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画中国画的犹太女画家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8-0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画中国画的犹太女画家 半个世纪前,她带着两个幼子告别了寄居地中国;50年后,中国山水、文化和哲学的精神在她的心灵深处苏醒,并顺着她手中的画笔源源流淌出'...

画中国画的犹太女画家


半个世纪前,她带着两个幼子告别了寄居地中国;50年后,中国山水、文化和哲学的精神在她的心灵深处苏醒,并顺着她手中的画笔源源流淌出来,凝结成一幅幅意境悠远、宁静和谐的中国山水画。
引见
早就听忘年交萨拉·罗斯说她有一位擅长画中国画的朋友法尼娅·皮涅斯,并想引见给我。萨拉和法尼娅都是以中友好协会(原居中国犹太人协会)会员。就像很多在以色列的经历让我这个第一次踏出国门的年轻人感到震撼一样,今天到法尼娅家拜访也让我在异国他乡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回乡”的感觉,而法尼娅也因为遇到了许久以来期盼的知音内心难以平静。
法尼娅的家位于耶路撒冷东北部,我和萨拉乘出租车到达的时候,法尼娅已在楼门口迎候。她戴一副淡粉色镶框眼镜,满头银发,穿一身白色休闲服,腰身挺拔。你无论如何也难以想像她是一位明年就要过八十华诞的耄耋老人。而这只是她给我一连串惊喜的开始。
法尼娅的室内摆设一如她的外在气质一样简洁素雅。客厅朝南的两扇窗户上挂着落地的白色纱帘。西侧靠墙的一张桌子上摆放着一台老式唱机和一台小收录机。客厅中央摆放着一组沙发,其余目之所及的都是出自法尼娅之手的中国画。无论是纯粹的山水画,还是灵动的花鸟画,都给人留有很大的想像空间。云遮雾罩的山峦,宁静悠远的林间小路,出污泥而不染的瘦莲,无一不演绎着梦幻般的意境。
经历
1922年,法尼娅在中国大连出生,父母是从俄罗斯逃到中国东北避难的犹太人。小时候,父母给她请了欧洲人做钢琴家庭教师,9岁时她开始到外祖母所在天津英国租界上英国寄宿学校,只接受了5年的正规教育。在法尼娅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在大连的家。它坐落在半山腰上,有一个美丽的花园,眺望四周,湖光山色,美不胜收。11岁那年,母亲病故,她们的日本奶妈就承担起了妈妈的义务,并和她们姐妹结下深厚的情谊。19岁时,法尼娅来到上海,在那里结婚生子。回顾那段时光,当时的战乱已成为记忆的底色并逐渐淡去,唯一让她梦牵魂绕的是她在庐山度过的3个月美好时光。那段假日至今在她的记忆里仍然以画卷的形式存在:没有电的纯自然环境,山路弯弯,山顶终日云雾缭绕,每天日出日落是令人如痴如醉的仙境,还有蝴蝶翩然饮水的细节都清晰地印在脑海里……
1952年,法尼娅携两个儿子移居以色列,先后做过打字员、珠宝制作和销售员。“生活从来都不容易”。法尼娅的一生似乎就要这样平淡地走向生命的终点。然而,就在6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经历改变了她的后半生。
机缘
她妹妹给她寄过英国人贝蒂·爱德华兹撰写的《用右脑绘画》一书,这本书教人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观察事物。法尼娅脑子里深深印刻着老师曾经给她下的“没有绘画天分”的定论,但她仍然想学习观察事物的不同方法,抱着这一简单的目标她参加了希伯来大学一位老师开办的《用右脑绘画》学习班,只上了6次课就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她展露出了不同寻常的绘画才能,并且绘画作品带着浓郁的日本和中国画风格。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买来了《日本毛笔绘画技巧》和《中国水墨绘画技巧》等书籍进行研习。后来,她到日本学习了10次课的绘画技巧,
绘画水平进一步提高。法尼娅业余时间里进行大量阅读,常年从希伯来大学借阅图书。她非常喜欢《老子》、《庄子》等哲学书籍以及中国历史和诗词等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着智慧和灵感。此外,她还在希伯来大学老年学校旁听,凡涉及文化、音乐等领域的课程她都感兴趣。
法尼娅说,凡是能画出来的东西都必然是脑子里和心灵里有的东西。她认为,绘画技巧是次要的。她说,她越来越体会到老子“天人合一”哲学理论的博大精深,尤其在躁动纷杂的现代世界,求得心灵的宁静显得格外重要。虽然身处冲突频繁、新闻媒体发达的国度,她很少看电视或收听新闻。“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选择”,她说。
有了中国哲学作思维基础,法尼娅在绘画中追求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并给她的绘画主题命名“和”。
宁静
她说,希望看到她的画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宁静和谐,并由此影响他们的心灵。法尼娅说,她从来没有想到中国文化给她这么大的影响,这是她与中国的重要情感纽带。
如同中国文化在以色列的知音还不太多一样,能够欣赏法尼娅的当地人也不是太多。她先后在以色列举办过11次规模不等的画展,观众要么认为她的绘画色彩太淡,要么认为画作缺少戏剧性。不过,一位美国观众的反馈让她备感欣慰。这位美国妇女说,有一次周遭纷乱的环境让她感到烦乱不安时,她想起了法尼娅的作品,躁乱的心绪逐渐平静下来。
去年,法尼娅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两幅作品。她期盼着有一天能带着画作回到她的精神家园———中国。她还非常郑重地说,中国在向国外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文化哲学。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