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俄罗斯人与上海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0-2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俄罗斯人与上海 【俄通社—塔斯社上海10月18日电】题:俄罗斯人与上海的繁荣 在上海的普希金广场上,矗立着伟大诗人垂首沉思的纪念碑。 20世纪30年代,这座'...

俄罗斯人与上海


【俄通社—塔斯社上海10月18日电】题:俄罗斯人与上海的繁荣
在上海的普希金广场上,矗立着伟大诗人垂首沉思的纪念碑。
20世纪30年代,这座城市居住着两万以上的俄罗斯移民,绝大多数都是革命后被迫流亡的白俄贵族。当然,还有19世纪60年代以来就在此扎根的俄罗斯茶商的后代。1896年,俄国在此开设了第一家领事馆,同年又成立了俄华银行上海分行,为铺设中东铁路筹措资金。这家银行算得上是中国金融领域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它的老楼如今仍是上海亮丽风景的一道点缀,物换星移,目前在此办公的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1917年革命后,俄罗斯人最集中的地区是法租界。那里的俄罗斯居民竟然是法国人的4倍,还有一条远近闻名的俄语街,人们称之为“涅瓦河畔的林荫道”。20年代末,街上出现了数十家俄罗斯商店。30年代初,上海的俄罗斯工商企业已经有上千家,不少俄商腰缠万贯。当时,上海租界的高级汽车不足万辆,俄罗斯人就拥有近千辆。
30年代,由俄罗斯人投资和设计的圣尼古拉教堂和圣母大堂在上海落成。俄罗斯人在上海开设芭蕾学校,创办俄文报纸,由俄罗斯乐手为核心的上海交响乐团是远东地区最优秀的音乐团体之一。著名歌唱家夏里亚宾曾在上海引吭高歌,亚历山大·韦尔京斯基也从巴黎到上海表演、定居。
1935年,移民筹资兴建了第一座普希金纪念碑。后来,它两度被毁,一次是在日本侵略期间,另一次则是在“文革”当中。1989年,纪念碑重新竖立在原址,在上海人心中,它成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见证。
二战后,约8000移民重返祖国。其他留居上海的人也远涉重洋,去了澳大利亚和其它国家。上海的“俄罗斯区”渐渐衰落,它的最后一位居民波罗申已于1999年作古,享年96岁。
靠近淮海路的东正教堂如今已被法国酒店取而代之,圣母大堂所在地则成了金融机构的写字楼。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