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我们踏上了阿富汗土地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0-2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们踏上了阿富汗土地 我们踏上了阿富汗土地 本报阿富汗特派记者 陈俊锋 23日下午,喷赤河。渡船渐渐地驶离属于塔吉克斯坦的喷赤河北岸,1分45秒后,我们'...

我们踏上了阿富汗土地


我们踏上了阿富汗土地
本报阿富汗特派记者 陈俊锋
23日下午,喷赤河。渡船渐渐地驶离属于塔吉克斯坦的喷赤河北岸,1分45秒后,我们跨越喷赤河的中心线,进入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河面上微风轻轻吹皱一江秋水,就像一声声叹息,诉说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近三十年的战乱史。
为赶赴阿富汗,我们两天三次换乘飞机,马不停蹄地“飞”了六千多公里
塔吉克斯坦时间10月16日下午5点半,伴随着苏制“雅克40”飞机的起落架同跑道的磨擦声,我们一行三人组成的新华社赴塔吉克斯坦采访小组,终于抵达了我们最初预定的目的地———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自15日从北京出发至此,我们两天内三次换乘飞机,马不停蹄地飞越了六千多公里。此次我们从领到任务、组建采访组到成行仅一周时间。由于我们没有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签证,因此进入塔吉克斯坦必须经过哈萨克斯坦。
临行前我们了解到,塔吉克斯坦的通信条件非常差,首都杜尚别最著名的手机服务公司,用户也仅有一千多个。市内大多数旅馆不开通国际长途电话,即便有线路,通话质量也差得惊人。为确保工作正常进行,我们3人携带了4部便携电脑、两部卫星电话,摄影记者还带了3架数码相机,5个各种镜头。但抵达塔吉克斯坦后我们发现,这里的通信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我们下榻的塔什干宾馆的房间,所有电话都是坏的。好在我们带来了卫星电话,可以在任何地方向国内打电话和发稿。但有一点是出乎我们意料的,那就是中亚南部同阿富汗边界最长的国家——塔吉克斯坦的局势却并不像国内普遍认为的那样紧张。
杜尚别记者云集,但生活并没有因美国轰炸阿富汗而有所变化
记者从16日晚抵达杜尚别,到22日晨离开赴阿富汗,没有发现杜尚别有任何不安定的地方。美国10月7日开始空袭阿富汗后,作为阿富汗北方邻国的塔吉克斯坦也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一时间,全球记者云集杜尚别。据塔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纳兹利耶夫说,进入塔吉克斯坦的记者已经超过1200人。由于有的记者去了塔阿边界,有的进入了阿富汗,还有的采访完准备回国,所以在首都杜尚别的外国记者每天约有三四百名。
大批记者的到来,使杜尚别的旅馆几乎家家爆满。有的记者已几进几出杜尚别,有的干脆人走了床位不退,以便在情况出现新变化时再回来。据塔吉克斯坦机场海关人员说,近来进出杜尚别的记者人次大约已达到两千。我们一行三人是在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的大力帮助下,才好不容易住进了“杜尚别”宾馆。
走在华灯初放的杜尚别主要大街——鲁达基街上,人们的强烈印象是,这里的生活并没有因美国轰炸阿富汗而有所变化。行人三三两两地漫步在林荫道上,商店照常营业。一些小店铺大都要开到晚上十点多钟。店中的商品虽不丰富,但比起前些年的战乱时期要好多了。几乎每天晚上在闹市区的十字路口,身着整齐制服、荷枪实弹的警察都要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这些虽然都是例行检查,但与“9 ·11”事件前相比,现在的检查要更严一些,出动的警力也要多一些。
在杜尚别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记者晚上在饭店两次碰上了生日宴会。过生日的当地年轻人尽情地载歌载舞,让人难以相信在距这里仅两百多公里的阿富汗,北方联盟正同塔利班激烈交火。目前,杜尚别已成为各方势力进行斡旋和交易的中心。俄罗斯外长、伊朗外长、俄罗斯总参谋长、德国外长等要员走马灯似的飞抵杜尚别。阿富汗反塔利班联盟领导人拉巴尼在杜尚别也有一处住所,随时同来访的外国政要见面。
塔吉克斯坦全国上下对美国袭击阿富汗并不是特别感到紧张。其原因是:相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说,它同美国的合作比较谨慎;俄罗斯两万左右的边防军,日夜守卫着塔阿边界;老百姓饱尝塔内战之苦,虽普遍对美国打击阿富汗不满,不愿意再经历战争,但同时对战争又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了。
