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望不断联合国的云烟听不够唐人街的乡音(走访唐人街)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8-07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望不断联合国的云烟听不够唐人街的乡音(走访唐人街) “望不断联合国的云烟,听不够唐人街的乡音。”这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6年前发表在美国《侨报》'...

望不断联合国的云烟听不够唐人街的乡音(走访唐人街)


“望不断联合国的云烟,听不够唐人街的乡音。”这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6年前发表在美国《侨报》上的一首诗中的两句。李肇星90年代曾先后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和驻美大使,他的“唐人街情结”常被美国华人华侨引为佳话。
唐人何处来
纽约唐人街共有9条街,方圆约5平方公里,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下城,离著名的世界贸易中心、华尔街不远。一条“坚尼街"(Canal Street),横卧在曼哈顿桥头,成了唐人街的标记。纽约的出租车司机,没有不知道坚尼街的。18世纪中叶华人初来时,这一带治安很差、环境脏乱,与它为邻的是“百亩地狱”苏活区。至今唐人街也没有高楼大厦,建筑物破旧简陋。只是周围地区变得繁华了,这里的地价也就跟着增值,每座建筑物从地下室到楼上都得到充分利用。这里街道很窄,警察还允许路边停车,行人就更加拥挤了。
按照2001年5月公布的官方最新调查数字,全美华裔共有243万人,占总人口的0·9%。纽约州有华裔42万,大部分集中在纽约市,使它成为美国东部华裔最集中的地方。曼哈顿唐人街只有8·7万华人,在纽约市5大区中排在第三,居于皇后区(14万)和布鲁克林区(12万)之后。全美华裔人口比10年前增长48%,纽约市华裔比10年前增长51%。
据分析,唐人街的华人可能不止8·7万,有些人由于身份不那么“完善”而没有参加人口普查。曼哈顿华裔人口在外移,皇后区的华裔在增加。最早向皇后区转移的是台湾人,使法拉盛这个亚裔和拉美裔杂居的小镇得到了“小台湾”的称呼。后来福建、浙江、上海口音的人增多,人们不再叫它“小台湾”了,而叫它“第二唐人街”。布鲁克林区的第八大道虽没有冠上“第三唐人街”的名字,但是第八大道在华人新闻里的曝光次数日渐增加。
乡音知多少
目前在纽约唐人街上令人耳熟但不一定能详的多是福州话,同样盛行、同样难懂的还有温州方言。以大嗓门为特色的福建“新侨”在唐人街随处可见。据说福建人比较喜欢“闯世界”,出来的人不管出息有多大,也要在父老面前说得大大的,因而吸引更多的乡亲跟随。福建鼓浪屿有个地方叫琅岐,人口大约7万多,到美国谋生的就有3万多,其中一半在纽约。人口仅有5000多的闽安镇,来美闯荡的也有2000多人。
唐人街最老的“老侨”来自广东“四邑”,即台山、新会、开平、恩平。追踪溯源,他们是加利福尼亚州“淘金客”的后代。现任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主任委员的林以和先生,其曾祖父就是那批吃尽了淘金之苦的中国人之一。他对记者说,老侨时代外来人到纽约不讲台山话很不方便。他们一张口,难免遭到“到唐人街不会说唐话”的训斥,要办事首先过不了语言这一关。
如今广东老侨人数日少,他们的子孙已经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就业门类的多样而远走高飞,搀和到美国“主流社会”中去了。被美国人习惯称做“新移民”的,来自福建、浙江、上海以及大江南北其它地方。与唐人街毗邻的东百老汇街一带,已经赢得“福州街”的别称。现在外来人不说台山话照样可以走遍纽约。
在唐人街,有时“国语”比英语还灵。记者初到唐人街用英语问路,对方直摇头,反问:“会讲国语不?”笔者“国语”一出,对方又是一顿臭骂:“会讲国语,还装假洋鬼子!”这些同胞的乡音里渗透着拼搏的艰难和多劳少得乃至受人欺侮的血泪。
唐人念“唐山”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曼哈顿坚尼街149号破天荒地升起了第一面新中国的五星红旗,打破了唐人街38年来青天白日旗的一统天下。
