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我陪国王视察西撒哈拉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1-2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陪国王视察西撒哈拉 我陪国王视察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北起摩洛哥南部的塔尔法亚,西临浩瀚的大西洋。1975年,西班牙宣布结束对西撒的殖民统治,北部归属摩'...

我陪国王视察西撒哈拉


我陪国王视察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北起摩洛哥南部的塔尔法亚,西临浩瀚的大西洋。1975年,西班牙宣布结束对西撒的殖民统治,北部归属摩洛哥,南部由毛里塔尼亚占领。摩、毛的分治遭到阿尔及利亚和西撒人民解放阵线的反对。1979年8月5日,毛里塔尼亚同西撒人阵签订和平协定,宣布放弃对西撒的领土要求,摩洛哥随即占领了毛里塔尼亚撤出的南部地区。目前,摩洛哥实际控制着西撒90%以上的土地,自1986年以来,联合国一直在努力寻求西撒问题的最终解决。
10月30日,记者正在摩洛哥中部城市马拉喀什进行采访。下午3点左右,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电话是摩洛哥新闻部拉鲁西司长打来的。通话后还没有来得及寒暄,他就用略带神秘的口吻说:“国王陛下要去南方视察,邀请你陪同采访。” 
接到官方邀请后,我们成为近二十多年来唯一有机会陪着摩洛哥在位国王进入西撒地区的中国记者
对于不少中国读者来说,撒哈拉无疑是个熟悉的地方,因为一个名叫三毛的台湾女作家曾经在她的小说里描绘过这里的风情和民俗;但撒哈拉同时又是一块陌生的土地,因为真正到过撒哈拉的中国人,毕竟屈指可数。除新华社记者外,这次应邀“陪同国王巡视南方诸省”的还有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和埃菲社的记者。我们也因此成为近二十多年来唯一有机会陪着摩洛哥在位国王进入西撒地区的中国记者。
11月1日早上4点,我们准时起床,匆匆吃完早餐,来到下榻的阿加迪尔蒂奥黎饭店大厅,准备在5点15分乘车前往阿加迪尔军用机场。经过一番折腾,我们终于在7点钟左右登上了飞往西撒的军用飞机。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和强烈的震动,摩洛哥王家空军特别飞行中队的C—130飞机呼啸着飞向蓝天。两个多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1200公里之外的达赫拉军用机场。
达赫拉军用机场简易得只有一条铺满黄沙的跑道和两间用卵石砌就的小屋。环望四周,除了西面是湛蓝的大西洋外,其他三面都是无垠的滚滚黄沙。起伏的沙丘一个接一个地通向遥远的天际,看不到一棵树木,一只飞鸟,一点绿色。这时,你会突然感觉自己进入了蛮荒时代,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万籁俱寂”:没有车马的喧嚣、机器的轰鸣、人声的噪杂,甚至连蚊蝇的嗡嗡声和昆虫的口瞿口瞿声也听不到。和我们一同飞来的5架土黄色的军用飞机孤零零地停在跑道一端,宛如广袤荒漠中的几粒泥丸,顿时失去了庞然大物的气势。
从机场到城里,大约有五公里的路程。一进城,新修的柏油马路宽阔整洁,两旁是翠绿的芭蕉、棕榈和一些不知名的沙漠植物。整齐的街道两旁是一色的二层白楼,底层多为店铺,各类商品一应俱全。据当地官员介绍,达赫拉在20年前只是一个有着三五户人家的牧羊点,没有道路、没有房屋、没有水电。如今,达赫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五万多人口的渔港城市,交通、住房、供水、供电等问题早已解决。目前,绝大多数居民靠手工浅海捕鱼为生,少数人从事渔业物资供应、海产品粗加工和旅游等,收入不比摩洛哥内地城镇居民差。
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车队在下午1点左右进城,沿途受到全城百姓的热烈欢迎。人们举着国王的画像和国旗,有节奏地高呼“国王万岁”,妇女们左右摇动舌头,发出阵阵欢叫。在城内小广场举行了正式欢迎仪式后,年轻的国王又走入人群,不时与臣民握手。国王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能够有幸同国王握手的人,更是幸福莫名,有的高举双手迟迟不肯放下,有的立即跪倒在地,嘴里还不停地呼喊着“国王万岁”。
拉尤恩,作家三毛曾经住过的地方,目前已是西撒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西撒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
