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参考消息》,不能没有你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0-18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参考消息》,不能没有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上课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可不容易,因为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教师那之乎者也的串讲、事无巨细的剖析、口若悬河'...

《参考消息》,不能没有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上课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可不容易,因为现在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教师那之乎者也的串讲、事无巨细的剖析、口若悬河的讲解,而是希望引导他们如何在异彩纷呈的语言王国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为了使我的语文课能受到学生欢迎,我首先刻苦研读了古今中外大教育家的教学理论专著,其次确定把自己培养成一名“杂家”。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书报刊天地,我择善而选之,最终选定了《参考消息》。因为它传寰宇动态,报天下大事,导社会舆论,汇最新知识,使师生身在校园里,坐览天下事。自此以后,我和《参考消息》结下了不解之缘。
时间长了,感情笃深,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依稀记得,一日由于邮递员的疏忽,把《参考消息》误投了。晚餐时我像失落了什么似的闷闷不乐,妻子得知后忙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市区报刊亭,终于买了一份《参考消息》,我这才转闷为喜,妻子望着我的样子没好气地说了一句:“报痴。”
记得《聊斋志异》中有一句名言:“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我想加一句:“报痴者教必胜。”因为我读《参考消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读报之时,每遇到好词佳句华章,我总是一边反复揣摩品味,一边随时用卡片记录下来。日久天长,这些读报卡片成了我备课时必翻的参考资料,给我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现在我的课常教常新,深受学生欢迎。
记得有一次外校老师来听我的作文辅导课,指定作文题是《道德和良知问题》。当时,不少教师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可我坦然处之,因为我有从《参考消息》上摘录的卡片《王淦昌被撞倒之后……》,说的是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王淦昌教授在北京的马路上被一辆自行车撞倒,王教授右股骨胫折断。骑自行车的小伙子不顾而去。我就从此拉开话匣子,从物理学家居里之死到法国思想家圣西门的名言,从陈景润的两次跌跤到国民的道德和良知回归,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和听课老师。课后听课老师纷纷要我传经送宝,我拿了一份《参考消息》不无自豪地说:“都是它的功劳。”
在语文课上,我还以《参考消息》为课本,开设了读报课,引导学生如何分类摘录,如何用报投稿。一学期下来,学生们从“时事纵横”中看到了“五洲震荡风雷激”的世界形势;从“科学技术”中读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至理名言;从“世界经济”中把握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发展态势;从“社会文教”中通晓了“世事洞明皆学问”的真知灼见;从“人物剪影”中明白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成才真谛;从“异国他乡”中了解了“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的风土人情……阅读面拓宽了,学生们开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演讲课上能说会道,作文课上文思泉涌。课余,他们不觉技痒,纷纷提笔,大胆向报刊投稿。捧读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刊上学生们的文章,我这个为师者甭提有多高兴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参考消息》,你为我引来了源头活水,我不能没有你!在日后教学生涯里,我将一如既往,手不释“报”——《参考消息》。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