从各方媒体所披露的情况看,乌兹别克斯坦向美提供军事基地一事已没什么争议。而塔吉克斯坦到底有没有提供,现在有两种看法。许多专家认为塔已经提供了军事基地,在塔南部的库尔干秋别,在离塔阿边界100公里左右有一个机场,可能已被美国选中。但据媒体说,这个机场的设施不能达到美用来袭击阿富汗的要求,充其量只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后勤补充的功能。塔吉克斯坦唯一可以供美军战机使用的机场,位于北部地区,现被俄军占用。除此之外,塔吉克斯坦再无适合攻击用的机场了。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阿富汗人是位将军,他说他十分爱读毛泽东关于战争的书
10月22日晨,记者在杜尚别参加完俄罗斯总统普京、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和阿富汗反塔利班联盟领导人拉巴尼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后,便立即动身乘车前往阿富汗。从杜尚别到塔阿边界有260公里的路程,须翻越两座大山。
塔吉克斯坦同阿富汗拥有1400公里的共同边界。塔南部边境城市法尔霍尔镇附近的高戈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正常出入阿富汗的边境口岸。另一个名叫喷赤的口岸目前因对岸在塔利班的控制下而无法开通。
虽然路程不远,但我们经过7小时才抵达法尔霍尔。由于天色已晚,我们只好等第二天再经高戈尔过关。夜晚的海关十分寂静,虽然离喷赤河非常近,但听不到水流的声音。偶尔有几声枪响和狗叫声划过夜空,提醒人们这里已十分接近战地了。这里处于塔阿边境的中间地带,看来还十分安全,因为前面有一道强有力的防线,那就是俄罗斯边防军。自苏联解体后,塔阿边界一直由俄罗斯边防军负责把守。
第二天一早,记者便从宿营的汽车里钻出来,询问渡河的情况。但谁也说不清。还是长时间的等待。直到10点钟才允许过俄罗斯边防军把守的最后一道关口。由于口岸门比较小,司机们又都抢着过,一时间出现了混乱。直到下午两点多我们的车才进入渡河区。两名俄罗斯边防军军官谢尔盖和安德烈检查了记者的护照和记者证后,终于让我们上了渡船。
这条渡船十分特别,约300平米的甲板上可同时停放两辆“卡马斯”牌大卡车。渡船的一侧是一台拖拉机发动机,并同两个钢索绞盘连在一起。双股钢索横亘在水面,马达开动后,绞盘转动,渡船就顺着钢索向对岸驶去了。
记者环顾四周,发现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手持对讲机,正在指挥渡船。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一名阿富汗反塔利班联盟——北方联盟的将军,名叫拉贾卜。他肤色黝黑,络腮胡子油黑发亮,身材不高,但非常匀称,双眼炯炯有神。
拉贾卜说,他手下有300名正规军,负责守卫和协调渡船的工作。得知我们是来自中国的记者,他说,他知道中国的毛泽东,还有周恩来,他十分爱读毛泽东关于战争的书。他告诉记者,一年前,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随后便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起游击战……
在破旧的军用帐篷中度过的第一夜十分平静,但非常寒冷
3分半钟的渡河时间十分短暂。渡船很快便靠岸了。同拉贾卡道别后,记者提着发稿设备和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沉甸甸地一脚踏上了喷赤河南岸的土地——举世关注的阿富汗。
由于这里是边境地区,目前受控于北方联盟,所以,踏上阿富汗的土地后,暂时还感受不到战争的浓烈气氛。环顾四周,只见河滩上有许多牛、羊和毛驴在觅食,显得十分宁静。
但是,这里严重的干旱却让我们吃惊不已。目光所及,大片大片平坦的土地呈灰黄色,松散的土层有几厘米厚。不仅见不到任何庄稼,就连青草也难以找到。随行的阿富汗翻译穆哈布拉说,近年来,阿富汗北部地区很少下雨,今年入秋以来还没有下过一滴雨。至于收庄稼,那更是前年的事了。
下午,记者一到阿富汗北部的小镇胡加尔巴霍金,就被当地人带到了一个名为“新闻中心”的地方。实际上这里曾是阿富汗北方联盟的一个驻地。被暗杀的北方联盟军事领导人马苏德在这里曾经有一个办公室,因此这里到处可见马苏德的画像。这里的人主要是塔吉克族,讲波斯语,只有个别人讲英语和俄语。记者被安排到一个破旧的军用帐篷中临时居住,因为这里的屋子都住满了先来的各国记者。
帐篷内没有电,记者工作了一会儿后,电脑的充电电池便用完了。费了好大的劲才在集体吃饭的地方找到一个电源,但由于插座不匹配,弄了半天才接上电。这时天已开始黑了。心想,这下可以痛快地工作了,但半小时不到又停电了。早几天抵达这里的记者说,这里的条件就是这样。难怪有同行的记者还带了小型柴油发电机。
等记者给国内发完两篇稿后,已是当地时间24日凌晨两三点钟了。由于工作忙,“新闻中心”提供的一顿免费晚餐———抓饭、豆汤和大饼也没吃上。记者回到帐篷内,和衣躺下。帐篷里没有棉被,更无褥子,地上只铺了一层芦席。清晨5点半,被冻醒的记者在寒冷中侧耳倾听,没有听见任何枪炮声。看来拉贾卜将军的话是真的,“这里牢牢地控制在反塔联盟的手中”。在阿富汗度过的第一个夜晚虽然寒冷,但却是平静的夜晚。 (摄影 本报阿富汗特派记者戚恒).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