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小车不倒只管开——中国留学生练车澳大利亚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0-1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小车不倒只管开——中国留学生练车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买车、养车是人人必做之事。没有车就像没有腿一样,行动不自由。对于经济不宽裕的留学生来说,为了'...

小车不倒只管开——中国留学生练车澳大利亚


在澳大利亚,买车、养车是人人必做之事。没有车就像没有腿一样,行动不自由。对于经济不宽裕的留学生来说,为了学习、生活方便,也得养辆“破”车。而且,买车、学车、养车也使他们对澳大利亚生活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大多在国内没有开过车,到了澳大利亚,只要经济条件尚可,一般也就入乡随俗了。
初学乍练,把后墙撞塌一大块,只好四处找砖砌墙
小何刚到堪培拉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天和妻子一起搭乘大巴去上学、打工。但是堪培拉人口稀少,公共交通极不发达。坐15分钟的汽车可能要等半个小时,周末一个小时才发一辆车,晚上早早就没车了。有时急需用车,还得四处求人。这样坚持了半年,实在不方便,小何一咬牙也决定买车了。
穷学生只能买旧车,澳大利亚人讲究实惠,开二手车的人不少,旧车交易市场很红火。夫妇二人把堪培拉的旧车市场和车行几乎跑了个遍,最后从刚毕业的学长那里买了一辆二手车。
有了车就准备学开车,学车要先通过交通规则笔试,中国学生一向学习成绩优秀,不怵考试,但不少人在交规考试中却遇到了麻烦。因为考题中不仅包括开车的技能和规则,还涉及一些不同文化。
小何考前进行了充分准备,从朋友那里吸取了不少经验,顺利通过了交规笔试。过了笔试,拿到L(LEARNER)牌驾照,就可以上路学车了。
与国内上驾校不同,在澳大利亚学车是老师上门一对一的服务,价格较贵,一小时40澳元左右(约合200元人民币)。第一次学车,小何开着老师的教练车就直接上路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感觉还不错。晚上,等妻子回家后,忍不住想表演一番。上了车,回忆着老师的指导,手忙脚乱地折腾了一番后,一踩油门,车子没向前走,却往后退———只听轰隆一声,车后的公寓围墙被他撞塌了一大块,车子自然也伤得不轻。
夫妻俩傻眼了,急忙给认识的中国朋友打电话,大家都没碰到过这种事,不知怎么办。后来一位好心的朋友说,她当年上山下乡时砌过猪圈,可以帮他们把围墙砌起来。
于是,小何第二天起了个大早,书包里揣着一块砖做样品,乘公共汽车去郊区砖厂买砖。走了几家砖厂,都说他的砖太旧,已经不生产了。幸好最后一家砖厂的接待员问他买这种旧砖做什么,小何一五一十地讲了前因后果。接待员告诉他,自己砌墙是不行的,必须要找为他的车投保的保险公司来处理这件事。小何回到家里给保险公司打了电话,果然,几天后保险公司就派人把墙修好了,但因为小何的车只办理了“第三者保险”而不是全保,要承担部分修墙费用,车的修理费也得自己掏腰包。这次事件使小何明白了保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遇到麻烦,找保险公司可能比找朋友更有用。
碰到警察,妻子紧张地直喊:“快,给我冲!”
穷学生自然不舍得在学车上花费太多,一般都尽量减少教练的授课时间,而是在家人或朋友的帮助下自己练习。但是拿L牌的人只有在持全牌驾照的人的陪同下才能开车,否则警察看见会重罚。小何学车时,这个重任就由妻子来“完成”了———虽然她没有驾照,但还是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充数。好在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慢速转悠,澳大利亚的大学没有围墙,与外面的马路相连。
一天,两人转悠转悠,不知怎么就上了大路,心一慌,也找不到回学校的路了,只好硬着头皮向前开。在时速80公里的公路上,他俩只敢开60公里,后面自然压了一堆车。好在澳洲人还比较忠厚,看到他们的L牌子,没人按喇叭催他。小何的妻子在一旁紧张地查地图,找路口。终于看见一个岔道,两人赶紧拐弯,进入了一片商业区,路况比较复杂,不知怎样才能转出来。只好把车停在路边,看看别人是怎么拐的。看明白了,两人才开着车,慢慢拐出商业区,走上了回学校的路。快到学校时,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两名警察正在检查车辆。小何说他当时吓得腿都哆嗦,妻子紧张地直说:“快,给我冲!”幸好当时警察正在低头检查别的车子,没有注意到他们。前后折腾了近三个小时,他们才回到学校。虽然已经是初冬的天气,两人的衣服都被汗浸透了,小何的胳膊紧张得酸痛了好几天。不过,有了这次经历,小何的车技迅速提高,两个月后顺利通过路考,拿到了车本。
车子虽“破”,一家人挤入其中,畅游澳大利亚,倒也其乐融融
有车可开,生活方便了许多,养车也就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澳大利亚的车价很低,旧车更是便宜,但维护保养的花销却不菲。尤其是旧车,就像人老了,浑身都是毛病。澳大利亚的劳动力成本高,车有一点小毛病,就要花掉一两百澳元。手头紧的留学生,平日里凑在一起交流经验,多多少少都掌握了一些修车技术。很多人自己做汽车保养,更换机油、滤油器、火花塞、刹车片,调整动力带。为了省钱,工具和零件也买旧的。在国内时,小何连自己的自行车也从来没动手修过,但凭着工程系博士的底子,读完一本《汽车维修手册》后就自己保养车子了。
穷学生的车虽然破旧,却是各家的“宝贝”。上学、打工、会友、旅游都离不开它。尤其是父母来探亲时,一家人挤在小车里,走南闯北逛遍澳大利亚,倒也其乐融融。
做学生时,无论车多么破旧,只要不“趴”下来罢工,都得坚持开。很多人找到工作后,有了新车也不舍得处理掉旧车,因为旧车虽破,却记录着他们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和自己对海外生活的感受。这旧车也时刻提醒他们,无论碰到什么困难,到头来总会有办法,借用一句老话——小车不倒只管“开”。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