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本报记者发自巴阿边境的报道我距阿富汗边界只有两公里、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9-27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本报记者发自巴阿边境的报道我距阿富汗边界只有两公里、 战争的威胁似乎在步步迫近,与阿富汗相邻的巴基斯坦自然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在包括记者在'...

本报记者发自巴阿边境的报道我距阿富汗边界只有两公里、



战争的威胁似乎在步步迫近,与阿富汗相邻的巴基斯坦自然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在包括记者在内的所有外国人被塔利班的一道命令赶出阿富汗的情况下,各国媒体云集巴基斯坦,距阿富汗只有50多公里的巴西北边境省首府白沙瓦一跃成为新闻报道的前线。
数百名国外记者汇聚白沙瓦,造成当地宾馆爆满,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首府成为热点
哪里是热点,哪里就是记者的目的地。作为常驻伊斯兰堡的记者,我立即与新华社香港亚太总分社增援赴巴的摄影记者刘卫兵驱车于19日下午赶到白沙瓦。
据悉,自从美国遭袭、南亚形势趋紧以来,已有数百名国外记者汇聚白沙瓦,饭店房间基本订满。由于我与联合国难民署驻白沙瓦机构负责人尼亚兹先生交往甚密,此次特意请他出面帮助联系旅店。几经电话联系,总算搞定了落脚之处。
打开宾馆的大门,看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个老外。“你是记者吧?”我们几乎同时发出了这个看来根本不需要回答的问题。谁心里都清楚,什么能吸引如此多的外国人到这里来。近几天,仅在这家宾馆住下的外国记者少说也有十几个,而且陆续还有从国外奔赴此地的。一名准备住店的瑞士摄像记者告诉我,他是刚从南非赶过来的,现在对这儿的情况还谈不上了解。看看他大箱小包的器材摆一圈,我真可以感到这里的确已成为热点。
客观地讲,没人能准确预测将会发生什么,但记者就是凭借新闻嗅觉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了最靠近可能成为战场的地方,并承担起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告诉世界这里正在发生什么。
搭上赴巴阿边境采访的最后一班车,白沙瓦地方警局特意派遣一名持枪警员护送我们
在繁闹的白沙瓦,我走访了一些普通市民,包括商贩,医生和学生。不管是什么人,他们的平静都出乎我的意料。“我们反对任何人发动战争,但我们不恐惧。”“与阿富汗作邻居,已让我们逐渐学会并习惯与战争相伴。”这是他们不约而同的想法,也代表了大部分白沙瓦人的心态。正是怀着这种心态,当地人在战斗机轰鸣于头顶、军车穿梭于地面、持枪军警显现于各繁华地段、军政要地的情况下,依然忙碌于各自的工作。
不过,这里毕竟与阿富汗还有一段距离,两国的边界究竟是何种气氛、那里的人是否亲身体会到了战争的压力,只有深入到可能到达的最前沿才能知晓。
20日中午,我们来到了白沙瓦的新闻部。因为凡是要求到巴阿边界采访的记者都必须得到该部门的准许,继而从内政部门拿到采访许可证才能成行。通过朋友介绍,我们直接找到新闻部的负责人米安·沙菲亚丁先生寻求帮助。他告诉我们,今天是外国记者赴边界采访的最后机会,从21日起,出于安全等考虑,将禁止记者前往该地区。他一边祝贺我们是“最后一批赴边界采访的幸运记者”,一边安排手下帮我们办理一切手续,并亲自指派一名富有经验的助手随同我们赶往巴阿边界。
当我们拿到内政部的许可证后,匆匆向沙菲亚丁道谢。此去路程大约50公里,其中包括十几公里的山路。而根据有关规定,太阳下山之前必须完成所有采访,驶离边界。因此再雇专车和专业司机已经来不及,没有开车走山路经验的我毅然“上马”,与同事和巴基斯坦向导即刻动身。白沙瓦地方警局还特意派遣一名持枪警员为我们护航。
一路上经过白沙瓦以西开伯尔行政区的数个受巴联邦政府直接管辖的城镇,发现各类商铺生意照常,身着制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地上下学回家,偶尔有几只山羊慢吞吞地穿过街道,让人觉得一切都很平静。只是每过关卡,持枪士兵和警察的严格盘查才使我们有一些与往常不大一样的感觉。
路还不算非常难走,大约一个半小时的颠簸之后,我们来到了离巴阿边界只有四五公里的朗迪科塔尔这个最靠近阿富汗的巴基斯坦城镇。看到外国记者的到来,当地维持治安的警察便围上来盘问。得知我们来自中国,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老友重逢似的笑容,并跟随我们左右,为我们采访提供便利。
巴基斯坦人一向视中国朋友为兄弟,“亲人”相见,无话不谈。我问他们对当前的形势怎么看,回答果断而自信:“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过,我们是在自己的土地上,我们什么也不怕,我们将勇敢地保护家园。”
在距阿富汗边界只有2公里左右的梅卡尼哨卡,竖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外国人不准在此处继续向前”
结束了在朗迪科塔尔的采访,我们继续前行,没几分钟,便到了一处哨卡。当我们准备接受例行检查时,随行的巴基斯坦向导拍拍我的肩膀说:“到了,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原本打算双脚跨越两国边界线的我愣了好一会儿,等反应过来已经不知不觉地下了车。
在蜿蜒伸展的山路旁边,一块醒目的白色牌子上红字写着“外国人不准在此处继续向前”。这里就是距边界只有2公里左右的梅卡尼哨卡,也成为所有外国人止步的地方。
我们被引导登上了一处制高点,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远处左右两座大山挺拔雄伟,一片平原从中破土而出,簇簇绿色点缀其间。我们看不到任何边界线,目所能及,只是一些或清晰或模糊的民房。巴基斯坦士兵指着前方说,前面是巴基斯坦的民房,再远处就属于阿富汗了。由于巴阿边界早在几天前就已经关闭,巴阿平民混杂的繁闹场景已经成为我们对某些电视画面的记忆。
我们马上与居住在哨卡旁的当地百姓聊了起来。一壶巴茶,一盘饼干,席地而坐,就像农家的质朴老汉闲时招待过路的城里人。他们的语气十分平和,但每一句都透露出山里人的爽直。
巴阿边境地带多为普什图族居民,两边的人员、商业往来十分频繁。如今紧张的形势已使边境由喧闹变为平静。我采访的几个巴基斯坦人有很多亲戚朋友都住在阿富汗,因此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感到忧虑。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只是一遍遍地说,“我们都是经过训练的人,懂得如何在这里战斗。我们将给阿富汗人提供一切帮助。谁也别想征服我们的同胞……”
返回的时候天已完全暗了下来。在漆黑的山路上,透过起伏群山的峦鞍处,远远望见白沙瓦星星点点的灯火,一股强大的吸引力牵引着我提高了车速。这是一种对和平、宁静、安全的渴望,是一种远离战争的冲动。但愿在我身后的这片土地上,善良的人们能够拥有和我一样的回家的幸福。
图片:
1、巴基斯坦弥漫着战争情绪;
2、本文作者在梅卡尼哨卡采访当地居民(刘卫兵摄)
3、巴基劳动保护坦宗教领袖在示威活动中发表反美演讲(梁昊摄)
4、在巴基斯坦梅卡尼肖卡俯视阿富汗(孙浩摄)
5、持枪警察在白沙瓦集市上执行警戒(孙浩摄)
6、示威活动中人们打出反美横幅(梁昊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