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文章中国:潜力无限 有待发挥
港报文章中国:潜力无限 有待发挥
【香港《信报》11月13日文章】题:中国:潜力无限 有待发挥(作者 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萧凤霞)
任何一个在70年代到过中国的人,都不会忘记当年全国山河一片红,人们生活却了无色彩的景象。如今,当他们再踏进中国,大概无不为近10年的发展感到惊讶。中国领导人在改革过程中显示远大的眼光和坚定的决心,实在令人赞赏。中国因应自己的情况,努力作出调适,渐渐重上世界轨道,至今成绩有目共睹。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我尽力把眼光朝下,从最基层的日常生活观察着整个改革的过程。我特别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和农村发生的变化和彼此的差异。
在城市方面,消费革命把中国的新中产阶级推上舞台。当我们在广州百佳超级市场看见打扮入时的年轻夫妇,买的是英国乳酪、日本寿司和法国红酒时,便知道麦当劳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玩意儿了。只要看看城市年轻人日常购买杂货的清单,便知道他们对时尚生活的追求和对新兴服务的期望是何等热切。毫无疑问,他们的消费品位,正在走向世界,甚至已经和世界同步。
城市人追逐西方品位和时尚,乡镇的居民则把他们的精力投入到传统仪式里去。奢华的葬礼和婚礼、祠堂和庙宇的祭祀活动,多得令人眼花目眩。这些活动往往是有城镇领导班子作后台才得以办成的。有人会认为,传统习俗在经历了文革时代的打压后,正在变本加厉地死灰复燃。据我所知,实际的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我看到的是年轻的企业家和地方官员,利用这些传统活动,为本地的工程或商业项目吸引资金,建立关系网。但他们对传统文化却可能一窍不通。
中国新一代充满生机的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不过,我也察觉到另一些共同的问题,年轻一代努力追赶世界步伐,是完全可以理解和值得鼓励的。不过,由于急于求成,他们的选择,不管是消费或是投资,都可能是盲目和肤浅的。结果是国内总是兴起不同的“热”———呼拉圈热、红酒热、股市热、房地产热、学位热、出国热。
我绝对相信,中国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文化资源,以自己的方式,加入世界共同体。不过,他们似乎还没有在自己与别人之间,找到一套平衡的语言和一个平衡的尺度。中国的新一代要立意进取,为自己寻求出路,但他们有时会采取一种激烈的、处处防范的态度,使他们无法欣赏别人与自己的相异之处。这样的态度,只会把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民族主义情绪推到极致,却无助于展开合理平等的对话。
在基层方面,地方官员的行事方式则反映了另一些问题。如果企业家要通过传统仪式招揽投资,建立生意网,那就意味着专业组织、公民、财务和法律机制等现代商业工具,在中国还不完备。从我个人观察所见,繁荣的乡镇和市镇官员,仍然垄断着许多权力和资源。有时候,私营企业家宁可往获利较小的龛里钻,也免得和官员发生利益冲突。
在中国的国家与市场之间,经济开放并非一场零和游戏。相反,在许多领域中,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延续他们的权位,把市场据为己有。他们这种行为,无疑阻碍了改革进程。在这种情况下,贪污行贿盛行,这是中国领导人最清楚、最希望彻底解决的问题。可是,如果中央政府要靠偶尔推行“严打”来遏制贪污,是否也反映了维持法律和社会秩序的机制,还未能正常运作呢?
诚然,中国政府的领导人一直在努力不懈地积极推动国家向前,国内的法律和行事程序也日趋完善,但众所周知的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贯彻实行。到底哪些人才是推动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哪些人可以为中国领导人所依赖,实现让中国走向世界的理想?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新一代,都是这股动力的源头所在,却都有他们的强处和弱点。我相信,要看见中国的明天,我们就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射到这两类人身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