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为什么“一国两制”成为台湾人民的选项?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7-24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为什么“一国两制”成为台湾人民的选项? 【香港《亚洲周刊》7月22日一期文章】题:台民意渐向一国两制倾斜 最近台湾政经形势诡谲汹涌。随着经济直线下滑'...

为什么“一国两制”成为台湾人民的选项?


【香港《亚洲周刊》7月22日一期文章】题:台民意渐向一国两制倾斜
最近台湾政经形势诡谲汹涌。随着经济直线下滑,政治上统独两极化也日趋尖锐。台湾的“北爱尔兰化”及“菲律宾化”已成了新的政治预言。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反共”当道。这除了与国共内战以来的意识形态对立及权力争夺有关外,也和台湾经济超前中国大陆,以及近年来台湾的民主化进程紧密相关。它是一层层的栅栏,阻挡两岸相互接近。
然而,由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两岸经贸关系增强,上述的栅栏阻挡效果逐渐被蛀蚀。尤其过去一年,台湾政权轮替,政经形势快速恶化;相对的,大陆经济却持续发展,进入起飞期,一个新的此消彼长的态势因而出现。
台湾在过去一年多里,政治斗争造成的政经乱象急速恶化,至今年,开始具体反映到经济上。台湾第一季成长率仅1.06%,估计第二季可能出现负成长。成长率下滑,主因在于进出口大幅滑落:第一季出口为负成长3.6%,第二季达负17%;第一季进口为负成长10%,第二季暴增为负22.8%,进出口的严重负
成长,显示台湾的经济奇迹似乎已到了结束的时候。  相对应的,则是大陆的快速起飞和内需扩大,使它成了全球不景气声中的特例。它今年上半年成长率约8.1%左右,估计全年至少有7.5%的成长。由于成长快速,大陆经济对台湾的磁吸作用不断扩大。美国《纽约时报》估计,未来两至三年,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将为过去十年的总和。最近“台湾电脑协会”做的业内调查显示,有三成公司已在大陆有生产线,另有六成则正在积极寻找机会。由于大陆高科技人力供给丰沛,许多公司的研发设计部门也移至大陆。在现代地域经济学里,这种现象称为地区的“经济轮替”。台湾的经济可能被轮替掉。
这样的此消彼长中,两岸栅栏逐渐蛀蚀。台湾最近民调显示,有三成三的人不排斥两岸“一国两制”,为历年最高纪录。反对者虽仍有五成一,但比最高时减少8%。台湾民意已出现新的倾斜。除了“一国两制”态度开始反转外,由于台湾经济情势加速恶化,看坏未来者急剧增加,是看好未来者两倍以上。
由上述这些数字可看出,随着大陆的开放发展,两岸间的栅栏已渐失去效用。过去一年多台湾的政经乱象,使得“台湾的民主”已不再是肯定词,反而变得像个讽刺调侃的用语。
这是台湾经济与政治的“双重衰退”。民进党政府就职一年多,以意识形态搞政治,使台湾进入长期内耗内爆。一年多前,台湾股指9119点,全部市值13.2兆台币(约3800多亿美元),目前已跌至4500点以下,市值8兆台币,跌掉5.2余兆。台币则贬值4.337元,贬幅超过10%。国内生产毛额也减少400多亿美元。这意味台湾已走到了回头路上,可预料的是,这样的局面不会很快结束。若再持续三年,台湾的“菲律宾化”难免将真的出现。
一个政权面对这样的情况,多半不会自我警惕振作,反而容易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羔羊。这是一种“准法西斯政治”,不幸的是,它正在台湾发生。台湾政治更加往本土化、台湾化为名的方向移动,处心积虑要将一切导至“统独对决”的方向,外以大陆为冲突对象,内则将矛头指往省籍问题,企图借此煽起新一波的民粹主义浪潮。经济的恶化会加速政治极端主义的抬头,会使“恨的政治学”日益表面化。台湾这种走向不但值得全体华人关切,也应为国际社会共同注意。若台湾这种民粹主义果成气候,据内幕理解,台湾有可能在北京主办奥运、忙于内部、不便采取军事动作期间,在政治上采取冒进的做法。政治极端主义不断加工制造,的确使台湾作为东亚和平破坏者的角色可能增强,而台湾本身也可能更往“北爱尔兰化”的方向演进。
这也是为什么国际媒体那么关切李登辉的原因。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所谓的“李系政团”动作频频,以“本土”作为最主要诉求,在策略上要借“本土对抗非本土”来继续肢解国民党和打击亲民党;在意识形态上,则重新挑激省籍对立,让“台湾人”更趋团结排外;在经略上,则企图以政治狂热来稀释转移人民对经济的不满,将台湾经济恶化的责任推卸给中国大陆,以在旧的两岸栅栏渐趋无效之后,再造新栅栏,阻遏两岸关系的进展。所谓的“李系政团”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仍难预判,但这是一种法西斯式的、走回头路的政治,殆无疑义。台湾从有路走到没路,现在可说已快到了跳墙的时候。
随着经济快速恶化,台湾的领先地位正在失去,两岸差距也快速缩短。不反对“一国两制”者在增加,国民党也将“邦联制”列入党纲,新党高层则组团访问北京,相对的,则是独派也日益极端。这是新的对立与乱局,究竟台湾将伊于胡底?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