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问君此去几时来?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2-0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问君此去几时来? 问君此去几时来? 11月13日,我们发表了本报记者对台湾作家林海音先生的独家专访,也许是冥冥之中有某种预感,当时该文就引用了电影《城南旧'...

问君此去几时来?


问君此去几时来?

11月13日,我们发表了本报记者对台湾作家林海音先生的独家专访,也许是冥冥之中有某种预感,当时该文就引用了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歌《骊歌》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一句作结束语。谁知一语成谶,12月1日晚,林先生驾鹤西去的消息真的从台北传来。我们相信,有不少读者现在和我们一样,在悲伤之余最
想跟林先生说一句——

【中央社台北12月2日电】台湾文坛才女林海音12月1日晚间11时46分病逝振兴医院,享年83岁。近年来,因脑中风与糖尿病等慢性病缠身,林海音身体情况时好时坏。7月底住院,住院期间一度好转,但10月底再度中风,同时发生急性肾衰竭,病况急转直下陷入昏迷。
林海音本名夏林含英,出生于1918年,5岁时随父母由台湾迁居北京南城,世界新闻专科毕业,19岁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21岁时与编辑夏承楹结婚,当时是北京文化界一大盛事,一直到30岁才举家迁回台湾。
林海音将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获读者喜爱,这本书后来拍成电影,也改编成儿童绘本;林海音曾主办《联合报》副刊、成立纯文学出版社、主编《何凡文集》,对拔擢文学根苗及培植作家贡献极大。
【中央社台北12月2日电】文坛人士今天甫听到作家林海音去世消息,都有些惊愕,也难过地认为这位文学大家病逝对文坛是一大损失。与林海音是忘年之交的格林文化公司总编辑郝广才指出,“林先生”对台湾文学、出版及编辑都有很大贡献,更树立很好的典范。
林海音出生于1918年4月28日,成长的背景很特殊。虽然在日本出生,但3岁随父亲林焕文及母亲黄爱珍回到台湾,5岁移居北京,直到长成才回到故乡台湾。
回到故乡后,她致力于写作、编辑等工作,并成立纯文学出版社,站在承先启后的转捩点,提携后进,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作家,如作家黄春明、李乔等都受到她的影响而走向文学之路。
在写作方面,林海音跨足小说、散文、游记,兼及儿童文学,各擅胜场,其中又以《城南旧事》最著名,并翻译成多国语文,在大陆并曾拍摄成电影、电视。郝广才认为,林海音在写作上不玩弄学问,以浅显的文字写感人的故事,这条文学的路最值得大家学习。
《国语日报》董事长林良曾说,林海音的个性是“拉人一把,放人一马”,可见林海音不只在文学创作,在为人处事上更是令人景仰,让她获得友情及大家的敬重。
值得一提的是,郝广才认为,由于林海音特殊的成长背景,虽然长成于北京,但父亲是苗栗人,母亲是板桥人,因此回台湾后,她对光复后台湾作家创作的苦闷艰难有所了解,日后对台湾这一代青年作家影响很大。她一直坚持以纯文学的观点,在担任报纸副刊主编时,只要是好文章,她没有顾忌,都会发表,因此也赢得大家尊称为“林先生”。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