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弱智媒体:台湾社会乱源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5-07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弱智媒体:台湾社会乱源 【台湾《天下杂志》4月号报道】弱智媒体 大家一起来误国? 原文提要 长久以来,媒体一直被赋予重责大任,它是社会的良心,代表人民'...

弱智媒体:台湾社会乱源



【台湾《天下杂志》4月号报道】弱智媒体 大家一起来误国?
原文提要 长久以来,媒体一直被赋予重责大任,它是社会的良心,代表人民行使第四权;它也应该是社会的清流,监督政府、为民喉舌,促使缮缁峤?接敕⒄埂#
然而,当媒体数量比十年前增加数十倍的时候,台湾人民对媒体的信任度却愈来愈低。甚至不少人深信,媒体是台湾主要乱源之一。为什么人民潭悦教宓男湃味热从?从?汀I踔敛簧偃松钚牛?教迨翘ㄍ逯饕?以粗?弧N?裁慈嗣裉?然嶙鞔吮赝洌靠
不知从何时开始,对立冲突、政争、权谋、犯罪、绯闻、八卦狗仔、迷信等新闻成为台湾媒体的主流。为什么媒体开放后,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
当媒体愈来愈讲究速度、耸动、效果,而牺牲品质与深度后,整个社会正在遭受何种冲击?台湾媒体是不是有集体走向弱智与反智的倾向?这种演变趋势,将如何冲击台湾竞争力?
受众  “抱怨一箩筐”
现在台湾媒体版面已经成为政客们比赛口才、彼此攻击、展现伶牙俐齿的园地。“政客最擅长说话,至于会不会做事却是另一回事”,“辩论又辩论,说话复说话,可是没有一件事作成决议”,社会中产阶级抱怨纷纷。
但若是问问台湾阅听大众,对媒体的整体印象、满意度如何,那将是不分阶层、学历、年龄,不分海内外,可用“抱怨一箩筐”来形容。
住在大陆北京的台商、京鼎公司总经理江政岷,每次透过卫星收看台湾的电视新闻,都强烈感受到台湾是不是快完了、快不行了!
一位24岁、在上海念大学的台商子弟,日前在网络上写给台湾网友的信件,被大量在网络传阅。其中提到:“我建议你,台湾的电视能不看就不看。我妈说台湾的新闻十天不看都没有关系,因为从头到尾都是在报哪里有杀人、哪里有抢劫,十天后也是一样。好像全台湾处于杀人状态一样。” 
前味全食品董事长魏应行,有一天在家里与正值青春期的女儿一起看电视。结果,他愈看愈手足无措、坐立难安。因为新闻画面上,滚动字幕一次又一次地预告着一条重点新闻:“父亲强迫女儿口交”。
隔天中午,他特别找公关室助理黎明珍一起吃午餐,问她是否可以运用她在公关界十几年的关系,向电视台“建议”如何使用滚动字幕、如何辨别重要新闻。“他真的相当生气,期待媒体可以自重,”黎明珍回忆当时情景
说。  
大众对于媒体现况的批评,以及认为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下列几个重点:
1、众声喧嚣、吵闹,真相更模糊。作为一个阅听者,台大心理系教授黄光国深深觉得,现在的媒体是各种观点都接受、都报道,胡说八道的也不少。但是媒体若缺乏专业判断,等于只是提供“众声喧嚣”的园地而已,更让大众觉得很混淆。
2、强化对立与冲突,偏好耸动新闻。这种现象在政治新闻里十分明显。亲民党立法委员李庆安曾经指出,国会中“好好问政协商,媒体上一个字也不会有”、“建言一个字也不会出来”。倒是在国事论坛上贴大字报、唱情歌、打架、对骂或闹绯闻就一定上新闻。
3、社会新闻比重过高。久了后,潜意识里会让人觉得,这个社会愈来愈不好,而且对下一代的成长有伤害。
4、缺乏深度与内涵。不久前陆委会主委蔡英文与《天下杂志》记者聊天时,提到台湾的电视十分缺乏深度,影响的是台湾的整体文化,会变得比较速食,只能接受能立即了解的东西,需要思考的,就不太愿意接受。
5、太注重负面、八卦报道。例如璩美凤性爱光碟的新闻,连上十天的媒体头条。至今三四个月了,媒体仍是不乏璩美凤的后续报道,活像一部连续剧。
6、倾向有闻必录,查证不足。前《经济日报》副社长、刚刚从服务满27年的报系退休的卢世祥,近日来酝酿成立一个监督媒体的“媒体公害防治基金会”,希望透过他律来迫使媒体自律。卢世祥指出,新闻最重要的是追求真相。但现在台湾媒体只要有记者会,管它是不是真的,就先播出去。
7、太强调本土,缺乏国际视野。曾任中央社社长、中广总经理的资深新闻人唐盼盼指出,台湾正要迈向国际化,正需要更多海外“耳目”,帮台湾搜集资讯。但是现在电视上可以看到的国际报道太少了。
8、缺乏文化、教育、社区新闻。台大历史系硕士、十多年来一直在南部地区从事社区工作、历史研究的郑水萍,常常鼓励认识的记者多报道一些文化或社区发展。得到的回应常是:“郑老师,你讲这些太深啦!”
