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梦想之舟从这里起航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5-1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梦想之舟从这里起航 燕珊&nbsp&nbsp在困难中成长 在经济转型的情况下,香港政府鼓励港人自雇(自主)创业。一些香港年轻人积极寻找市场空间,从中挖'...

梦想之舟从这里起航



燕珊  在困难中成长
在经济转型的情况下,香港政府鼓励港人自雇(自主)创业。一些香港年轻人积极寻找市场空间,从中挖掘机会发展个人营商能力,踏出自雇创业的第一步。
服装设计师燕珊喜欢穿男仔装,一头曲卷的长发,是她身上最能显现女性气质的特征。
燕珊不是那种漂亮得让人过眼不忘的女孩子。但她品味独特的装扮,尤其是言谈举止散发出的、由艺术浸润而来的独到的美丽,让人印象深刻。
在香港的尖沙咀利时商场四楼,燕珊开设了一个专售自创品牌Maison Conee的时装店。店面不大,但卖的衣服款式别致,在香港爱美一族中小有名气。
1998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时装设计系的燕珊,曾在学生时代参加由香港贸发局举办的“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并获得创意奖。当时,燕珊的理想就是做自己牌子的服装。大学毕业时,香港经济环境不好,真正进行时装设计的大公司很少招人。在一家小公司做了几个月,该公司做技术与市场较多,设计的份额很少,燕珊觉得自己兴趣得不到满足,特长难以发挥。恰好当时利时商场开办不久,租金相对较低,由爸爸妈妈资助10万港币启动资金,1999年10月,26岁的燕珊在利时中心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店。
“刚开始开店,有些困难是意想不到的,”燕珊说。开店卖自家品牌,服装品质好、有顾客欣赏是基础,但同时还要了解市场,需要与各方人士打交道。燕珊不擅此道,难免走些弯路,交点学费。如燕珊第一次接到帮一家大公司做服装的生意,因为不会讨价还价,商定的条件很不明确,以至于最后多做了很多如改衣这样的额外的活。还有一些配套的服装,顾客往往喜欢买有设计新意的那一部分,开始由于不了解市场的这种特点,所以剩下很多配饰销售不出。
开始,燕珊没有专门的设计室,所有的设计工作都在家中进行。因为画纸样需要很大的台面,家中总是不够方便。2000年,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她开始在离利时不远的天文台道的写字楼,每月花5000多元租了一间不大的房间,做专门的设计室兼洽谈室。
燕珊主要设计制作针织质地的时装,以几何剪裁和富有创意的设计为特色。根据香港的气候,燕珊做冬、夏两季时装,每季度推出50到70款,每一款做30至40件,一般只做中、小码,因为她的顾客群主要是这种身材尺寸的人,一款售完后不再重复。所有的款式都由燕珊自己设计,画纸样,布料则主要来自日本、美国和内地。
香港是个国际化的时装都市,服装潮流常让人目不暇接。当问及作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对于流行趋势怎么看时,燕珊说,她每次流行时装发布都会看,到不了现场就看电视和杂志。但她绝不盲目跟着趋势走。如当年流行的颜色,有时她会吸收采纳,有时则不用,对于款式更是如此。“做自己的牌子,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风格,”燕珊说。
时间长了,燕珊的时装也渐渐有了些名气,很多顾客成了“回头客”,甚至香港的一些明星偶尔也会来买她的服装。看到自己做的衣服被人穿着出席活动有时还在电影中出现,燕珊感到很开心。
问到燕珊想不想将自己的品牌做到像“Esprit”、“慕诗”那样的规模和名气,她说她希望不断将品牌做大,但不想大到控制不了的范围。她的理想只是在香港开两三间店。“想像一下,如果每到一家商场,见到的服装款式都似曾相识,那会觉得多闷。牌子也很难显出特别和高贵。”对她来说赚钱很重要,但这并不代表她的全部追求。她还是要做设计。
“对于自己创业的人来说,性格够不够强是很重要的,”外表柔弱的燕珊说。世间没有完全顺利的事情,对创业者来讲更是如此。燕珊开店时的经济环境并不好,吃亏陪本常会碰到。燕珊认为,“关键是如何学会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学习、长大”。
刘志清  金色晚装的梦
刘志清记得,小店开张那天,卖出去的第一样东西是一套金色晚装。曾经远不可及的梦想,似乎在那一刻于裙摆晃动的金光中,幻变成了可以触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当时脑子很乱,而且手忙脚乱,客人是什么样子记不起来了。”但卖出那套晚装———小店“自产自销产品”,却成了刘志清创业过程中不可忘却的开端。无论今后成功与失败,那都是他梦的开始。
刘志清从中学毕业后,进入一家银行做后援工作。六年后,他有了一点积蓄。正值当时香港经济不好,各家银行都精简人手。刘志清决定主动离开,做一点自己的事业。
