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声波 雷达 卫星 电脑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2-1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声波 雷达 卫星 电脑 声波 雷达 卫星 电脑 高科技寻拉丹 咋就这么难 【《今日美国报》11月28日文章】题:找出“基地”组织的洞穴( 作者达恩·韦'...

声波 雷达 卫星 电脑


声波 雷达 卫星 电脑
高科技寻拉丹 咋就这么难

【《今日美国报》11月28日文章】题:找出“基地”组织的洞穴(
作者达恩·韦尔加诺)
在塔利班士兵逃亡之际,军事计划制订者已经把任务转向把“基地”组织的恐怖分子从他们的藏身处找出来。
在阿富汗,搜索洞穴的工作已经开始,摧毁掩体的巨型炸弹把山中的藏身处作为目标,特种部队士兵也在搜查一些遗弃的隧道。 
任务艰巨
美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告诫说,搜寻乌萨马·本·拉丹及其信徒可能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任务。
不管是寻找石油的地质学者,还是搜寻消失城市的考古学者,抑或是查找错放的水电管线的工程师,这些熟悉洞穴探查工作的科学家都认为,找到隐藏在地下的东西往往费时费力。
俄克拉何马大学的地球物理学者艾伦·威滕说:“虽然不总是难以找到,但即便容易,也要费时费力。”威滕和其他专家说,所幸有一批探查隧道和洞穴的技术。它们有些处于试验阶段,有些已经被证明切实可行,很多为军事计划制订者所熟知。
飞行员迄今一直在使用的热源探测器能探测到人员和洞口发出的红外能。但是也许要仔细搜索。阿富汗的游击队把洞穴用作藏身处已经有几个世纪之久了。山中广大的石灰岩地层掩藏着蜿蜒曲折的地下通道。在塔利班部队目前集结的南部平原,古老的卡雷兹灌溉隧洞绵延数英里,把水送往农庄。这条隧洞每隔300米左右就打一口井,一直用作人员和武器的藏匿处。
两类技术
地球物理学者说,即使在有限的区域内搜寻,发现地下通道也将是一项相当大的挑战。专家说,有两类发现地下空间的技术,即地面和空中技术。地面技术有效得多,因为传感器的位置更接近目标。可是澳大利亚核科学技术组织的地球物理学者布赖恩·斯皮斯说,地面技术比较费时,并容易受到伏击。
任何一种技术都要利用声波、雷达或其他信号探查地下空间,获得坐标网格限定的某一区域内的大量地面数据。
计算机的发展使科学家得以用仅在10年前还不可能的方法分析来自空洞处的信号。
地面技术包括:
·地震技术 长期以来被陆军用来探查朝鲜隧道的这项技术需要向地下发送声波,然后用连在计算机上的灵敏耳机接听洞穴的反射波。该方法比其他方法能探查更深的地方,但需要熟练的译释和较多时间。
·地电阻X线体层照相术 置于土壤中的电极绘制出地下阻力。威滕的学生曾经探查到45英尺深处的地铁隧道。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伊拉克用该技术寻找秘密武器库。
·穿地雷达 向地下发送无线电波,从返回的杂波中拾出空洞的反射波。通常用该技术探查深达20英尺处错放的水电管线。
·微重力 科学家利用一种称作重力仪的装置可以发现深达100英尺处的洞穴上方重力的细微变化。美国航天局为这类装置的研制工作提供资金,用于科学任务。科学家用多种方法测量重力,最常用激光测定物体在精确距离内的降落时间。洞穴上方的重力会较小。
很多技术使用探测红外能的热源探测器,或“热成像仪”。温度较高的物体,包括洞口和隧道气孔,在观测装置(例如陆军使用的夜视镜)上表现为凸出于周围环境的亮点。
其他空中技术:
·电磁技术 装配了超大天线的低空飞机测量地面的电阻。飞机在一系列坐标网格内作往复飞行时,把测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空洞在数据中表现为高电阻区域,因为空气的导电能力不如岩石。斯皮斯说:“在阿富汗,这类低空飞机容易被击落。”
·卫星成像术 在太空中,隧道的地质特征可能以凹陷的地面特征表现出来。不过,这些特征容易混杂在杂乱的地形中。
·雷达 有些公司把穿地雷达用于地质勘探。在一项目前正在开展的计划中,位于纽约州罗马的空军研究实验所给出一项价值60万美元的承包合同,研制从空中探查隧道的穿地雷达。

人的经验很重要
西肯塔基大学洞穴和喀斯特研究中心负责人尼克·克劳福德说,搜寻洞穴一般不使用高技术的方法。喀斯特指遍布洞穴的地区,例如肯塔基州西部和阿富汗。
喜欢探查洞穴的人为发现洞穴出口,可能会向消失在地下的山间溪流倒入无害染料,然后从直升机上搜索燃料从远处山下的何处出现,从而把他们引向某个开口。他们还可能从洞口往里放烟,观察烟从何处冒出来,以便发现新洞穴。还有一种技术是寻找氡的来源。这种从地下释放出的放射性气体能暴露洞穴的出口。
不过威滕说,在阿富汗发现洞穴的最有效手段是人,即熟悉在20世纪80年代用于躲避苏联军队的洞穴和后来隧道建设的平民和前穆斯林游击队员。他说,仅仅利用人的知识来缩小某条隧道的位置范围就可以大大提高时效。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