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印度恒河情缘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1-1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印度恒河情缘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印度人称她为“圣河”、“母亲河”。七八十年代,我和丈夫在驻印度使馆工作期间,曾出差到恒河之滨贝拿勒斯市(印度人习惯'...

印度恒河情缘


恒河是印度第一大河,印度人称她为“圣河”、“母亲河”。七八十年代,我和丈夫在驻印度使馆工作期间,曾出差到恒河之滨贝拿勒斯市(印度人习惯称之为“瓦拉纳西”),顺道领略了恒河的壮美气势与风采,对恒河流域一带的风土人情作了一番实地“采风”。
泛舟恒河观日出
印中友协的凯坦先生全程陪同我们夫妇在瓦拉纳西及周围地区参观访问了几天。瓦拉纳西是印度古老文化的缩影,是印度教和佛教圣地,古往今来以其奇风异景,吸引着世界上不同肤色的游客和香客到此一游。
印度朋友告诉我,瓦拉纳西在印度教徒心目中是圣城,一生中至少要去朝拜一次,如能在此“归天”,那更是死而瞑目。在瓦拉纳西你遇到任何人,他都会流露出对身居圣地,傍倚圣河的自豪与满足。瓦拉纳西居民说他们有四大乐趣:朝拜庙宇、观赏日出、洗圣水浴、恒河升天。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城里,竟建有两千多座风格迥异的庙宇和寺院,多数属印度教,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湿婆神金庙。不少庙宇里供奉着恒河“女神”盘坐莲花的神像。这些寺庙有的金碧辉煌,有的小巧别致,造型独特;也有的已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外来香客为表示虔诚,一般都要花上三五天时间步行到主要庙宇参拜一番。
恒河日出是一独特的景观。我童年时几乎天天都能从南京家门口看到一轮红日从长江江面喷薄而起的壮景,那时似乎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泛舟恒河看日出,领略的却是一番难得的异国风情。
一天清晨,我们夫妇在凯坦先生的引领下,穿过恒河岸边石头台阶上川流不息的人群,登上停泊在岸边的小木舟,与“印中友协”的几位朋友一起在船上共进早餐。印度朋友乐滋滋地喝着清甜的(印度人说恒河水是甜的)恒河圣水,津津有味地手抓着各类印度甜食品尝。
泛舟河上,只见碧波万顷,霞光似锦的恒河水托起的一轮红日冉冉东升,我情不自禁地叫起来:“日出,多么美啊!”憨厚寡言的印度船工见我如此激动,连连说:“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日出啦!”从他黝黑的面庞,我看到一个普通印度人对中国人的诚挚情意。在友好的气氛中,我们相互洒了“圣水”,祝愿幸福与安宁。
亲临浴场看晨浴
传说恒河是天上女神的化身,应人间某国王要求下凡冲刷其祖先的罪孽并灌溉农田。从此,人们笃信恒河水是涤罪洗过之圣水。因此,洗圣水浴就成为印度教徒每天一项重要的宗教仪式。在瓦拉纳西,每天早晨印度教徒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恒河码头,开始一天中以洗“圣水晨浴”为中心的宗教活动。
我被那浓烈的宗教气氛及男男女女在水中的各种洗礼动作深深吸引。大大小小的庙宇里梵乐高奏,经声缭绕,祭司们手捏念珠,口诵祷词,一派繁忙景象。狭窄的甬道被挤得水泄不通,小贩们的地摊连成一片,竞相出售各种手工艺品;成群的理发师席地而坐,为即将洗“圣水浴”的人们修整发饰。排列成行的乞丐,其中不乏缺胳膊少腿的麻风病人,争先抚摸行人的脚尖,甚至抱着行人的腿不放,苦苦哀求洗过“圣水浴”的善男信女施善行好。
我们作为“老外”也不能幸免。有一次,遇到乞丐缠身,我不由自主地摸摸裤兜,想掏出点钱买个平安。可是,站在一旁的凯坦先生急忙把我拉开,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你如给钱,就会立即被三五十个人围住脱不了身。
我们乘坐的小木舟在恒河中缓缓逆流而上,当地人在水中的洗礼动作一一映入我的眼帘:男人们都是赤膊上阵,下身穿一条短裤,或围条布巾,站在水中,或双手抱头,一头扎入水中,喝上一两口“圣水”后又钻出水面,如此反复多次。沐浴过后,他们面向朝阳,作一瑜珈姿势,或盘坐水边,双手合十,闭目祈祷。
女人们有的蹲在岸边漂放花灯,奉祀河神;有的和衣浸入水中,撩起纱丽的一角轻轻擦去身上的污秽。沐浴完毕,她们到岸边木亭里更衣,然后提上一壶恒河“圣水”,缓缓离去。
孩子们除模仿大人做些敬神动作外,总不免击水嬉闹。但成千上万的大人中,没有一个人高声叫喊或聊天。
在恒河刷牙是晨浴的一个附带项目,奇怪的是,当地人刷牙不用牙刷,不用漱口杯,而是用两手捧水吸到口中,有的用食指与中指并排在口中来回搓,有的用树枝在牙齿上蹭。听说,这种树枝还不是一般的树枝,我曾向朋友要了一根,尝试了一下,发现它的味道苦中还透着几分甘甜。更不可理解的是,他们刷完牙的水不吐掉,而是喝下去,大概是不愿把点滴圣水浪费了吧!
目睹印度教徒升天
恒河岸边又是印度教徒圣洁的火葬场。印度人认为,凡是死在瓦拉纳西、火化后骨灰撒到恒河中的亡灵,可径升天堂,免受轮回之苦。这也是瓦拉纳西人口密集,特别是恒河岸边人山人海的原因。
一些重病缠身、奄奄一息的人,孝子贤孙们干脆就早早把他们送到恒河岸边等死。也有不少尚无致命之疾,甚至身子骨还挺硬朗,囊中不算羞涩的老者,自己就跑到恒河岸边租间小屋或住在旅馆,静待寿终之日来临。当然,为数众多的家境不济的穷苦老人,要圆死在恒河边的梦,只好栖身在小路、破屋和河边台阶旁。
在一个火葬场,我看到有不少装着不同档次木材(有钱人一般用檀香木焚尸)的船只停靠在岸边,待死者家属选用。船边停放着用五颜六色花布包着的尸体。我曾看到好几拨男子抬着一具具尸体逐个放在架好的木柴堆上。葬礼仪式开始,一名祭司做完祷告后,点燃柴堆,火葬场的工人往尸体上浇一种带有香料的油脂,祝愿这些亡灵能在圣洁的恒河之滨“魂归天堂”。
“印中人民是兄弟!”
我们在瓦拉纳西期间,与凯坦全家结下的情谊,使我永远铭刻在心。每当我回忆起他们夫妇将我们夫妇称为兄嫂的那种自然亲切劲儿,以及凯坦先生左邻右舍拥入他的家中,竞相看我们这两个陌生的中国人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既好奇又友好的态度,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响彻四方的歌词与口号:“印地秦尼帕依帕依!”(“印中人民是兄弟!”)
但遗憾的是,相隔20年后重返印度时,我曾执着地四处打听与寻找恒河岸边我的朋友凯坦先生一家,但他们已杳无音信,我只能把怀念之情深藏心间。可以说,我对凯坦先生一家的思念,浓缩了我对印度这个文明古国挥之不去的情结,我遥祝他们全家幸福、安宁,愿我们的友谊像长江与恒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恒河边沐浴的印度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