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老行当后继乏人 新经济崭露头角 新华商瞄准新财富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0-16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老行当后继乏人 新经济崭露头角 新华商瞄准新财富 【《香港商报》9月30日文章】题:新华商瞄准新财富(记者 植万禄) 一位在西欧开餐馆的华人老板,孩子大'...

老行当后继乏人 新经济崭露头角 新华商瞄准新财富


【《香港商报》9月30日文章】题:新华商瞄准新财富(记者 植万禄)
一位在西欧开餐馆的华人老板,孩子大学毕业后要进入高科技行业发展,为此他很着急,担心自己的餐馆后继无人。这是华人世界每天都可能发生的一幕:越来越多的老华商的后代不肯继承父辈的事业,纷纷投身以高科技为主流的新经济行当,为“同族血缘”、“同乡地缘”、“同行业缘”构筑的华商经贸网络赋予了崭新的意义。 “知本家”创造传奇
新华商主要是指近年来在以高科技创业为主流的新经济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企业家,从美国的杨致远、王嘉廉、刘耀伦、陈丕宏、段晓雷到香港的李泽楷、阳光卫视的杨澜,再到中国内地的王志东、张朝阳、田溯宁,这些人生动地诠释了新经济的力量,也打造了年轻一代华人“知本家”或新华商的创业传奇。
华人进军高科技领域源于20世纪末,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向世人显示了高新技术对现代经济的主导态势和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由一种“观念”逐步变为现实,随之而来的信息产业、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大批的海外华人意识到要适应全球化浪潮,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高科技产业。
高科技发展为经济的持续扩张带来了无限的动力,同时也为华人创业带来了机遇。最近美国《财富》杂志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1000家大企业中,美国7家高科技华人企业榜上有名,市值总计1400亿美元。另一类统计显示,在美国硅谷的7000多家企业中,总裁有17%是华人。
有迹象表明,随着高科技,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发展,华商企业靠高科技创新产品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吸引了主流创业投资公司的资金,正在多个领域进入全球主流市场,新华商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华商现象。
新生代华人崛起
海外华人进军高科技领域的“灵魂”是新生代华人。
二战后,随着各国移民法案的修改,大批有专业技术的华人移民世界各地。同时,在海外出生成长的华人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生的华人,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普遍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据1980年美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美国华侨、华人从事教育、科研、工程、医学、会计等专业的人员共有15万人,占华侨、华人总数的近20%。1990年初,仅在加州硅谷科学园区,华人工程师就有1万人左右,而从事教育、科研、工程、医学、会计等专业的华侨、华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0.7%,高于美国白人14.4%的比例。
早期海外华人经济活动的发迹点是小规模的商贩活动,人们通常将其经济活动称为“三把刀”创业,即理发刀、裁剪刀和菜刀。即使是近一二十年到欧美的非投资性或非高知背景型的华人移民,他们大部分所赖以谋生的经济活动仍是小型商贩,而新生代华人却今非昔比。
从择业角度来说,由于所受教育,新生代华人一般不愿再从事父母当年由于毫无选择而从事的职业,而是努力进入最受人尊重、代表社会发展趋势的职业。由于他们都是通过刻苦读书而成功的,在工作中也较为勤恳,并把工作看成生活的需要而不仅是享受的手段,因此比较容易获得雇主的信任而升迁。在家庭、婚姻、伦理道德等层面,他们既接受了西方平等自由的基本价值观念,又保留了部分中国传统,完全西化的十分少见。
“海归派”回乡创业
在中国内地,最早的新华商大多是“海归派”人士,比如张朝阳、田溯宁等,其后新华商在中国内地不断成长壮大。
海归派是“海外归来”一词的简称。随着中国大陆经济蓬勃发展,愈来愈多赴海外的留学生放弃国外的优裕生活,选择回国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的新动力,是为“海归”。
一份官方统计数字表明,在过去4年每年平均有13%的留学生学成后返回大陆。一份资料显示,仅1998年,学成归国者就达7379人,几乎是1990年的5倍。许多留学生归国后在生物制药、金融保险、文化艺术和最热门的IT领域大显身手,为自己抢占立足之地。
有人认为,近几年留学回国人员的增长与中国留学人员基数扩大有很大关系。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吸引留学生归国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近年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开放的投资环境。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为他们的回国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