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日报报道世界在“9·11”后发生变化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1-1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日报报道世界在“9·11”后发生变化 日报报道世界在“9·11”后发生变化 【日本《产经新闻》11月9日报道】题:世界在“9·11”事件后发生了变化 “9·'...

日报报道世界在“9·11”后发生变化


日报报道世界在“9·11”后发生变化
【日本《产经新闻》11月9日报道】题:世界在“9·11”事件后发生了变化
“9·11”事件过去快两个月了。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采取反恐怖军事行动,欧洲国家、俄罗斯、日本和中国以不同形式作出了响应。在此期间,世界发生的大多数变化都与“9·11”事件不无关系。以“9·11”事件为契机,各国的状况和各地区的原有问题也显露了变化征兆。印巴对立加剧(记者铃木真发自曼谷)
阿富汗的战火加剧了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对立。印度把伊斯兰教徒进行的反印斗争“恐怖活动”,认为国际社会反恐怖气氛高涨正是发起攻势的良机。有人早就指出,在克什米尔地区活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与“基地”组织有联系。
10月1日,印控克什米尔首府斯利拉加发生了一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约40人死亡。在这之后,印巴两国之间不断发生猛烈的炮战。印巴两国已经中断对话,相互谴责的情形愈演愈烈。美以出现裂痕(记者村上大介发自开罗)
以色列总理沙龙将不出席11月10日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犹太人联盟”年会。除了前总理巴拉克两年前因专机出现故障缺席之外,以色列历届总理不出席美国“犹太人联盟”年会还是第一次。
“犹太人联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犹太人团体之一,一直向以色列提供各种援助。沙龙总理说,他取消访美的理由是以巴冲突导致“国内治安恶化”。但是,有人指出,沙龙是不愿在访美期间与布什总统会谈。
布什政府刚开始对巴以冲突漠不关心,但在发生“9·11”事件后,开始向以色列施压以缓和巴以冲突。因此,一直保持亲密同盟关系的美国和以色列之间史无前例地出现了裂痕。为了避免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遭到阿拉伯世界的指责,布什政府有必要摆出“公平调停者”的姿态。然而,沙龙总理的强硬政策却使美国政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阿拉伯世界希望利用美以之间的别扭,作为对国际反恐怖联盟提供“合作”的条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把美国争取到自己一边。看上去,阿拉伯世界取得了一定成果。俄美迅速接近(记者斋藤勉发自莫斯科)
普京政府向美国提供了前苏联军队在入侵阿富汗时搜集的大量秘密情报,容忍美国在自己传统的战略势力范围——中亚地区进行军事渗透。这样一来,俄罗斯可以打着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怖战争的幌子,让美国在武力镇压车臣和偏袒伊拉克等引起国际社会担忧的问题上“保持沉默”。然而,俄罗斯杜马国防委员会人士说:“俄罗斯(对美国的合作)实际上是消极的。”他指出,俄罗斯仍然在“观望”之中。
德国改变政策(记者关厚夫发自柏林)
德国总理施罗德10月11日在联邦议院表示,德国将改变战后一直把重点放在经济援助和后勤支援的外交与安全政策。11月7日,德国政府决定派遣3900名德国士兵前往阿富汗前线。可以说,德国被纳粹暴行这一创伤束缚的“克制时代”宣告结束。
中亚争取回报(记者高木桂一发自杜尚别)
塔吉克斯坦是一个内战伤痕累累(到1997年内战才结束),在独联体国家中最贫穷的国家。塔吉克斯坦过去一直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但在“9·11”事件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欧盟轮值主席国比利时外交大臣路易·米歇尔相继来访。
拉赫莫诺夫政府着眼于在建立塔利班之后的阿富汗新政权上提供合作,争取从国际反恐怖联盟的美国、欧洲国家和日本等国得到尽可能多的“回报”,以此来巩固脆弱的国家基础。
拉赫莫诺夫政府面临不稳定因素,国内也存在与塔利班有联系的伊斯兰势力。但是,目前尚未出现反政府的大举动,“应该在军事上全面支持美军”的积极观点占上风。不妨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都在想方设法,力争使阿富汗问题有利于国家建设。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