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展轩昂之气 抒战友深情——孙中山先生名联赏析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0-16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展轩昂之气 抒战友深情——孙中山先生名联赏析 【台湾《中央日报》10月6日文章】题:中山先生为革命同志写对联(作者沈亦杰) (一) 清末光绪年间,名臣张之洞'...

展轩昂之气 抒战友深情——孙中山先生名联赏析


【台湾《中央日报》10月6日文章】题:中山先生为革命同志写对联(作者沈亦杰)
(一)
清末光绪年间,名臣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开办新学堂,建设汉阳兵工厂,推行许多新政,中山先生对他甚为仰慕,在出洋归国途中经过武昌时,曾登总督衙门求见。中山先生向门官递上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
门官把名片送了进去。张之洞问来者何等样人。门官回答是一介儒生。张之洞一看求见之人没有任何头衔,竟敢与他一品大员称兄道弟,心中十分不快,便提笔在中山先生的名片后面写了几行字,叫门官送了出去。中山先生接过退回的名片,只见上面写道:
“持二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且流露轻蔑之意。中山先生微微一笑,向门官借来纸笔,针锋相对写了几行字,请门官再呈上去。张之洞接过,只见上面写道: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一看续联,大有居高临下泰山压顶之概,不禁大吃一惊。心想,此人不但才智非凡,行文不俗,而且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轩昂高雅之气,日后必成大器,于是,急令门官大开中门迎接。 
(二)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中山先生流亡于日本东京,时有章太炎、张溥良、田桐、胡汉民等人在中山先生寓所高谈革命,常使得在座的绰号叫“师爷”的邓慕韩无从插嘴。他甚感没趣,便跑到厨房里去,向厨子陈和及日本下女大讲时事,亦高谈阔论,口若悬河,兴致勃勃,声震户外。陈和亦属革命同志,但生性好赌,常以买菜钱供其一掷;有一次把钱输光了,却扬言在冷巷中丢失了鞋子,以此为借口,想要中山先生给些钱予他,好再去赌。冷巷系广东土话,俗称“走廊”,日本建筑,走廊设于屋内,日俗席地而坐,鞋履均置于房门外,故走廊绝无失鞋之理。于是,中山先生戏撰一幽默联语赠邓慕韩、陈和二人云:
“邓师爷厨房演说,陈和叔冷巷失鞋。”
“厨房演说”与“冷巷失鞋”二事缘属罕见,故中山先生以此嘲之,不但其他同志见之捧腹,邓、陈二人亦自觉好笑。
(三)
为推翻帝制,创立共和,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多次举行起义失败,不少同仁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殊死战斗,他们的革命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光照山河。
光绪三十三年,在清朝政府内进行革命活动的徐锡麟(1873—1907年),计划与秋瑾同时在安徽和浙江两省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枪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失败后被捕,恩铭之妻妾剜其心以祭亡夫。后来,中山先生为此撰联以吊:
“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上联怒斥清廷官吏不过是世上多余的行尸走肉罢了,下联盛赞壮士一片丹心,名垂青史,百世流芳。
(四)
不久,鉴湖女侠秋瑾(1879—1907年)亦在大通学堂被捕,她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辛亥革命后,中山先生亲临烈士牺牲处默哀,并题联悼念: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热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上联追忆盟友留日江户(即东京)时的革命斗志,下联缅怀崇敬女侠壮烈献身的精神,文辞凄婉,情真意切。
(五)
1913年3月,国会开会前夕,革命家宋教仁(1882—1913年)在上海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指使赵秉钧派人刺杀身亡,中山先生万分悲愤,拟了一副血泪交织的挽联,既是掷向袁世凯的投枪匕首,亦是对革命家之死的伟大意义的高度评价: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六)
中山先生曾以“赠别克强同志”为题撰一联云:
“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克强即黄兴(1874—1916年),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在日本拥护中山先生组成“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先后参与或指挥过多次武装起义,后被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副元帅。他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中山先生,人们常以“孙黄”并称。为了推进革命,他俩忽聚忽散,四处奔波,中山先生集杜甫诗句为联,对仗工稳,寓意深邃,表达了对临别战友的倚重、勉励和情谊。
(七)
在黄兴病逝后不久,近代军事家、讨袁护国军将领蔡锷(1882—1916年),亦在日本福冈大学医院病殁,举国哀痛,中山先生闻讯,尤为悲痛,遂撰联挽悼:
“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班都护”,指东汉名将班超,曾慷慨投笔从戎,使西域50余城获得安宁,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马伏波”,指东汉马援,曾任伏波将军,南征,立铜柱以表功,封新息侯,他常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中山先生以安边安邦的班超和功在东汉的马援来喻蔡锷将军,用典使事,贴切自然,高度评价和极力赞颂了这位再造民国、功绩丰伟的英杰。
(八)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在北京病逝,他在遗嘱里这样谆谆告诫我们: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联语式的警句,脍炙人口,催人奋进。
原编者按 国父孙中山先生平生撰联不多,然而一旦挥毫,无不见其非凡之才,高雅之气,尤其是所撰挽联,更饱蘸对战友的深情,迸发出对强敌的痛恨,与其文章演说同为战斗的投枪匕首,冲锋的号角。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