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视察销毁中程导弹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5-23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视察销毁中程导弹 1988年8月,应当时苏联政府之邀,我与常驻日内瓦的几十位裁军大使和高级外交官及裁军谈判会议秘书处负责官员一起,视察了一批中程导弹(简'...

视察销毁中程导弹


1988年8月,应当时苏联政府之邀,我与常驻日内瓦的几十位裁军大使和高级外交官及裁军谈判会议秘书处负责官员一起,视察了一批中程导弹(简称中导)的销毁过程。时间虽短,但记忆犹深。
反对核战
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大量生产和部署核武器,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它们两家的核武库共占全世界核武器的98%以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切。作为中国裁军大使和联大代表,我于1986年向联合国大会提出“核裁军”提案,指出核战争的极大危险性,要求两个超级大国率先裁减核武器,这个提案顺应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愿望,在联合国大会得到包括美苏在内的全体一致通过。
中导射程为1000至5500公里,属战区导弹,虽然威力不同于战略导弹,但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美在欧洲部署先进的中导后,欧洲紧张局势加剧,东西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中部的军事对抗有一触即发之势。1987年,两个超级大国签署《中导条约》,1988年6月生效。这对联大的“核裁军”决议有一定推动作用。自1988年起,美苏开始分批销毁中导,至1991年5月全部完成。美国共销毁832枚,苏联共销毁1846枚。
招待盛宴
苏方很重视这次国际视察,安排专机让几十位国际裁军界人士从日内瓦直飞伏尔加格勒(即斯大林格勒),然后分乘若干辆匈牙利制造的大轿车向军事基地驶去。车子跑得飞快,但离开了高速公路,沿伏尔加河行驶,没有进入任何城镇的迹象。我有睡午觉的习惯,朦胧中眼前突然一亮,距河岸不远的荒野上,出现一片帐篷。
苏军导弹部队为我们安排了丰盛的冷食招待会,在日内瓦的各国外交官经常听说苏联食品匮乏,但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在远离城市的地方能安排如此盛大的招待会。有鱼子酱、各式火腿、烤鸡、奶酪、蔬菜等精美的食品,盛着热菜的烤盘下面有火温着。十多位女招待员穿戴整齐,白绸衫,黑纱裙,殷勤待客,大家仿佛置身西欧大饭店里。手持葡萄酒杯,眼望伏尔加河涛涛流水,别有一番风趣。一场中雨来临,帐篷外一片湿漉漉的。帐篷外大卡车上支起影院般的大电视屏幕,高清晰度的画面,显示着苏军导弹部队的后勤装备。
销毁现场
我们的车队进了基地大门,周围有铁丝网,看不到边,我正估量这个基地有多大,车队已开到一片辽阔的草地上。
位于草地中央的帐篷很大,排着阶梯式长木椅,显然是为来客准备的,我们依次下车,穿上主人提供的军用雨衣,坐下听情况介绍。一名苏联高级军官讲了销毁中导的重要意义,苏联的裁军诚意和分批销毁的措施。根据条约规定,苏美双方专家都会到对方现场视察销毁情况,而邀请国际裁军界来视察,是苏联单方面特意安排的。
极目望去,从草地遥远处,有一队卡车驶来,我们逐渐看清车上载的那些庞然大物便是一枚枚中程导弹,车辆停在距帐篷几公里处,苏军官请我们先过去观看完整的中程导弹,然后返回帐篷等候,再去视察被销毁的情况。
这时,有一支小的车队接近载有中导的大卡车。据告,是美国军事专家根据苏美中导条约的规定进行正式视察。不久,美车队离去。大家都在紧张地等候着关键的时刻。雨愈下愈大。烟雨迷茫中,我屏住呼吸,眼睛眨都不眨,专心向前方?望。只听一连串巨响,一团团浓烟冲向高空,扩散开来,中导不见了,美国视察人员迅速靠近,仔细查看后离去。
在苏联军官的陪同下,我们这支国际队伍冒雨前往中导销毁现场。令人惊异的是,从帐篷到导弹置放处,黑颜色胶制板在刚刚下过雨的泥地上铺成了几公里长的临时走廊。我走到胶板尽头,只见曾凝聚着巨额资金、大量高科技的现代化尖端武器已化为灰烬。苏联军官说,今天在此基地销毁了第一批中导,今后还要在此地和他处继续进行,约需三年完成。
我们观看了20多分钟,便返回帐篷。大家虽然都穿着军用雨衣,但已全身湿透。顾不及整理外交仪容,便兴奋地谈论起来。大家都同意,中导是两个超级大国实际销毁的首批战区导弹,十分重要。不过,我提出疑问,销毁核弹的运载工具,确有现实意义,但核弹头并未毁掉,而是部分保存起来,不能算是真正的核裁军。
苏联主人好像要再给我一个惊喜。雨停了,放在大帐篷附近的几个集装箱忽然打开,拥出几十位男女演员。他们精湛、美妙的民族歌舞,令人眼迷心醉,欢快的表演象征着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热望。
竞赛代价
这一天,从日内瓦清晨启程,至今已日落西山。我确实感到疲劳,同大家一起登车去城里休息,伏尔加格勒旅馆的房间高大空旷,只有一张床。卫生间更差,淋浴根本不能使用。次日早点较晚,我到酒吧买些东西吃。谁知玻璃罩里只剩下两块三明治,不是两片面包夹肉,而是一片小面包托着肉,几个美元一块,价格不菲,味道很差。这里的设施,甚至招待外宾用的旅馆设施,与导弹部队的后勤装备相比,形成鲜明的反差。
同行的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秘书长科玛蒂纳大使(南斯拉夫人)讲,二战结束时,芬兰国内供应比苏联差得多,现在苏联日用品如此短缺,而芬兰经济发展迅速,令人深思。军备竞赛将一个大国的经济拖垮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