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美国人以诗疗伤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0-2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国人以诗疗伤 【台湾《联合报》10月8日报道】题:以诗疗伤——美国民众走出“911”悲剧阴影 凭吊受难者,抚慰在世人,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恐慌'...

美国人以诗疗伤


【台湾《联合报》10月8日报道】题:以诗疗伤——美国民众走出“911”悲剧阴影
凭吊受难者,抚慰在世人,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恐慌惊惧的民众开始以诗疗伤,走出死亡灾难的阴影。原本是世界金融经贸核心枢纽的纽约市,放眼所及随处是诗:商店橱窗、公共汽车站、华盛顿广场公园、布鲁克林区,罹难者相片旁钉着一页页宛似白玫瑰的诗行;在无限的电脑网络空间,诗更成为了流通传输的大宗邮件。
美国桂冠诗人比利·柯林斯就直言:“这是个值得体味的现象,面对危机爆发,人们不会希冀读一本小说、看一场电影,或者说‘芭蕾舞可以给我们力量’。最后总是找上诗,我们只想倾听人的声音。”社会长期忽视诗的价值,媒体更恫吓诗人的地位无足轻重,“911”事件充分彰显了诗的社会功能性与镇定人心的力道。当代女诗人芮琦早有预言:“诗能打开封藏各种可能性的密室,让麻木迟钝的恢复知觉,释出希望。”
柯林斯用冰球守门员角色,定义诗在现代生活中的关键位置:“球场上守门员看起来孑然孤立,一旦对手想攻门取分击败我们,诗是最后一道守备防线。”这位信仰诗的传教士,过去10年持续在公共图书馆推动定期的诵诗会,平常维持三四十位听众的规模,恐怖事件劫后余生的周日,他意外发现,“参加者攀升到一百多位。”当天除了朗读《致恐怖分子》谴责暴力,会中还读了更多以爱为主题的诗作以平抚创痕,“这样为我们失衡的生活,添加一些有正面助力的砝码,回归现实的常轨”。
前任桂冠诗人罗伯·品斯基除了接到大量出版社索诗的约稿,同时还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念诵了网络上广为传布的女诗人诗作《流光几何》:“我们的无辜为何?/我们的罪愆为何?全数/裸裎,无人幸免。”品斯基深悉诗的力量:“诗之所以触动人心,是因为替读者发言,跟随读者的呼吸。”大众文化产制了千篇一律的视野,“透过时,你用个人的声音吐露私我的心绪”。
德国诗人里尔克就说,“诗是人类灵魂的自然祈祷”。纽约街头出现的分行文字,透露最多的无疑是生者对亡灵的哀悼不舍之情,联合广场公园一首印第安诗人的《海岸住民之歌》这样告别:“破晓时分我拾掇一束束香柏枝/清甜清甜的气味/枝柯为泪沾湿/那香甜或将永存我手。”另一首悼词来自叶慈:“我吐露的话语,/我写下的文词/随它们不懈的羽翅飞送,/一路不止歇,/直到在你悲泣难抑的心头落脚。”
对一向是承平盛世,未遭战火涉及肆虐的美国人而言,曾投身政治的爱尔兰诗人叶慈、流亡的智利大师聂鲁达以及用诗声张异议的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最足以代言当下的心声。网络上更风行英国诗人奥登控诉二战时德国侵略波兰领土的《1939年,9月1日》,诗句与现状若合符节:“无法描述死亡的气息,/刺痛这九月的夜晚。”
美国著名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有名句:“很难/在诗里找到新闻/虽然天天有人殒亡/因为缺少诗的元素。”经历一场改写美国历史的惨痛浩劫之后,美国民众头一次认知到:“我们在诗里,目睹新闻。”
图片:
在纽约联合广场公园,人们在纸张上写满字句,发表达内心感想并为“九一一”恐怖事件的受害者祈祷。(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