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在最前线感受战争本报记者发自巴阿边境的报道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10-1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在最前线感受战争本报记者发自巴阿边境的报道 战争也许总在发动者准备就绪后来临,而对于包括记者在内的所有旁观者来说,战争却总是不期而遇的…… 在白'...

在最前线感受战争本报记者发自巴阿边境的报道


战争也许总在发动者准备就绪后来临,而对于包括记者在内的所有旁观者来说,战争却总是不期而遇的……
在白沙瓦,从学生到商人,民众反战反美情绪异常强烈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7日晚9时40分左右,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境内的本·拉丹训练营地、机场和防卫设施等发起了军事打击,意料之中的战争终于打响了。
我和刘卫兵通过宾馆里的CNN看到了阿富汗境内持续不断的火光和美国总统布什宣战的画面。在确定战争确已开始之后,我们立刻驱车驶离住所,到街上寻访当地市民。
我们首先选择了市内比较繁华的萨达尔集市。由于已是晚上10点多,又值周末,白天喧闹的街市此时显得十分冷清,但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持枪巡逻的警察和零星的夜归人。
我把车停靠在路边,下车寻找采访目标。此时,两名身着白衣的年轻人走过来,并主动向我打招呼,自称是大学生。我急忙上前,向他们介绍我们是来自中国的记者。两个年轻人好像是有备而来,马上用流利的英语谈起了对时局的看法。
他们也是刚刚从CNN看到了战争的画面,认为美国在没有公开证据的情况下实施军事打击是不能令人信服的。“美国只是向我们的政府出示了有关本·拉丹卷入恐怖袭击事件的‘证据’,但却不将其向大众公开。不论是巴基斯坦人还是阿富汗人,谁会同意美国发动一场没有理由的战争!”“美国使用武力还有可能招致更多的恐怖事件。”“不仅如此,邻国阿富汗的战争还有将巴基斯坦拖入内战的危险,因为巴基斯坦内部各宗教派别对美国威胁使用武力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战争爆发了,他们之间以及与政府的矛盾很有可能激化。我们不希望阿富汗人受苦,也不愿看到巴基斯坦陷入内乱。”
谈话之间,不知不觉我的周围已聚集了十几个人,声音也变得有些嘈杂,气氛甚至显得有些紧张。
一位商人愤慨地说:“美国将阿富汗当作靶子,我不能袖手旁观。明天一早,我将奔赴阿富汗,与阿富汗人并肩作战,抗击美国的侵略。”他的话得到了一些人的赞同,有几个青年甚至与他相拥以示支持。
刘卫兵看到这一场面,摄影记者的直觉使他“咔咔”地拍起了照片。我见势挪到了一边,和三位自称是医生的市民聊了起来。他们表示,如果美国发动袭击的目标是恐怖主义分子,他们会坚定地支持美国的做法。如果美国只是以此作借口达到自己的什么目的,那他们将反对巴基斯坦政府向美国提供支持。
“我想,明天一早穆沙拉夫肯定会就美国对阿富汗采取军事行动发表讲话。我们希望他能向老百姓公开美国提供的指控拉丹的证据。”我问他们看不到证据怎么办,他们厉声正色地回答,“我们将以游行抗议的方式表达我们对政府和美国的不满”。
结束了对市民的采访,我和刘卫兵立刻往宾馆赶。路过汇聚了上百名外国记者的洲际饭店时,我们决定探听一下同行们的动向。将车停稳,我们直奔饭店大厅。通过与几个记者朋友搭话,我了解到记者对战争爆发的反应都比较灵敏,而他们的计划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立刻返回巴首都伊斯兰堡;二、奔赴开伯尔山口等巴阿边境地区;三、驻守白沙瓦,静观其变。
不管记者们明天会在哪里,巴基斯坦肯定会迎来不同以往的一天。因为,就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阿富汗,战火已经燃起。
记者平生第一次尝到催泪弹,刘卫兵的相机被撞掉,镜头破裂,庆幸的是人都没事
为抗议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8日白沙瓦爆发了大规模反美游行示威,示威者与巴警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我和刘卫兵也着实历了一次险……
8日上午9时许,上千名阿富汗人和部分巴基斯坦人聚集在白沙瓦市中心纳马克—曼迪的一个清真寺内,抗议美国袭击阿富汗境内的多处军用和民用设施。清真寺外则有数百名防暴警察严阵以待。可能是出于独特的职业敏感,不知不觉间,清真寺周围汇聚了上百名各国的记者。
10时30分左右,清真寺里的聚会者鱼贯拥上街头高呼反美口号,要求美国停止对已饱受战争和干旱摧残的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免无辜百姓于水火。
