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认为台湾进入“一人独大”时代
【台湾《中央日报》1月22日社论】题:一人独大
今天的台湾,进入了一人独大的时代。一人独大,是没有制度的独裁;在民主的外衣之下,是权力的彻底集中。
从这次内阁改组的人事来看,现在的体制既不是内阁,也不是双首长制,更不是总统制,而是一人独大。前三种都是一种制度。内阁制下,行政院长要向国会负责,而且享有完整的行政权。很显然的,游锡?要向国会负责,但却无法享有完整的行政权。双首长制,这是国民党的主张,也是现行宪法的精神。在此一制度下,总统与行政院长之间的权力分配,要看国会内政党席次的分配而定。在这一次内阁改组中,国会中三党不过半,但权力却向总统集中。虽然权力向总统集中,但又不是总统制,因为总统完全不用面对国会的制衡。因此,我们说这是一人独大,陈水扁总统的一人制。
其次,从民进党内部的权力结构来看,这次内阁改组,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以陈水扁为中心,以政治正确为标准。
所谓以陈水扁为中心,有两层主要意涵。第一层意涵是指陈水扁总统的市府团队以及亲信几乎全面接掌行政系统。陈水扁总统喜欢说,人才是国家的,用人不分党派。但是从这一次改组看来,原来听话的才是人才。什么用人不分党派,只是装点门面的话,不能当真。
第二层意涵是民进党在陈水扁总统眼中已经成为一个弱势政党,只能作附和的应声虫,无法发挥制衡的功能。所谓一人独大制,真正的着眼点,就在于民进党本身作为一种制度,已经缺乏对总统的牵制力量。陈水扁总统上任以后,不参加党的中常会,民进党的政务官也不参加,结果使得党只能成为辅选机器,无法在政策上提供建言。
着眼两年后选举
【台湾《中国时报》1月22日社论】题:新团队没有喘息的时间与空间
这次内阁改组最为外界关注的特色是,总统嫡系部队上阵,陈水扁任职台北市市长时代的子弟兵和基本干部大抵归队。第一,政党轮替后从学界请将的部会首长,完成阶段性任务,政治现实上颇有冷暖自知之慨;从非民进党人士借重的政坛人士,同样基于忠诚度或配合度的需求不同,一一挂冠。第二,民进党内主要派系新潮流全面退出院党幕僚长,硕果仅存者唯劳委会主委陈菊一人。第三,政党轮替两性共治的象征,在内政部部长张傅雅和交通部部长叶菊兰卸职后,比例降低。
因为这些原因,在野政党遂将陈水扁口中的“战斗内阁”定位为“选举内阁”。
影响未来两岸政策
【台湾《经济日报》1月22日文章】题:内阁人事改组 两岸政策可望更务实
行政院秘书长邱义仁转任阳春政务委员后,权力遭大幅削弱。这项人事调整,也将影响到未来两岸政策的运作,外界期待的两岸政策将更趋务实与开放。
行政院秘书长属幕僚角色,但由于邱义仁被阿扁授权主导整合两岸政策与拿捏开放程度,使他比陆委会主委蔡英文更具两岸政策主导权。
这次内阁改组,一度传出蔡英文倦勤的消息,后来确定留任,仍透露出蔡英文主导两岸政策的过程并不愉快,国安系统的掣肘是关键之一。
由于邱义仁担任过国安会秘书长,国安系统多能与他配合,使他运作两岸政策格外顺利、游刃有余。也许由于邱义仁扮演此一重要角色,经发会过后,两岸经贸政策的开放进度都井然有序,依时程执行,充分发挥“稳定”力量。
邱义仁转任政务委员后,是否继续主导两岸政策尚不得而知,虽然新任总统府秘书长来了一个陈师孟,未必同意让两岸大幅开放。
不过,陈师孟毕竟是总统府幕僚长,自有其业务与功能,未来蔡英文可能比较有主导空间,而且主导经贸业务的副院长林信义来自经济部,更会从产业的角度思考两岸问题。或许,从这个角度观察,未来两岸经贸政策可能更趋务实、贴近民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