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新华通讯社成立七十周年《参考消息》创刊七十周年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1-08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新华通讯社成立七十周年《参考消息》创刊七十周年 新华通讯社成立七十周年《参考消息》创刊七十周年 骑马涉水访战壕 本报第二批前线记者到达阿富汗 '...

新华通讯社成立七十周年《参考消息》创刊七十周年


新华通讯社成立七十周年《参考消息》创刊七十周年 骑马涉水访战壕 本报第二批前线记者到达阿富汗 本报阿富汗特派记者 孙占林
前线记者孙占林:新华社及本报阿富汗特派记者。阿富汗战事爆发后,从莫斯科分社赶赴中亚,曾转战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边界,并于10月30日作为第二批中国记者深入阿富汗实地采访,在前线发回大量独家现场报道。
刚进入阿富汗,就看见一架飞机正在远处上空飞行,随即又消失在云层中。陪同的阿富汗北方联盟人士介绍说,这是美国飞机在轰炸山那边的塔利班阵地。
在阿富汗实地采访的一周里,我们每天都能体验到浓烈的战争气氛。置身阿富汗北部反塔利班联盟控制区,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战争近在咫尺。

美军战机投下的炸弹在塔利班阵地上炸响,白烟、黑烟飘裹在一起,阵地顿时笼罩在烟雾之中
11月4日早晨起床后,隆隆的轰炸声将我们引到屋外。大家意识到,这又是美国飞机轰炸塔利班的卡拉卡达阵地,但根据爆炸声判断,美国这次轰炸要比前几天猛烈得多。我们当即改变采访计划,决定前往附近山头观看美国飞机是如何轰击塔利班阵地的。
我们乘坐租用的吉普车从居住的胡加尔巴霍金小镇出发,翻坡越沟,一个多小时后到达东南面35公里外的北方联盟的一个军事机构所在地。我们和当地驻军官兵一起,登上旁边的山丘,对面两三公里远的山头就是塔利班卡拉卡达阵地。
我们立足未稳,两架美国轰炸机就拖着白烟出现在空中。飞机飞得很高,先是在阵地上空盘旋,然后拉成弧状,向斜上方飞去,一会儿又飞了过来,稍稍降低了高度。眨眼间,只见塔利班阵地上慢慢腾起了12股蘑菇状烟柱,随后便听到一连串的巨大起爆声。这声音惊天动地,我们脚下都有震感。过了片刻,白烟、黑烟裹在一起,对面山头顿时笼罩在烟雾中。
记者问身旁的一名军官,为什么左边是白烟柱,右边是黑烟柱?军官说,炸在干地上冒白烟,炸在湿地上冒黑烟。他还告诉记者,飞机现在去轰炸塔哈尔省的塔利班军事基地了,过一会儿还要回来。
大家都在等待着,谁都不肯离开。一位拿着对讲机的北方联盟军官对记者说,最近四五天,美国飞机每天最少轰炸两三次。
记者问,美国飞机对这座阵地的轰炸给塔利班造成了多大损失?军官说没法统计,但至少有30个据点已被摧毁。
我们正在交谈时,两架美国飞机果然拉着白烟回来了。我们还没看清飞机在空中的动作,就看见塔利班阵地上重新腾起了8股粗大的黑色蘑菇状烟柱。记者感觉到,这次轰炸腾起的烟柱更大,发出的爆炸声更响。在后来的半个小时内,美国飞机类似规模的轰炸又进行了两次。据估计,当天从早到晚,美机对这个塔利班阵地轰炸达10次之多。
我们所到的战壕距离塔利班前沿阵地只有一公里多,塔利班射来的一颗子弹正打在摄影记者王长山眼前两米远的土包上
在我们实地采访期间,阿富汗北方联盟和塔利班军队之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小规模交火不断,双方频频向对方阵地射击。到达阿富汗不久,我们便前往北方联盟军队的一个前沿阵地,想从那里亲眼看一看两军前沿情况。 
上午10时,我们乘车从胡加尔巴霍金出发,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向西北方向行驶,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艰难跋涉,来到喷赤河支流库克恰河边。我们下了车,几位村民牵着马早已在此等候。我们骑上马开始从河床最窄和河水最浅处渡河。过河后,我们又骑马走了几公里,然后徒步登上一个土山丘。北方联盟军队的战壕就在山丘的最高处。
战壕里的10多名士兵看到一批外国记者来访,纷纷站起身来向我们微笑、招手。这些士兵没有统一的军装,大部分士兵穿的是平常的民族服装,但也有几个士兵穿着不大合身的整身或半身迷彩服。他们使用的都是苏制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我看到一支枪上有“1952年制造”的字样。
