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澎湖之旅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5-2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澎湖之旅 一首《外婆的澎湖湾》早已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我对澎湖神往已久。最近,利用两岸新闻交流之机,我作为中国记协访问团的一员,终于踏上了澎湖。 '...

澎湖之旅



一首《外婆的澎湖湾》早已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我对澎湖神往已久。最近,利用两岸新闻交流之机,我作为中国记协访问团的一员,终于踏上了澎湖。
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
澎湖,在我国台湾省西部、台湾海峡中央,由64个岛屿组成。从飞机向下望去,就像晶莹剔透的翡翠散落在海面。参观澎湖风景区时,管理人员娓娓讲起澎湖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女娲炼石补天建成说”。上古时代,天圆地方,地之四角有大柱撑起的天顶。一日,大力士共工氏因败给火神祝融,羞愧之余,撞向不周山,折断天柱,天空因此裂开一个大洞。幸好女娲炼石补天,当天补好后,补天石尚有剩余,女娲便随手一撒,补天石坠落大海,积成礁屿,即成为澎湖列岛。而第二种说法更离奇,称作“八仙过海吕洞宾仙屎造澎说”。古时,八仙过海,吕洞宾内急,乃于云端,右踩福建闽山,左踏浙江天台山,即时“出恭”,“仙屎”掉落在东南海面,遂成澎湖列岛。
当然,这都不过是神话传说而已。
澎湖自古以来与祖国大陆血脉相连。在澎湖风景区管理处的展馆中,我们看到,隋朝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曾派遣虎贲中郎将陈棱经略澎湖。唐中叶宪宗时,进士施肩吾率领家族迁居澎湖。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澎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宋志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元明设巡检司,隶福建省同安县。
独特的人文景观
马公是澎湖本岛最大的城镇。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人。走在马公大街上,看到一个个骑摩托车的女士都把鼻部遮住。原来,由于这里气候干燥,风大日烈,用一块布把鼻部遮起来,是为了保护鼻部不被阳光和风沙灼伤。
澎湖移民多来自福建沿海,建筑样式与福建沿海的建筑颇为相似。我们在马公市中央街看到,一排排的澎湖老屋完好地保存下来。当地人称它为“??石屋”。这种建筑除房顶用木材外,其余全部用当地产的??石、石灰、沙土、玄武岩、红瓦等砌成。据介绍,??石是由海底珊瑚死后的钙化骨骼堆积而成的石灰岩块石,质地轻,表面多空隙,填入泥土、石灰,使其互相嵌合,就成了相当坚固、冬暖夏凉、经久耐用的??石屋。这种石屋现已成为文物,当地居民已经搬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马公中央街的一角,有该市最古老的水井———“四眼井”。相传,这四眼造型独特的水井是由郑成功的士兵开挖的。早年中央街的移民多靠饮用四眼井水为生。我站在四个圆形的汲水口往下望,发现水波清澄,水位很浅,距地面不足五尺。导游说,井水现已变质,无法饮用。
沿着弯曲的街道,我们来到台湾省最古老的妈祖宫———天后宫。相传天后宫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庙内雕梁画栋,刻工精细,古香古色,美不胜收。
天后宫的后殿,有一块石碑,上刻“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几个大字。斑驳的碑文仿佛仍在自豪地讲述着数百年前的动人故事:那是十七世纪初叶,荷兰人利用其经济军事实力,占爪哇,设东印度公司,企图与我国贸易。但当时明朝实行海禁,非朝贡国不得通商。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提督韦麻郎用大泥(今泰国境内)华侨潘秀之策,致书明朝疆吏,望允荷通商,因无回音,旋率舰于7月12日登陆澎湖,以便打探。闽中大吏闻此情,急派都司沈有容往见韦麻郎于妈祖宫(即天后宫),铿锵陈辞,晓以利害。韦麻郎知通商无望,求战亦无胜算,乃于10月25日灰溜溜离澎而去。书写了中国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光辉一页。
