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不会输给外国孩子”
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批华商陆续进入保加利亚,从事中国商品的出口贸易。不少孩子也随父母来到保加利亚学习、生活,这些孩子以超强的适应能力,渐渐地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佳佳:满口保语的“洋”娃娃
佳佳今年6岁,1996年出生于索非亚。出生证是用保文书写的,护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签发的。尽管她的父母是中国公民,但由于她出生在保加利亚境内,按照当地法律,一生下来,就获得了在这里的长期居留权。
佳佳看上去与别的中国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可她一张嘴说话,却让人大吃一惊,满口讲的都是地地道道的保加利亚语。在她的眼里,记者倒成了“外国人”。佳佳的爸爸妈妈是1994年来到保加利亚做贸易的。佳佳的爸爸董先生告诉记者,佳佳一岁多以前,一直由房东老大妈带着,他们白天要去批发市场卖货,晚上自己带孩子。
两岁之后,佳佳就近上了小区里的幼儿园。从此以后,董先生、庞女士夫妇家里就改添了一个“洋娃娃”:从幼儿园一回来,佳佳就满口保语,给爸爸妈妈讲幼儿园里的新鲜事儿。父母讲的汉语她几乎全能听懂,她也能用汉语与父母进行日常沟通,可是每当与父母交流时,总是碰到她无法用汉语表达的东西,所以她干脆与父母讲保语。一次,她给父母讲到保语的“黄蜂”一词,父母听不懂,连忙翻词典,还是没有弄明白,佳佳失望地说:“你们真笨,连‘黄蜂’都不知道!”一句话说得父母暗暗下决心要学好当地语言,免得老觉着家里有个“外国人”。
佳佳的妈妈说:“在这里养育孩子相对容易一些。孩子上幼儿园与当地人享受同等待遇,每月交费20列弗,合80元人民币,一天三顿饭全在幼儿园里吃。幼儿园经常组织孩子去旅游,每次交3—5个列弗,加学英语和钢琴课,才外加8个列弗,合4个美元。孩子在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玩,比国内的孩子轻松多了。”
佳佳说起自己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眼里总是闪着欣喜的目光。从饮食上讲,她也已经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每天一定要喝酸奶,吃奶酪,啃面包。每当爸爸妈妈吃米饭的时候,她总会给妈妈说:“给我一个列弗,我
要去买一个面包。”至于佳佳的汉语怎么学,她的父母也忧虑重重。他们在这里的生意也撂不下,孩子又不能送回国内,需要呆在他们身边,他们很为难……
黄懿:“我在学习上满怀信心”
黄懿是一个既漂亮、又可爱的中国小姑娘,今年13岁。父母在保加利亚经商多年,两年前,他们决定将当时在国内上五年级的宝贝女儿接到自己身边读书。当时,小黄懿没有学过一点外语,语言关成了她长这么大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她的爸爸妈妈都是研究生毕业,对于孩子的教育很有主见,他们毅然选择了索非亚的法语中学,让孩子先上语言预科班,希望她用一年的时间攻下语言关。
黄懿的父母告诉记者,孩子刚上学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无法与周围的人交流,哭着、嚷着要改学英语,说法语太难了。为了让孩子树立信心,黄懿的妈妈门女士与孩子一块去上语言课。一年之后,女儿的法语达到了可以与其他孩子一同听法语课的水平,门女士也可以参加家长会并与老师用法语交流了。
黄懿现在就读的法语中学,老师大都是法国人,学费一年3000美元。学校所用的教材几乎都是法国的,教育体制也是法式的。公共课程几乎都用法语讲课。黄懿班上共有22名学生,她的数学总是考第一名。黄懿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我才来保加利亚两年,一年攻下了语言,跟班上课才一年。我数学能拿第一,其他课程也不会比同学差,在学习上我决不会输给外国孩子!”
说到学习方式,黄懿认为这里的老师教学比较灵活,老师留的课余作业比较少,学生的负担比国内轻多了。
周末的时候,黄懿的爸爸妈妈除了经常开车带她去郊外游玩之外,一般都要给黄懿补一补汉语,他们从国内带来了中学的语文课本,按国内的进度给她讲讲汉语。黄懿的爸爸说,文字只是一种载体,文化才是学习的目标,一定不能让孩子丢掉中国文化。(摄影 谢学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