9、推波助澜一些社会现象。例如媒体报道乐透,几乎是无时无刻、巨细靡遗,还提供各种解牌方式,令不少人士忧心,再这样下去,会改变社会原本重视勤奋的价值观。
媒体  为生存不择手段
深究台湾媒体生态之所以变成今天的面貌,与自由开放后引发的过度恶性竞争息息相关。
民国77年报禁开放前,台湾只有31份报纸,到《出版法》废除前已达360份。电视频道,则是从1993年的三个台,变成一百多个台。其中,24小时新闻台堪称“独步全球”,对台湾媒体生态的影响也最为剧烈。
开放不到7年,人口才2300多万的台湾,竟然出现了8个24小时新闻台。人口2·8亿多的美国也只有两个(CNN、FOX),人口1亿多的日本至今连一个都没有。若加上5家无线电视台以及其它综合频道,每天晚上6点到8点的黄金时段,至少有14台在播放新闻。
但是小小台湾,哪来那么多新闻?又如何能短时间培养那么多优秀记者?因此尽管已是十几个台,观众看似可以有多元选择,但是各新闻台主管都坦承,其实大家内容都大同小异。
令人惊讶的是,在台湾已经有这么多新闻台的环境下,最近连没有新闻台的八大电视,都开始招兵买马,准备成立新闻部。
为什么台湾人对于新闻频道如此钟爱?新闻局广电处长张崇仁指出,这是因为大家普遍相信,做新闻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人重视。
一位新闻台主管也表示,长久以来台湾的政治生态,就是政治靠媒体、媒体靠政治,取得媒体就好似取得政治影响力。因为一做新闻,自然就有天生的权利可以监督政府,他还开玩笑地说:“以前新闻局长请吃饭,不会找‘八大’,未来就会找‘八大’了。”
但是“台湾的广告量,根本养不活这么多媒体,”一年有2亿广告预算的台湾广告主协会理事长、义美食品总经理高志明指出,媒体成长数十倍,但是台湾总广告量并未同步成长。  
1996年,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等台湾五大媒体总广告量约400亿台币,2001年为520亿,成长才30%。因此媒体开放后业者看似风光,但是真正赚钱的,可能不到五家。
广电处长张崇仁就分析,激烈的情况使得电视台充分发挥台湾传统的中小企业精神。只能看短线,欠缺时间与能力做长期规划,也欠缺资源做更深入的议题。并且一窝蜂,当某一种题材受欢迎时,大家就捡现成,一起加入炒作,“直到把那个题材炒死、炒烂为止”。
同时,在这个经济规模不够大的市场内过度竞争,生存成为第一要务。为了吸引读者,只好找最辛辣、最能吸引目光的题材。老一辈企业家、经营日本钢铁进口业务的顺大金属董事长薛凤枝形容,“就好像红茶泡出来了,嫌太淡,还要再加咖啡”,新闻口味愈来愈重。
更有甚者,电视生态也已深深影响了其他媒体的新闻环境。
报纸就深受打击。过去十年,民众看电视的比例,从86%成长到近96%。但是阅读报纸的比例,却节节下降,从1991年的七成六,到1996年跌破七成,剩69%。2000年,更跌破六成,只剩55%。“印报纸就是印钞票”的时代早已过去。
《经济日报》前副社长卢世祥指出,电视新闻快,每一个小时都有,而且一播再播是很大的力量。但是因为电视偏向负面、耸动、速食的新闻,就深深影响报纸的报道。
继电视冲击之后,去年开始,香港八卦杂志《壹周刊》进入台湾市场,带动了媒体八卦化的风潮,再一次冲击原本生存不易的报业市场,使部分平面媒体为了求生存,走向更耸动、八卦、娱乐化的趋势。几份主流报纸上,也出现了更多绯闻或乐透彩的版面。
《联合报》社长王文杉表示,台湾市场太小,不像美国等大国,可以让质报与八卦报各有各的市场,都可以生存。但是在台湾,质报一定要是量报,才有办法生存下去。
今日媒体乱象,除了市场因素外,也有不少人认为政府也该负一部分责任。有不少较资深的媒体人,如前中广总经理唐盼盼等,认为过去十多年来,政府对于媒体政策只知道一味开放,却不知道如何有效管理,多少应为今天的乱象负责。
趋势  造就台湾白痴文化  
1970年代因揭发水门案丑闻而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曾在1992年批判太过市场导向的美国新闻界,造就了白痴文化。
今天台湾的媒体是否也有集体走向弱智与反智的倾向?
文化工作者郑水萍指出,愈来愈多的新闻、评论节目,强调的是要有戏剧效果、要吸引人看,使得新闻节目综艺化,但是当这些变成潮流时,真相的探讨、理性的辩论,就会变成其次,“这其实是一种反智”。
德春营造总经理张进益则认为,媒体其实有很大的力量帮助国家提升,例如多报道有用有益的讯息。倘若一天到晚打击政府、报道负面、光挑缺点,只会使国家愈来愈衰败。
目前的台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两岸错综复杂的政治经贸挑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国际化竞争、产业外移引发本土失业等危机,台湾正需要新的视野、新的能力来解决新世纪的问题。
长久以来陷入八卦血腥混战的台湾媒体,最近在揭发国安局弊案上终于发挥了“第四权”的监督角色。面对未来台湾更严峻的挑战,媒体还能不能更进一步,扮演让台湾与世界接轨的一扇窗,为台湾人民带来新视野?人民有更高的期待。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