天后宫至今香火不断。每年在农历3月23日妈祖的生日,澎湖天后宫便会举办大规模的“妈祖海上绕境”活动,借以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平安。
热情好客的澎湖人
5月的澎湖,烈日炎炎。白天的气温高达34度左右。今年澎湖降雨量少,加之季风强,土地盐份大,植物生长缓慢。满山的天人菊只长出二三尺高,而去冬留下的长长枯枝被海风吹得吱吱作响。大片大片的野生龙舌兰和仙人掌仍然挺拔,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龙舌兰长长的叶片上长满小刺,像一把锋利的绿剑。据说,历史上它同仙人掌一起,被用作军事防御工事,抵御荷兰侵略者,立下了战功。正因为这个缘故,澎湖人至今对龙舌兰和仙人掌爱护有加。
澎湖人热情好客。《澎湖时报》董事长许朝鉴先生听说我们到访,特意推迟了去澳大利亚看望爱女的行期,专门招待我们。澎湖县长和副县长热情设宴款待。餐餐丰盛宴,浓浓手足情。每餐都少不了澎湖的特产花生米、石斑鱼、鲍鱼(澎湖人称“七孔”)、龙虾和名闻遐迩的热带水果嘉宝瓜、哈密瓜。嘉宝瓜样子像枕头,皮绿瓤黄,口味清淡。哈密瓜是从新疆引种改良而成的,肉厚汁多,香甜可口。
离岛之美
第二天一早,许朝鉴董事长陪同我们从马公港乘快艇去桶盘屿。桶盘屿,因外形酷似桶盘而得名,面积不过0·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三百多人,几乎都是渔民。不到20分钟,我们就来到具有“黄石公园”之称的桶盘屿。
登上小岛,只见前面出现了千奇百怪的柱状奇岩。桶盘屿是玄武岩熔岩流组成的火山岛,熔岩冷却后极易形成垂直柱状节理,加上长年的侵蚀和海积,形成了外形迥异的玄武奇岩。游人至此,无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附近海域,五彩热带鱼悠闲自得地穿梭于珊瑚礁群间,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
我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忽听导游的催促声:“赶快上船啦!”于是,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桶盘屿,前往七美屿。
桶盘屿距七美屿23海里。我们一行十余人,都不愿坐在船舱内,抢着拿把座椅坐在舱外的船板上,享受阳光和海风的沐浴。海上,阳光灿烂,海风习习,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等到下船时,都被风吹日晒成黝红色,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禁会心地笑起来。
七美屿,原名大屿。方圆6·9平方公里,人口2700多人,多为渔民。这里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导游首先带我们来到七美人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倭寇入侵,有七位女子在井边洗衣,因不甘受辱,相偕投井自尽。乡亲们填井为坟。尔后,井旁长出七株香楸树,经年常绿,异常清香。后人在此立碑纪念。树旁一石碑上刻着赞颂七美人歌,歌曰:
七美人兮白璧姿,抱贞拒贼兮死随之。
英魂永寄孤芳树,井上长春兮开满枝。
七美素有“寡妇岛”之称。南沪灯塔下方海岸,有一伸出海面宛如平躺的孕妇的礁石,此即“望夫石”。传说很久以前,一位深情的妻子在此苦苦等候出海捕鱼却遇难未归的丈夫,终因不支累倒,化为一形状酷似孕妇的岩石,静静横卧在海边。往日渔民生计之凄楚,由此可见一斑。
七美渔民个个都是捕鱼好手。“双心石沪”就是他们的一大发明。石沪是澎湖原始的捕鱼设施,先民在海边砌成半圆形的石墙。涨潮时鱼儿游入栖息,退潮后鱼儿留在石沪内,渔民可在石沪内轻松捕鱼。七美“双心石沪”是以海石砌成的双心形石沪,也是澎湖地区最具特色的石沪。尽管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冲洗,现仍能使用。
七美距离祖国大陆很近。据导游说,用运送我们的快艇,12个小时即可到达厦门。我们站在七美屿,遥望祖国大陆,愿海峡两岸早日“三通”,早日统一。

七美人家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