刘志清喜欢时装。他有一个多年的好朋友曾学过服装设计。两人兴趣一致,一拍即合,决定开一家时装店。2001年10月,26岁的刘志清和29岁的阿玖在利时商场二楼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店。合作形式是两人股份一人一半。首期资金投入大约20万港元,两人拿出的都是自己的积蓄。钱主要用在注册、装修和租金上。
刘志清负责看店销售,拍档阿玖专职设计。香港爱时髦的女孩多,服装款式更换快,女装比较有市场,所以他们决定卖女装。
最初他们主要做晚装。头几个月市场情况不理想,销路不如预期的好。刘志清和拍档都很着急。经过分析,他们认为服装本身并没有问题,主要是因为一般的香港人参加晚宴的机会不多,一年有一至两套晚装就够了,这类服装的市场相对较小。所以他们决定在做晚装的基础上,增加其它款式的服装,同时也卖一些通过各种进货渠道而来的鞋、手袋和首饰等,主要是想通过它们多吸引些客人。
拍档阿玖设计图样后请师傅制作。他们聘请了三位师傅,一个月支付底薪1·5万港币,然后再按制作衣服的件数,给他们计价支付其它报酬。布料1/3从日本进口,2/3在香港本地购买。关于服装款式的选定,刘志清会根据销售情况,以及在与顾客打交道中获得的信息给拍档一些建议。
“自己开店最大的不同就是,样样事都要亲力亲为。”刘志清说,“开业之前觉得很简单,其实很不容易。”比如来利时购物的大多为年轻时髦的小姐女士,怎样让这些顾客高兴、乐于选购服装就是一门学问。刘志清是个爱笑的小伙子,俗话说,“和气生财”,这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好处。但有时也会遇到让人不愉快的客人。“有的客人虽然衣着很靓,但很不客气,这时需要耐心,不开心的时候也要笑。”心情压抑的时候他会同女朋友、拍档谈谈,舒缓一下情绪。
女朋友对刘志清的事业非常支持。但是刘志清一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店里,周末更是最繁忙时段,拍拖的地点就常常改在小店里。客人来了,女朋友就自动变成临时销售助手。
问及刘志清是否考虑到风险,他说肯定有风险。但路是自己选的,只有尽力做,做不到,也是一次人生经验的积累。有时一天中一件衣服都卖不出,这时心里也会有点发慌。但他会静下心想原因到底在哪里,也会同拍档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对于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刘志清和阿玖来说,虽然将来是否成功还是未知数,但他们已有了最有价值的原始积累———那就是勇气与经验,有了这些,梦便不会太远。
阿发  个性化的“赫店”
25岁的阿发在港岛和九龙有三家店铺,专售一些款式独特的银饰品。
阿发的店名看上去很酷,叫“赫店”,取“显赫”之意。“赫店”里摆挂的各种银制首饰琳琅满目,让人有一眼看不过来的感觉。
阿发开第一家“赫店”是1998年,地点在铜锣湾的银座。此前阿发在香港正形设计学院和香港插图艺术学院,学习了六年的绘画与设计。毕业时香港正兴电脑热,阿发学的专业找工作很难。兴趣在设计方面的阿发决定自己开一家店试试。由家里资助第一笔资金,阿发从银座的“赫店”起步,走上了自己创业的道路。
刚开始卖的饰品基本都从日本进口。阿发当时的想法就是卖点特别的东西,所以在进货的同时,也尝试自己出款。一般是有了构思后,自己做出第一个版,然后找钟点师傅制作。开始出少量货试销,市场好再大量做。阿发并没有专门的设计室,有时在店铺做,晚上回家后,也会在家中做。在198商场的“赫店”柜台上,有很多零零碎碎的银制品,那些都是阿发正在设计的饰品“零件”。
当时相同种类的店铺不多,阿发卖的饰品新奇独特,在潮流男青年中很有市场,生意不错。
第一家店赚了钱,阿发“扩大再生产”,用这些钱又开了两家店。一家是1999年在湾仔的198商场开的,现在由阿发自己看管;另一家是2001年在尖沙咀利时商场开设,目前雇用一位店员负责销售。第一家店则由阿发的女朋友打理。阿发的“赫店”成了“连锁店”。
阿发说,他读书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想,更没有想到自己能经营三家店铺。但他对目前自己做的事感到很满意。香港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环境不好,而且相同种类的店铺也渐渐多起来,对生意有一定的影响,但他仍有信心。他认为经济环境只是一方面,市场总是有空间的,再者,相同种类的店铺类似自己设计的少,以进货为主的居多。最关键是自己做得好不好。
阿发看过去是那种灵感型的人,自己的着装也很前卫、有个性。他脚上穿着一双阿拉丁款皮鞋,腕上戴的手表表链是自己做的,手链、耳环也是自己做的。个性化装扮的店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特色饰品店,或是时装店等留给外界的印象元素之一。阿发和“赫店”给人的感觉是一致的。
阿发和女朋友的上班规律一样,都是从下午3点到晚上9点在店里,所以拍拖的时间反而不受影响。虽然经营着三家店铺,但是阿发说,他现在赚到的钱还不够买楼,结婚买楼要过一段时间再说。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