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驻华前外交官认为印度应放弃对中国的偏见
【《印度斯坦时报》1月14日文章】题:希望的议程(作者 印度驻华大使馆前外交官帕兰杰佩)
现在,中国是一个有望成为超级大国的强国。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渴望同中国发展关系。
惟一例外的看来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浓雾笼罩下的印度。德里的大雾是大气引起的;而这种雾指的是在政治和心理上束缚着印度人的一种雾,但这种雾是人为制造的。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不制造这种雾,这种雾从根本上来说是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
印度人头脑中的偏见来自两个方面:边界争端和巴基斯坦。印度人一直抱有这种(错误的)想法,即中国向印度提出领土要求,对印度来说是不公正的,并拒绝通过谈判达成适当的解决办法。如果把问题的实际情况向印度人讲清楚,他们对中国将有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事实是,中国迫切希望通过作出某种让步就边界问题谈判达成一种解决办法。在印度同中国之间不存在任何边界条约。印度单方面试图在北部边界线强行贯彻英国人的一种观点,从道理上来说,预计哪个国家都不会接受这样一种看法。当边界出现麻烦时,我们只会向中国方面提出强烈抗议,但是从来没有派出任何官员去讨论并解决边界问题。是中国对边界发生的小冲突十分关心,到印度来的不是一位官员,或一位部长,而是中国总理本人亲自来进行极高规格的讨论,并解决这一问题。
不幸的是,尼赫鲁拒绝了中国抱有良好愿望的努力,因为他得到的是错误的建议、错误的信息,因而作出了错误的估计。甚至在周恩来总理返回北京之后,印度继续用谩骂的语言攻击中国,是印度自己造成了1962年的边界袭击,而印度自己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即使在那时,中国军队也没有越过我们所坚持的麦克马洪线,中国军队后来撤回麦克马洪线以北。
从1964年至1972年,周恩来和毛泽东都向印度发出过建立友好关系的呼吁。印度坚持不作出响应,关系仍然处于冻结状态。
在瓦杰帕伊(外长)1979年访问北京时,邓小平再次提出了一项关于边界问题的折衷解决方案,但是,听从了错误建议的瓦杰帕伊甚至拒绝听一听这项方案的内容。
既然印度变得不友好了,中国当然决定维持同巴基斯坦的关系,中巴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发展。由此看来,中国转向巴基斯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印度仍然不肯作出反应,并保持不友好和冷淡的态度。
总之,边界问题和中巴关系都是因为印度采取了错误的外交政策的结果。
现在是我们放弃对中国采取消极的、不友好的态度,而与它恢复良好的、友好的关系的时候了。这还将有助于促进和平衡我们同美国及巴基斯坦的关系。
中国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中国的政策———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仍然是务实的、有活力的。中国的政策基本上是由它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中国的这种务实的做法难道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吗?我们似乎更多的是从想象出发,而不是从政治方面考虑,而且热衷于让我们自己蒙在陈旧的思想和过时的政策编织成的大雾中。我们似乎愿意将宝完全押在美国身上,而无视其他那些与我们距离更近、对我们更有意义的国家。
中国人看来完全清楚我们这种处于雾中的处事方式。他们清楚地知道现政府将它自己同美国捆绑得太紧了,而且这对印度或许并没有好处。中国在经济上同美国建立密切的关系,但是在政治上仍然是独立的。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朱镕基总理的访问向中国学习,将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因此,我们必须真挚地说一声:“热烈欢迎朱镕基总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