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港报说内地果蔬每年损失750亿解决果蔬保鲜问题势在必行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0-1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港报说内地果蔬每年损失750亿解决果蔬保鲜问题势在必行 【香港《信报》10月11日文章】题:内地果蔬每年损失750亿(作者 马云佳) 内地今年蔬菜的产量将达3'...

港报说内地果蔬每年损失750亿解决果蔬保鲜问题势在必行


【香港《信报》10月11日文章】题:内地果蔬每年损失750亿(作者 马云佳)
内地今年蔬菜的产量将达3亿吨,其蔬菜的品种数量、总产量、人均消费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1999年底,中国水果产量已经达到6000万吨,名列世界第一。
中国人多为中国是果蔬生产大国而自豪,但却有不少人鲜知中国在成为果蔬世界户的同时,每年在果蔬方面的损失约为750亿元人民币,损失费用也高居世界榜首。因此,解决果蔬保鲜问题势在必行。
长期忽视采后保鲜储备
长期以来,中国重视采前栽培,却忽视采后的保鲜储备。由于产地基础设施和条件缺乏,不能很好地解决产地果蔬分选、分级、清洗、预冷、冷藏运输等问题,致使它们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据统计,中国果蔬每年的腐烂损耗,几乎可以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农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到1997年蔬菜总产值已达到2500亿元,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种植业;水果总产量达5089万吨,居世界首位。
果蔬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尽管中国的果蔬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却受到保鲜储备能力的制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模仿发达国家的做法,耗资数亿元先后修建了100多座气调贮藏库,使中国在果蔬保鲜方面有了较快发展,极大改善了中国食品市场的供应现状。贮藏保鲜的设施对果蔬的流通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建立完善的流通保鲜系统,才能使中国的果蔬损失率降到20%以下。
保鲜加工市场潜力很大
但是,内地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果蔬本身含水量高、质脆易腐以及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与消费者对果蔬需求的多样性、高品质性及淡季调节等的矛盾极大,而且中国果品人均占有量在逐年上升,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别,这使果蔬的贮运保鲜问题日益突出。
尽管近年来中国的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从储藏技术上讲还很不合理,比如:许多冷藏库建于大城市,而且多属简易库。冷库和气调库应建在产地以保证果蔬能及时入贮,销地建库应作为周转库,即形成“产地贮藏、销地周转”这一国外典型的贮运模式,发达国家的贮藏能力可达到商品量的70%—80%,而中国仅为25%左右。
据有关专家估算,中国的果蔬采后保鲜和加工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除了保鲜和加工带来的高附加值,仅减少现有果蔬损失,就可为社会带来近千亿元的效益。
图片:
中国是果蔬生产大国,但这方面的损失也是世界第一。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