11月1日下午3点,国王结束了对达赫拉的视察,又乘飞机飞行一个小时赶到拉尤恩。拉尤恩,就是作家三毛曾经住过的地方,目前是西撒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西撒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经过二十多年的基础建设,拉尤恩显然可以称得上是一座现代化城市,甚至比内地的同类城市还要漂亮、更具现代气息。摩洛哥中央各部委,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国家和私人大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或代表处。
摩洛哥1975年“绿色进军”前,拉尤恩还是一个不足5万人口的沙漠小镇,如今这里仅城市人口就达到20万,附近还有一些卫星村镇。据了解,拉尤恩不仅有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还兴建了一些专科院校,为当地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拉尤恩的大街小巷顿时热闹起来:川流不息的车辆、挤满顾客的商店、香味四溢的饭铺、沿街叫卖的商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置身其间,你仿佛忘记了这里是茫茫沙漠中的一座孤城。据当地人介绍,由于沙漠地区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很大,这里的居民养成了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白天特别是中午很少出门,以躲避日晒和高温,只有到了日落之后才外出活动。
拉尤恩虽然算是一座大城市,旅游业也十分发达,但“高级饭店”的接待能力毕竟有限。国王此次视察,不仅带来了卫队,更有众多的中央和地方高官以及社会名流陪同。所以,大批上层人士一下子云集在这里,使住宿成了难以解决的大问题。虽然经过新闻部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从仅有的两家四星级饭店“挤走了几名上校”,还是无法解决记者的住宿问题。最后,大多数记者只好分散住在当地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旅馆,有的三四个人合住在客厅里。但新华社记者作为“特邀的朋友”,享受了近乎“奢侈”的优待,被安排住进了四星级“撒哈拉大饭店”的套间!
我们遇上了这个季节撒哈拉罕见的特大沙尘暴,遮天蔽日的黄沙似万马奔腾,如狂涛怒卷般呼啸而来
睡了一夜的好觉,疲惫全消。次日早上起床后,我们趁机到街头“微服私访”一番。刚拐过路口,我们就被当地热情好客又有点好奇的人群包围了。这里虽然地处沙漠,信息并不闭塞。得知我们是来自中国的记者,人们纷纷祝贺北京申奥成功,年轻人甚至表示2008年要到中国来。
漫步街头,我们突然发现这里的居民和摩洛哥内地还是有所区别的:当地男人的肤色比内地略深,大多穿着前后两片的白色长袍,胸前和后背绣着黄色的图案。而这里的妇女,特别是年轻姑娘,却反倒比内地的更漂亮。尤其令人费解的是,她们的皮肤不仅很白,且光洁细嫩,似乎撒哈拉的风沙、烈日和干旱与她们没有一点关系。 
根据日程安排,穆罕默德六世要在11月3日中午换上民族服装到清真寺做周五大礼拜。12点左右,国王首先乘敞篷车来到市中心广场。两名当地小女孩按照民族习俗,向国王陛下敬献了椰枣和牛奶。然后,国王进入临时搭就的帐篷更衣。30分钟后,身着民族服装的国王在卫队的护卫下,乘马车前往清真寺。拉尤恩几乎全城出动,街道两旁的墙头和屋顶上全都站满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居民,大家都想亲眼目睹年轻国王身着民族服装的风采。做完礼拜后,国王又在8名贴身保镖的紧密护卫下,骑马缓缓返回市中心广场,受到了沿途百姓更加热烈的欢呼。
根据原定行程,国王在视察拉尤恩之后,还要在下午13时飞往200公里之外、更深入沙漠的斯马拉视察。但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早上看到的滚滚乌云此刻突然变成了滚滚黄沙:我们遇上了这个季节撒哈拉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只见遮天蔽日的黄沙似万马奔腾,如狂涛怒卷般呼啸而来,拉尤恩四周就像竖起了万丈黄色的帷幕,20米开外几乎看不清任何东西。顿时,整个城市被轰鸣的沙尘所笼罩,房屋、树木、道路,到处都是黄沙。我们的头发、眉毛、衣服,全部染成了黄色。鼻子里、耳朵里、嘴巴里塞满了沙尘,连呼吸都感到困难。据当地人称,如果此时你驾车行驶在沙尘暴的中心,就算汽车不被黄沙掩埋,车身的油漆也会被沙砾全部刮去,挡风玻璃甚至会变成毛玻璃。
由于这次沙尘暴的中心恰恰就在斯马拉,到下午2点左右,见天气仍无好转,国王只好宣布放弃斯马拉之行,我们也不得不乘同一架军用飞机返回阿加迪尔,匆忙逃离发了脾气的撒哈拉。
后记:返回阿加迪尔后,住进蒂沃黎饭店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洗澡和狂饮。站在莲蓬头下,顺着头发、眉毛、鼻子和眼睛流下的水,毫不夸张地说,就像滚滚东流的黄河水。用光了一把棉花棍儿,耳朵眼里还是掏不净的黄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