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哈萨克斯坦中国人行车有三怕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1-2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哈萨克斯坦中国人行车有三怕 哈萨克斯坦中国人行车有三怕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言 对在中亚地区常驻的记者来说,不会开车无异于缺少双腿。记者在号'...

哈萨克斯坦中国人行车有三怕


哈萨克斯坦中国人行车有三怕
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言

对在中亚地区常驻的记者来说,不会开车无异于缺少双腿。记者在号称“中亚明珠”的阿拉木图工作已近两年,车技越来越娴熟,但胆子却越来越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怕——
一怕警察罚款搞创收
阿拉木图的警察都是统一着装,分不出是交通警、刑警还是经警。每次开车上街,只要看见戴着大盖帽,穿着灰不灰、蓝不蓝的制服且手持警棍的警察站在路边,心里总是打鼓。因此,避开大道走小路、就远不就近是常有的事。在阿拉木图呆的时间长了,也就或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警察故事。
提起警察,当地司机是又恨又怕,在路上远远看见警察时不是赶紧放慢车速,就是绕道而行,躲得远远的。如发现前方有“敌情”,司机相互之间还会通过灯光提醒。一旦不幸被警察截住,就只好忍痛“出血”了。据一位知情者说,阿拉木图警察一天的任务是罚上100美元的款,其中一半交公,另一半据为己有,而警察一个月的基本工资还不到这一天的收入。难怪在当地人眼里神圣不可侵犯的休息日,也有警察“坚守岗位”。
一个周末跟朋友开车出去郊游,汽车还未驶出城,就被警察截住。警察走到车窗前要求检查证件,证件到手后就硬说司机违规驾驶,要没收证件。朋友急了,下车与他理论,我也跟着跳下车,找警察评理。警察把朋友叫到车头前,要求朋友打开车的前盖,说是检查发动机。
接着,只见朋友被迫冲着警察张了张嘴,又凑到他脸旁吹了吹气。警察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两人在那里僵持着,警察就是不肯交出朋友的驾驶执照,而这位朋友就是不甘心白白塞给警察“过路费”。最后还是朋友灵机一动,拿出采访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时的合影,才将这个想发点小财的警察震住,无奈地放行了事。事后朋友对我说,警察让他吹气,说是要闻一闻有没有喝酒,还命令翻起车盖作“遮羞布”,真是颇有想像力。
警察也有无聊的时候。一次,我驾车外出采访,行至一路口,被警察拦住。我正纳闷:既没超速,也没闯红灯,为什么把我截住?只见一个矮胖的警察走过来,满脸堆笑地冲我敬个礼,问:“小姐,一切都正常吧?”我听了,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正赶时间呢,谁有工夫跟他闲聊?警察见我满脸怒容,小声嘟囔说:“难道就不能跟您问声好吗?”
一位同事智斗“贪心警察”的故事更是令人捧腹。一天,他开着奔驰车去郊外,时速只有70公里,没想到在路口被警察截住,以超速为由要罚款。这个记者作愤怒状问警察:“你开过奔驰车吗?”警察诚实地摇摇头。记者说:“这就对了。告诉你,奔驰车低于70公里的时速根本不可能开!”那位肯定是车盲的警察,似信非信,但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在他犹豫思考的工夫,奔驰车已经扬长而去。
二怕行人悠然过马路
同开车者的紧张惶恐相比,阿拉木图的行人在马路上的悠闲坦然,实在是有着天壤之别。
记得刚到阿拉木图换汽车驾照时,考官别的没说什么,只是反复叮嘱:“你要记住,行人比什么都重要!”实践后,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按照阿拉木图的交通法规,在人行横道和路口,车辆必须等行人过完马路后才能开动,否则于情于理于法都难逃干系。
有了法律的保障,阿拉木图的行人过马路更是趾高气扬、不紧不慢,根本不在乎有多少汽车等着,而形成习惯的阿拉木图司机只要看见马路上有行人,就会立刻停车,耐心等待。一次记者步行过一个路口,看到车辆川流不息,就想等车少时再过,没想到身边的车戛然而止,纷纷让路,一位老司机还从车窗里探出头,笑着冲我挥挥手:“姑娘,别着急,慢慢走,我会等你的。”
有一次开车经过一个人行横道,见一位老人站在路边要过马路,于是我停下车让他先过,谁知他摇摇头,让我先走,没想到刚开出没几步,就被路边一个埋伏的警察拦住,警察质问我为什么过人行横道不停车,我赶紧解释缘由,磨了半天,警察才作出一副绅士的样子说:“看你一个姑娘开车也不容易,以后千万别再犯这种错误了,走吧。”
三怕“路障”逼你走“S”形
走在阿拉木图大街上,经常能听到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尖利之声,不用看,凭着橡胶磨擦发出的焦糊味就知道准是汽车为躲避大坑而紧急刹车。多年来,每当漫长的严冬过去,筑路工人就开始消除冬天留下的“后遗症”,用沙土填补冬天因道路撒盐化雪腐蚀出的坑坑洼洼。
刚到阿拉木图时,正赶上化雪,再加上“手潮”,没少把车颠得上下起伏,弄得一阵阵心惊肉跳,既担心安全,又心疼车子。有经验的老司机告诉我,在阿拉木图开车的基本功就是先学会躲坑,以减少对汽车的损伤。
不论是俄罗斯人还是哈萨克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生性豪爽,热情奔放,别看平时办事效率不高,可一开起车来都一反常态地高度亢奋,毫不拖沓。在阿拉木图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壮观场面:技艺高超的司机绕过一个个“地雷”,以不低于60公里的时速在路上“画龙”,走出一条S形。
哈萨克斯坦人也渐渐意识到道路状况的确需要改善了。在今年该国独立10周年之际,阿拉木图最大的变化就是几条主干道面目焕然一新,漆黑发亮的柏油马路衬得白色的标志线格外醒目。最让阿拉木图人感到欣喜的是,通往机场的快速路上出现了这个城市有史以来的第一座立交桥。走过10年艰难坎坷的独立之路后,哈萨克斯坦经济开始走出低谷,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愿以后我再有机会来阿拉木图开车时,不再有避让“路障”的心惊肉跳。(摄影 张言)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