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施蒂格利茨文章阿根廷危机七大教训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1-1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施蒂格利茨文章阿根廷危机七大教训 【西班牙《国家报》1月10日文章】题:阿根廷的教训(作者 约瑟夫·施蒂格利茨) 阿根廷的经济崩溃使该国出现了历史上最'...

施蒂格利茨文章阿根廷危机七大教训


【西班牙《国家报》1月10日文章】题:阿根廷的教训(作者 约瑟夫·施蒂格利茨)
阿根廷的经济崩溃使该国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停止付款现象。专家一致认为,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倡导的一系列拯救措施的最后一招,尽管这些措施花费上千万美元,但是没有达到挽救经济的目的。然而,这场灾难的性质仍在讨论当中。一些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过于宽容,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该组织过于严厉。
停止付款是最近10年中所犯经济错误的结果。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便能引以为戒。
所有问题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为了降低通胀率,便需要改变其预期目标。当时认为把比索与美元“挂钩”,就可以在不增加失业的情况下降低实际通货膨胀率。一段时期内,这一妙方在许多国家都取得了成效,但也给某些国家带来了风险,如阿根廷。
在阿根廷的经济“改革”计划中还有其他一些错误。允许外资大规模地进入本国银行曾经在阿根廷受到吹捧。这种做法在一段时期内从表面上创造了一个更加稳定的银行体系,但是在帮助中小型企业方面却是无所作为。在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蓬勃增长之后,这种银行体系的活动也减少了,因此该国企业不能得到必要的贷款。阿根廷政府也承认了这一错误,但在它采取措施之前,却遭遇了其他许多意料之外的打击。
第一次重挫就是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这次危机部分是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不良操纵引起的。由于包括阿根廷在内的所有新兴市场的利率增长,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虽然阿根廷的汇率体系得以维持,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失业率上升到两位数。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经济危机引起了一连串重大的汇率调整。维系阿根廷比索的美元价格急剧增长。与此同时,阿根廷的邻居、南方共同市场中的贸易伙伴巴西做出了货币贬值的决定。工资和物价的降低并没有使阿根廷具备有效的竞争力。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农产品在进入富国市场时,面临着重重的贸易壁垒。
在全球经济还未从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时,2000—2001年又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迹象。这无疑又恶化了阿根廷的局势。在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支持阿根廷采取限制性的财政政策。在东南亚危机中,该组织犯过同样的错误,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纵观阿根廷目前的局势,可以得出以下七大教训:
1.在全球均采取浮动汇率的情况下,阿根廷将本国货币比索与美元挂钩是非常危险的。几年前,就曾有人告诫阿根廷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2.全球化会把一个国家置于剧烈的摇摆变化中。各个国家必须学会应对各种变化,而汇率的调整便是全球化机制的组成部分。
3.无视社会与政策之间的关系会给自身带来伤害。任何一个政府如果采取了导致各个部门大规模失业,或出现就业不足现象的政策,那么它就是一个没有完成基本任务的政府。
4.过分关注通货膨胀率,而无视失业率和经济增长是非常危险的。
5.经济的增长需要金融机构向本国企业提供有效贷款来实现。将国有银行卖给外国资本,不建立适当的监督防范措施,会阻碍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稳定。
6.采取导致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政策,不会在人民心目中重建威信。在坚持限制性经济政策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负有主要责任。
7.应该制定一种更好的解决类似于阿根廷问题的办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看法却正好相反。该组织采取的是挽救经济的策略。现在,该组织才承认,应该探索其他有效的办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它的错误寻找各种借口。指责这场灾难是阿根廷的腐败所致,并说阿根廷没有采取必要的挽救措施。阿根廷当然需要进行另一次经济改革,但是如果一味地遵从国际货币基金提出的调整开支的政策,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阿根廷的经济危机提醒我们,改革全球的金融制度已迫在眉睫。而为了新的改革,我们应该从改革货币基金组织入手。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