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奶业国际品牌大军压境提高质量迫在眉睫
中国牛奶业国际品牌大军压境提高质量迫在眉睫
原文提要 中国的奶制品需求上升,但国产奶制品质与量皆不足应付需求,须引入外国的科技及现代管理技术,才能提高质量及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
【香港《亚洲周刊》12月3日一期文章】题:中国牛奶业吃现代的奶(作者 纪硕鸣)
目前,中国的奶牛还处于“温饱”阶段,由于奶牛养殖起步晚,加上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奶制品至今仍属于发展中产业。据悉,中国人均乳类产品消费量尚处于较低水平,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去年,全世界乳类产品人均消费量为94公斤,但中国的人均消费量还不到7公斤,上海市农委的乳业专家很形象地描述,中国牛奶“每人每天的消费相当于两瓶眼药水的分量”。
有一段时间,牛奶问题成了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最让国内外乳业心动的是国家推出了“学生饮用奶计划”。
中国农业部的报告显示,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政府的政策催化下,大中城市中奶类食品正在从以往的保健型食品逐渐成为平常百姓日常生活必需的食品。根据这一市场变化的趋势,中国农业部制定奶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05年,中国奶类产品人均占有量要达到10公斤,总产量达到1350万吨;2030年,奶类人均占有量要达到25公斤。在各省会城市推广的“学生饮用奶计划”,要求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在今后两三年内每人每天饮用的乳制品不少于200克。虽然去年全国奶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了逾三成,但一旦此计划实现,目前全国千余万吨的产量,仍满足不了一半学生的消费需求。
戴维斯加州大学兽医学院副院长卡乐博士指出,如何提高质量和产量、确保产品安全已成为今天奶制品产业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牛奶在西方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其生产过程和质量都必须符合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中国入世,奶制品产业面临着挑战”。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世界奶业排名前十位的外国大企业,将有2/3会登陆中国。恒信亚洲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林有信指出,从1998年起,中国肉、水产品及蛋品的年人均占有量分别已达到和超过世界人均水准,但奶业的发展却相对缓慢,存在着科学管理及发展滞后的问题,面对入世后的竞争,中国的畜牧业需要为自身增值。
虽然中国的奶牛全属进口品种,但现有的奶牛群总体生产能力仍低于世界水平,应大幅提高奶量及质量。目前严峻的形势是,中国加入世贸几年后,中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将降低,国外奶业会以其量大、质优、价廉的优势大军压境。仅1999年,中国乳制品的进口量就达到14·6万吨,为中国乳制品总量的21·2%,世界排名前20名的乳业品牌,已全部进入,国际乳业大公司前10名中已有4家在中国建厂。一个奶制品新产业将逐鹿中原,中国的奶业企业要在这场竞争中取胜,需要全面提升奶业的科技及管理水准。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