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零距离接触俄罗斯
如果说,北约在1999年吸收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虽然扩展到了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但还没有使其安全受到直接威胁的话,那么北约的这次东扩很可能将军事触角直接伸到俄边界,使俄首次“赤裸裸”地暴露给北约。也就是说——
继北约雷克雅未克春季外长会议通过北约与俄罗斯建立新型关系文件之后,5月28日,北约19个成员国领导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文件,即《罗马宣言》。这标志着“20机制”的正式成立和启动,也为北约下半年布拉格首脑会议确定第二轮东扩名单和随后的东扩进程扫清了最大障碍。
“这是冷战葬礼的最后仪式”
1986年10月,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海边一个不起眼的别墅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削减核武器的文件。该文件虽然没能结束几十年的冷战状态,但起到了化解“坚冰”的作用。
2002年5月14日,北约成员国与俄罗斯外长在冰岛聚首,通过了“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文件。5月28日,北约19个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距罗马20公里处的一个北约空军基地签署了该文件。
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新理事会作了高度评价。普京称,这是双方向着基于真正的互信的平等合作关系迈出了重要一步。罗伯逊则称,该理事会将使“世界成为一个更加安全的生存空间”。
根据文件,北约将在反恐、防止核扩散、危机处理、军控、应对民事危机、海上搜救等一些非重大核心问题上,与俄罗斯展开“平等”合作。俄罗斯在这个“20机制”中与北约成员国“平起平坐”。
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北约与俄罗斯关系就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解体,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垒的时代结束。随后,北约开始酝酿第一轮东扩。为了安抚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担忧,“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于1997年诞生。北约在开始科索沃战争之前,于1999年3月12日吸收了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成功实现了第一轮东扩。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元气大伤,经济一直没有好转,在实力上明显低于北约,所以对北约的步步紧逼虽极力反对,但已心有余而力不足。普京上台后,大刀阔斧地改革对外政策,实行亲西方政策,希望通过与西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靠西方的投资、技术来拉动经济,重振大国雄风。
“9·11”事件为双方改善关系提供了良机。北约要进行第二轮东扩,需要俄罗斯的“配合”,而俄罗斯则需要西方的“支持”。在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倡议和努力下,北约与俄罗斯开始迈出进一步改善关系的步伐。在“9·11”后的反恐斗争中,俄罗斯与美国“积极配合”,向其提供情报和中亚一些国家机场的使用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不再对俄罗斯在车臣问题上指手画脚。应该说,改善双边关系是北约与俄罗斯双方的需求,是现阶段双边关系的产物。
在建立“20机制”问题上,双方进行了大量的讨价还价。对俄罗斯而言,在无力阻止北约东扩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北约事务,在北约中即便在非核心问题上给自己赢得“一席之地”,也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而北约通过在某些非重大核心问题上给予俄罗斯与19个成员国同等的参与和决策权,换取俄罗斯对北约再次东扩的默许,也是“得大于失”的。
双方对新型关系的确立给予很高的评价。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雷克雅未克北约外长会议上说,这是“冷战思想的结束”。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在会上说:“这是冷战葬礼的最后仪式,俄罗斯不再是敌人,而是朋友和盟友。”俄罗斯外长对新型关系也作了积极评价。4月中旬在布鲁塞尔与罗伯逊会谈后,22日伊万诺夫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节目中说,即将成立的理事会“作用非同小可”,因为它“标志着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美国希望东扩名单越长越好”
目前申请加入北约并被确定为候选国的国家共有10个: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克罗地亚是这次冰岛外长会议上刚确定的候选国,但北约11月份布拉格首脑会议确定“被邀请入约”国家时将不考虑克罗地亚。那么,北约东扩的名单到底有多长呢?
根据计划,北约在1999年3月吸收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国之后,打算对那些“排在门外等待入约”的候选国,逐步“分批”接纳,并没有计划大规模扩大。“9·11”事件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改变了既定的东扩计划,准备大批吸收新成员,以反恐为名,借助俄罗斯政府的亲西方政策,大大拓展其战略空间。
如果说,“9·11”之前北约还担心大规模东扩可能会招致俄罗斯的极力反对、甚至会恶化双边关系的话,那么“9·11”后俄罗斯主动与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积极配合,就彻底打消了北约的顾虑。因此北约才放出风来,说下一轮东扩可能是大规模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公开说:“美国希望东扩名单越长越好。”
关于谁最有可能成为北约邀请加盟的国家,不少媒体认为,波罗的海三国希望最大。也有人说,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也有不少胜算。西方媒体称,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外长在冰岛说,与北约的磋商“十分满意”,没准儿这两个国家得到了什么承诺也未可知。在冰岛外长会议之前,媒体也有各种猜测,希望这次外长会议能提供一个名单,或者某种暗示。
针对这些媒体的猜测,北约外长会议强调,目前9个候选国都有希望成为被邀入约的国家,没有“种子选手”。无论是哪些国家最后在布拉格被确定为“入选”国,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那就是这次北约东扩肯定是“大规模的扩大”。
美国意在挤压俄战略空间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解体,北约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本应失去它存在的价值。但美国作为北约“盟主”不但没有解散北约,反而不断扩大其影响,逐步扩展其战略空间,其目的就是利用北约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美国在欧洲通过北约东扩,想逐渐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因为俄罗斯有与美国不同的长远战略意图,并且是世界上唯一可以通过核武器从物质上消灭美国的国家。
如果说,北约在1999年吸收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虽然扩展到了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但还没有使俄罗斯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的话,那么北约的这次东扩很可能将其军事触角直接伸到俄罗斯的边界,将在使俄大大缩小势力范围的同时,使其边界首次“赤裸裸”地暴露给北约。美国则可以通过北约东扩更加牢固地控制欧亚大陆。这是美国控制整个世界战略的一部分。
当然,北约实现东扩也将面临一些挑战。除了意识形态、文化、社会结构上的挑战外,北约大规模东扩后,目前已经显示出来的成员国在防务能力上的差距将会更加凸显,会影响到北约整体作战能力和机动性。在防务能力上,西欧与美国相差一代,中东欧国家与美国相距更远。
美国在“9·11”事件后的对阿富汗战争没有动用北约,而只是要一些成员国参与,这虽然有其他原则,但北约各个成员国防务能力不一,影响整体作战能力,恐怕也不能不说是美国的顾忌。
针对北约内部的这一状况,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在雷克雅未克呼吁各个成员国大幅增加军备开支,更新武器装备,尽快与美国发展到同一水平上。罗伯逊说:“要不现代化,就会被边缘化。”随着第二轮东扩,更多新成员的加入,北约这一矛盾将更加明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是北约东扩后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6月上旬,北约成员国国防会议将在布鲁塞尔召开,届时如何缩小北约内部防务能力差距,提高整体作战协调能力肯定将是主要议题之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