我和刘卫兵各自寻找着采访对象和拍摄角度。我正跟在游行队伍的中部拍摄,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感觉地面轻微震动了一下,随后只见前面的示威者开始向后面夺路而逃,街上顿时大乱。
我的第一反应是发生了爆炸,于是急忙随几名示威者冲进了邻街的一栋楼房,沿楼梯快步上了楼。
刚刚爬到二层,眼睛和鼻子就感到了强烈的刺激。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我从二楼敞开的阳台向下看去,狂奔的人群中到处是浓浓的烟雾,我这才意识到是警方发射了催泪弹。
我试图抓拍大街上这一惊慌的场面,但迎面扑来的气雾逼得我只能使劲闭上双眼转过身,加之喉咙的麻辣感和胸口的憋闷,我的腿一软,便坐倒在台阶上,掀起衬衫蒙住了头。漆黑中,唯一能够感到的只剩下了器官上剧烈的生理反应,大脑一片空白,只能机械地擦一擦不断涌出的涕泪,吐出因吸入刺激物质而产生的分泌物。
这样坐了大约五六分钟,只听到周围的咳嗽声此起彼伏,我抬起头,透过模糊的视线看到有人在弓着腰不停地呕吐,他们对催泪弹的反应比我更剧烈。
此时,原本人山人海的大街已成一条空巷,只有残留的气雾还飘在那里。我观察了一会儿,觉得身体也有所恢复,便下了楼。远远看到二三十米外防暴警察手持木棍、盾牌和催泪弹发射筒组成了一道防线,而大街的另一边示威者又逐渐聚了起来,口号声也渐次响起。记者们已先后从各自的躲藏处来到了街上,从他们湿红的双眼可以感到每个人都刚刚尝到了催泪弹的厉害。我们互相问着对方“没事吧?”,便又投入采访。
也许是警方发射催泪弹的举动激起了示威者更大的愤怒,他们不断向防暴警察投掷石块,并多次冲击警方组成的防线。警方则多次以催泪弹还击,我也反复地上下刚刚“避难”的小楼。三层有一位巴基斯坦人还把我拉进了一间大屋子,屋里已经躲了几名外国记者。
12时左右再次下楼时,看到了满头大汗的刘卫兵。还没来得及问候,他就冲着我举起手中的相机,皱着眉说:“忙乱中被猛跑的示威者撞了一下,把相机摔了,镜头也裂了。”我接过已经摔得变形的相机,安慰道:“还好人没事。”
中午1时,白沙瓦军方出动全副武装的士兵前来增援,七八辆军车上的二百多名士兵个个神情严肃,紧握自动步枪等武器,并架起了重机枪,所有记者也由此被驱离示威发生地。
虽然不是战区,但白沙瓦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战争味道,军警全城戒备,战斗机日夜巡航,重机枪架到了骚乱路口
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9日已进入第二天。白沙瓦的军方、警方几乎倾巢出动,以控制当地局势,防止骚乱及其他暴力活动的发生。巴基斯坦空军多架战斗机更是从早6时起就从白沙瓦的上空频繁呼啸而过,白沙瓦全城处处都能够感到高度紧张的战争气氛。
早上10点多,我和刘卫兵再次前往8日曾亲历抗议示威和冲突的纳马克—曼迪,去看一下是否会碰到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一路上,可以看到街头、公共场所、市政部门等地持枪巡警的数量比前一天明显增加,军方的大卡车在车流中也格外引人注目,偶尔还有骑警在繁华路段巡视。当经过美国领事馆门前时,一辆庞大的装甲车闯入我的视线——美国驻巴机构所在地如今已成了重点保卫对象。
8日曾爆发过激烈冲突的纳马克—曼迪地区,更是军警驻守的重地。上百名身着土黄色军服的巴士兵荷枪实弹,军车上架着重机枪,枪口直对昨天千人抗议示威的街道。
据一位执行巡逻任务的交通警官说,白沙瓦政府已调集了全市四百名交警分两班在各路段值勤,四千多名地方警察也悉数出动,分别驻守可能爆发抗议活动的场所。另外,军方还调动了大批军队协助维持当地治安。白沙瓦市有二百多万人口,半数为阿富汗人,一旦发生暴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种全城高度戒备的态势预计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另外,由于战争的爆发,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在巴、阿两国的难民救援和安置工作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据报道,美国7日晚对阿富汗发动袭击后,一些穆斯林极端分子8日围攻了巴俾路支省首府奎塔的三家联合国机构驻地,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9日,联合国驻巴官员已确认有4名阿富汗国际援助人员在空袭中丧生。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驻白沙瓦机构尼亚兹先生9日告诉我,联合国难民署、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在白沙瓦的办事处已出于安全考虑暂时关闭,但各机构工作人员仍在通过其他方式处理难民事务,上述机构重新恢复的具体时间将等待上级单位通知。
(摄影 本报白沙瓦特派记者 刘卫兵)
图片:
10月9日,巴基斯坦军警在白沙瓦全面戒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