这里的战壕弯弯曲曲,长不过50米,最深处有两米左右。战壕的中央修建了一个地下室,供士兵们躲避战火和休息用餐。战壕的一端架着一挺老式重机枪。
由于阿富汗人一般不懂俄语,所以我和士兵们的交谈都通过我们雇的波斯语翻译。记者从谈话中得知,这些士兵都是附近村庄里的年轻人。他们往往在山上一呆就是一个月,而且是24小时不下岗。当然他们不像正规军那么纪律严明,有事情可以背着枪短时间下山回家。
一名班长自愿为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当起了解说员。他指着对面的山头说,那里就是塔利班的阵地,离这里有一公里多,双方天天向对方阵地射击,北方联盟方面常常有士兵伤亡,但对方也占不到便宜。我们举目观望,看到对面山上有一辆吉普车和两名士兵。
正当我们站在山头上热烈交谈的时候,子弹从对面呼啸而来,大家不约而同地作出了反应:有的立即猫下了腰,有的迅速跳下战壕,连身经百战的士兵们也紧张了一阵。大家受此惊吓后,再也不敢登高望远了。事后,我们的摄影记者王长山心有余悸地对我说,他当时正站着拍照,一颗子弹正打在他眼前两米远的土包上,如果子弹再飞高一点,肯定会打中他的腿。为了还击塔利班的挑衅,几名北方联盟士兵先后卧倒,向塔利班阵地射击。
反塔利班联盟士兵士气高昂,但阿富汗实现和平的道路依然蜿蜒起伏,曲折漫长
在阿富汗采访,记者们都希望能到北方联盟军事基地参观。11月1日早上9点,我们在胡加尔巴霍金的外交部办事机构办理了当日采访许可证,在得到军事机构首长的签字认可后,动身前往离驻地不远的阿富汗北方联盟的一个军事基地采访。
接待我们的是一名年龄稍大的军人。记者正和这名军人交谈时,几十名士兵好奇地拥上前来。他们告诉记者,当兵是为了消灭恐怖分子和塔利班雇佣军,解放自己的祖国阿富汗。另一名士兵接过话题说:“我们都是自愿参军的,没有人强迫,也没有服役期限,需要我们干多久就干多久。”
据介绍,士兵们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多睡觉。每天的主要活动是上下午各进行一次军事训练,还要在不同时间做5次祷告,其中太阳升起时的祷告持续一小时。
谈话接近尾声时,一位年长的军官出现了。他自我介绍说是北方联盟国防部防空司令穆罕默德·阿米尔将军。他告诉记者,这里既是军事基地,又是训练营地。在他的陪同下,我们冒着小雨参观了基地的设施和装备。几辆并排停放的步兵战车,上面装着几门车载式双筒防空火箭炮。在靠近山坡的地方有几辆T—55坦克。
11月5日,经北方联盟军事主管部门批准,我们又踏访了胡加尔巴霍金附近的一座北方联盟兵营。 我们走进兵营时,士兵们刚结束操练。听说有中国记者来访,一位首长模样的人走上前来和我们握手。记者从交谈中得知,他名叫托吉马赫马德,少将军衔,是中央摩托化步兵团团长。这个团是预备团,共1200人。两周前有500多人调到这里来进行训练,他们随时准备接受命令,执行各种任务。
托吉马赫马德团长称,北方联盟军队实际上有10万人,让记者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他坚持认为,有关北方联盟军队只有两万人的报道与事实有很大差距。
谈起目前战局,他说,北方联盟正在马扎里沙里夫和塔利班展开激战。昨天,北方联盟攻克了奥克—卡比尔。他认为, 如果再解放克顺杰,拿下马扎里沙里夫就指日可待。他还神情坚定地表示:“战争要打多久就打多久,我们对胜利充满信心。”
不过这位将军承认,前一阶段美国飞机对塔利班的轰炸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最近四五天的轰炸取得了“明显效果”。
采访完托吉马赫马德后,记者又和士兵们进行了交谈。记者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打仗吗?”士兵们回答:“为了消灭恐怖分子,为了给马苏德报仇!”记者问:“你们认为战争的结局会怎么样?”士兵说:“我们将会取得最后胜利,因为我们有全体人民的支持,我们将战斗到底。”记者问:“阿富汗何时才能实现和平?”士兵回答说:“只要外国人还在干涉我们的内政,阿富汗就没有和平可言。”
目前,美国正在逐步加大对塔利班阵地空袭的力度,北方联盟的军队也在地面给予配合。但是要在军事上完全摧毁顽强抵抗的塔利班武装,在阿富汗实现没有外国干涉的和平,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路,就像我们进入阿富汗后走过的路,蜿蜒起伏,曲折漫长。 (摄影 本报阿富汗特派记者 王长山)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