升旗的地方是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衣联会)会址所在地。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制衣华工,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命运,于1933年成立了衣联会,以支援祖国抗日和改善在美生存条件(救国自救)为己任。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纽约,他们欢欣鼓舞,通过香港渠道得知国旗图样后,迅速赶制了丝质五星红旗并在三层楼上悬挂起来。他们眼含热泪,同大洋彼岸的祖国亲人同庆人类历史上和自己命运中的这个伟大事件。
年近90岁的陈金坚老先生是升旗活动的参加者之一。他至今回忆升旗场景时仍激动万分:那天来自四面八方的车衣工聚集在衣联会里,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争看升旗。对面莫特街(当地称“勿街”)上也站满了观看的人群。《纽约时报》报道之后,这一事件的影响波及美国首都和美国社会。联邦调查局把衣联会当作跟踪的对象,连报道这一活动的《北美华侨日报》也难逃被追查的厄运。
从4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美关系陷入低谷,唐人街上的炎黄子孙再次受到美国反华势力的打压。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代表气宇轩昂地进驻纽约,纽约华人们兴高采烈地迎来了祖国的亲人。中美建交后,关系正常化,领导人互访,贸易量大增,华人成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动力和参与者。在纽约华人华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集会和游行活动中,总少不了五星红旗。美国的许多城市相继举行历史上首次升挂中国国旗仪式。侨胞们热情支持祖国和平统一,坚决反对台湾独立。
在纽约,凡是侨社的重大活动,人们总是看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纽约总领馆或驻美大使馆的外交官作为贵宾被邀参加。当中国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即便那些薪水最低的车衣工也会在街头响应募捐。侨胞们在1976年美国独立200周年时将中国圣人孔夫子的铜像立于唐人街,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又将禁毒先驱林则徐的铜像立于同一街区。古老的唐人街,充满了中国文化的韵味。看到这些,每个初到唐人街的中国人都会觉得唐人街的乡音着实“听不够”。
唐人忙生活
唐人街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下,是琳琅满目的饭馆、杂货铺、水产店、果菜摊,销售品种和店铺的名字同中国东南沿海的乡镇基本上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就是店门外夹杂的英文广告和修指甲、按摩、理发、卖中药的店铺数量多些而已。俗称“三馆”(餐馆、衣馆、剃头馆)的服务业是保存完好的传统行业。曼哈顿唐人街有大小餐馆数百家。纽约每年游客3000多万,中餐自然有相当多的食客群,但是纽约还有其它风味的餐馆上万家,餐饮业竞争十分激烈,华人餐馆经营不善和破产的很多,职工收入难有保障。
制衣厂更难经营。从70年代起大举进入纽约的制衣业,90年代景况惨淡,原因是美国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南美、南亚等劳动力低廉的地区。唐人街工厂接到的定单大多是犹太人给的,他们同美国的大供销商关系密切,将大批定单送到国外,只有零星产品交给华人去做。有的华人车衣工每周工作70小时,每月工薪才800—1200美元,还没有加班费。工厂没有活做,只好请工人另找生路。
晚来的浙江人努力把生意搞活。纽约的数万温州人除了传统行业外,做百货零售的很多,光在唐人街开的礼品店就有100多家。他们同浙江的工厂企业订有合同,把物美价廉的中国手工艺品运来推销,甚受欢迎;有的还开起了副食超市,顾客很多。同侨社接触很多的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花俊雄说,温州人的财力逐渐雄厚,成为继广东、福建人之后唐人街的一支创业新军。
唐人街的一些建筑物上偶尔写着计算机行业的招牌,标志着信息产业开始进入这一地带,电脑公司正在把制衣业闲置的厂房用做厂房和办公室。
纽约华人有三怕:一怕失业,二怕生病,三怕“坏人”。许多华人未入医疗保险,看病交不起药费,因而怕进医院。“坏人”形形色色,既有黑社会团伙,也有非法移民公司。个别怀有政治目的的“移民公司”人员以“帮助移民”为幌子,干着反共反华的肮脏勾当。
照片:
①唐人街上的林则徐塑像
②唐人街春节花车游行(钱瑜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