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美社会舆论反思世贸中心建筑风格独特大厦 特别麻烦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1-1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社会舆论反思世贸中心建筑风格独特大厦 特别麻烦 美社会舆论反思世贸中心建筑风格&nbsp独特大厦 特别麻烦&nbsp 独特大厦 特别麻烦&'...

美社会舆论反思世贸中心建筑风格独特大厦 特别麻烦


美社会舆论反思世贸中心建筑风格 独特大厦 特别麻烦  独特大厦 特别麻烦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月4日文章】题:双子大厦——取代它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建筑?(作者 迈克尔·费恩)
废墟上的“真空”
如同大自然一样,房地产开发商无法容忍真空状态的存在。
所罗门美邦公司的一份报告表明,世贸中心遭受的袭击毁掉了下曼哈顿将近20%的写字楼市场。清理工作至少还要半年才能完成。但是,现场已经成为建筑师、城市规划人员和开发商发挥奇思妙想的中心。该公司房地产分析家加里·波士顿估计,这里会出现“某种建筑群,可能包括一些写字楼,也许还有零售店、住宅和公共纪念碑。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划,但存在着开发利用这块土地的多种可能性”。
袭击事件发生后,拥有世贸中心99年租赁权的曼哈顿房地产巨富拉里·西尔弗斯坦考虑重建双子大厦,借以表明面对恐怖主义的不屈精神。前任纽约市长埃德·科克说:“那里将竖立一座相称的纪念碑,但也应该重建这两座广受人们喜爱和赞赏的建筑。”
媒体对这一想法并不热心,大多数建筑评论家的态度尤其冷淡。站在那两幢粗笨的庞然大物脚下,他们从来都感到很不自在。
由冷清到繁荣
袭击发生后不到两周,西尔弗斯坦就提出了兴建四幢写字楼的非正式建议。每幢写字楼的高度相当于已倒塌大厦的一半。这项计划要接受政府机构的层层审批。州、市政府和在该地带及周边地区拥有重要经济利益的商业巨头,还要达成种种涉及特殊利益的微妙交易。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巨型摩天楼的时代以及造就这一切的审美观均已过时。
世贸中心最初只是城市翻建中借助的一个工具,目的是阻止将金融区从曼哈顿的商业区向北迁至市中心。当时纽约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将工程的指挥大权交给了港务局。这是一个准公共机构,积极宣传倡导纽约作为全球港口的地位。
不幸的是,当两座大厦于1972年竣工时,港口的职能已大多转移至新泽西州,预期目标未能实现。20世纪80年代,世贸中心的境遇有所改善。90年代是其最辉煌的时期。当时,西尔弗斯坦接管了双子大厦。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挤满了大厦的办公室。
作为工程壮举,双子大厦取得了惊人的成功,100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室空间在16英亩的土地上得以规划妥当。但是,大厦的空前规模也带来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麻烦。
众人抱怨纷纷
建造高大建筑物的通常结果往往是产生了一览无余的远景。但是,除了少数几层之外,双子大厦紧密交织的垂直竹节型钢架几乎遮挡了所有的窗户。
尽管框架发挥着支撑作用,但高处的狂风仍然会使大厦发生摇撼、扭动和弯曲,从而使最高处几层的铅笔从办公桌上滚落下来。为了到达高层,大批工作人员必须搭乘直达或每层必停的电梯,而且每幢大厦的104部电梯也挤占了原本可供出租的空间。
不久,大厦就失去了评论家的青睐。纽约摩天大楼博物馆馆长卡罗尔·威利斯说:“在建筑史上,我们之所以重视这两幢大厦,应该是出于工程方案,而不是建筑方案的原因。”
人们也许会对这两座大厦的倒塌表示痛心和遗憾,但它们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人们的深切喜爱。许多评论的中心意见就是大厦缺乏人情味。纽约市此前兴建的几座摩天大楼都采用了金字塔式的壁阶,最高处为尖顶。逐渐变细的楼顶视觉效果极佳,同时也保持了天空的开阔,以便让阳光照到大街上。相形之下,世贸中心双子大厦都是巨型的长方体建筑,顶端像锯过的木块一样平。每到下午,两团大面积的阴影笼罩着城市街巷,大厦脚下的人行道上一片昏暗。
重造人文空间
即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两座巨型大厦也仍然会令人感到阴沉和压抑,周围楼群的高度只有它们的一半,所以更加重了这种感觉。现已过世的大厦设计师山崎实预料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曼哈顿,真正重要的是靠近地面处的规模,而不是……建筑的高度。所以我致力于创造人文空间——开阔的广场、拱廊、餐馆和喷泉。”
但大多数评论家认为,现实并未如他所愿。
纽约著名建筑师鲍勃·福克斯说:“我想我们站在1500英尺高的建筑旁边不会有什么温暖的感觉。”他说,最出色的城市建筑应该像是对过路人发出的温和邀请:“‘请进来休息休息,坐一坐,看一看。’我觉得世贸中心不会使任何人产生这种感觉。”
在当今的建筑界,昔日对公众空间的尊重正在逐渐复苏。在纽约的重建过程中,这些人文主义原则无疑会发挥比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更大的作用,并且会与现实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相抗衡,决定应该在大厦的废墟上建起什么样的写字楼和纪念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