懈地做着。在水深浪急的澎湖外海,还有一群身穿红衣的“中华搜救总队”队员,将一具具遇难者遗体从海中捞出。他们没有酬劳,默默做事。这就是从台湾各地志愿前来参与救难工作的“志工”。对于遇难者亲属来说,这些志工好比是他们受创心灵的“安慰天使”。
位于台湾空军马公基地的家属接待中心两侧,是慈济、法鼓山、佛光山等宗教、社会团体的志工搭起的大棚,免费提供茶水、冰镇饮料、盒饭和毛巾、纸巾等。家属接待中心左侧,是慈济志工的临时厨房。除了提供一日三餐和茶水外,他们还要清洗从花莲紧急运来的2200个环保餐具。慈济功德会澎湖分会负责人张庄桂桑说,每天她们都要忙到凌晨2点才睡,早上4点多又起来做早餐。
陪伴、安慰亲属是志工们最主要的工作。每一名罹难者亲属的身边,总有志工陪伴着、安慰着。事发当天下午,第一具遇难者遗体还没有运到马公基地,慈济在澎湖的志工就率先赶到现场。第二天,又有160多名慈济志工从台北、高雄等地赶来。带领罹难者家属辨认遗体,是慈济志工争取来的“专利”。他们陪同家属到由篮球馆改成的停尸间,馆里没有冷气,炎热的天气让遗体发出阵阵异味,蚊蝇如影随形。慈济志工搀扶着家属,不断轻言安慰,尽量减少亲人变形的遗容或残缺的遗体给他们带来的刺激,每天也总要在停尸间喷洒防疫药水。
宗教团体志工所做的工作,或许是为了实践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更多的人赶到澎湖,则体现了“人饥我饥,人溺我溺”的人间真爱。记者在澎湖多次与“中华搜救总队”的搜救人员在一起,他们自带设备,每天随船出海,在茫茫大海上找寻、打捞罹难者遗体和飞机残骸。近几天澎湖外海风急浪高,更增添了他们搜救工作的风险。无论是慈济的志工,还是搜救队员,甚至还有在空军基地里排队等候、前窗玻璃上贴着“免费”两字的出租车司机,这些普通人身上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辉。
大陆各方面在这次空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同胞之情,广为罹难乘客亲属和舆论所赞誉。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空难表示关切,并指示有关部门对救难全力协助;有关部门派出两艘搜救船到出事海域参与搜救,福建多艘渔船协助寻获了十余具遇难乘客遗体,并转交给台湾海巡部门;大陆方面应台湾的要求,提供空中管制雷达捕捉到的华航客机失事时的雷达资料;大陆方面在空难救难中所表达出来的善意、灵活态度,和对遇难台湾同胞的真诚关心,让许多台湾同胞深受感动。一些遇难乘客亲属表示,大陆的善意、实际行动,充分体现了同胞爱、骨肉情。
这次空难显示出两岸关系日益密切的互动。遇难的台湾乘客中,大部分是参加台湾3家旅行社组织的赴大陆的旅行团,9名大陆乘客中有多名是“大陆新娘”。
在马公基地,遇难乘客亲属李撼先生曾经拦住台湾“交通部长”林陵三质问:“我父亲只是要去东北,为什么会死在澎湖?为什么不‘三通’?”台湾舆论也指出,尽管空难跟“三通”与否没有绝对的关联,但飞行安全是几率的问题,毕竟少起降一次,就减少一次失事的概率,即使单从降低失事几率来说,加快实现“三通”也有其必要。
华航已到生死关头
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是一家老牌航空公司。近20多年来,华航大小事故不断,特别是1994年的名古屋空难(机上264人全数罹难)和1998年桃园空难(客机撞上民房造成机上196人和地面上6人丧生),更使华航的失事率达到亚洲第一。这次“5·25空难”又造成了225条生命消失,糟糕的安全纪录使台湾各界要求整顿华航的呼声高涨。
空难发生后,华航股票在台北股市跌停,华航“台北—香港”航班机票不得不打折销售。但华航真正的困境远不止此,如何改变老大作风,如何重建社会大众对华航的信心,才是华航必须给各界的“交代”。
台湾民航管理体制的混乱向来为社会大众所诟病,除了民航局事实上管不动航空公司外,管理机构也是叠床架屋,与民航有关的机构还有“行政院航空器飞航安全委员会”、“航发会”。体制混乱在这次华航空难的救难上也暴露出问题,如“飞安会”的专家到了搜救海域,却看不到“交通部”原本要派来的打捞船,只好无功而返。但是管理上的问题并没有因为这次空难而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根本解决。也正因为如此,国际保险公司纷纷提高了台湾航空公司的保险门槛。
对于平头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就是“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尽管台“交通部长”林陵三称,将聘请外国专家对华航的飞行安全进行全面“体检”,但“5·25空难”对社会民心影响甚大,许多台湾百姓谈到坐飞机都表示有点“怕怕”。在许多人看来,“华航”似乎可以与“失事”划上等号。尽管华航推出了一些促销措施,但是华航的航班就是不招人待见。往返港台之间的乘客,大多选择国泰航空、长荣航空等其他公司。
华航空难也打击了台湾老百姓对民航业的信心。许多人改变了“空中飞人”的出行习惯,转而选择铁路、汽车等地面交通方式。迫不得已需要坐飞机的,也大多视为畏途,如台湾知名艺人陶晶莹近日到香港录制节目,就表示心里忐忑不安。“飞安无国界”,华航空难对于全世界民航业者来说都是惨痛的教训。
“生命无常”,这是记者在澎湖空难搜救现场和乘客家属接待中心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也是台北的朋友们对“5·25空难”最大的感慨。华航空难对本来宗教信仰相当普遍的台湾社会,无疑是催化剂。经济不景气已使一部分人转而寻求宗教安慰,空难所衍生出来的不确定感,更使一些人投向宗教的怀抱,近几日不断传出家属被遇难乘客附身等怪力乱神的说法,显然空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岛内迷信的风气。
华航空难再次显示了两岸同胞不离不弃的情感,还让台湾同胞更加认识到两岸“三通”的迫切性。甚至有台湾舆论指出,两岸在这次空难中的携手合作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
图片说明
①心手相连,救援人员忙碌的身影(《亚洲周刊》)
②罹难者家属在罹难亲人照片旁哀悼(路透社)
③罹难者家属将冥纸抛向大海(路透社)
④搜救人员找到飞机残骸(美联社)
⑤罹难者家属遥望大海祭扫亡魂(路透社)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