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中俄美新三角呈现国际舞台 中俄对美都很重要 中俄关系的新路标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7-2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俄美新三角呈现国际舞台 中俄对美都很重要 中俄关系的新路标 【美国《纽约时报》7月18日社论】题:三角外交 俄罗斯同中国之间签定了一项新的“友好'...

中俄美新三角呈现国际舞台 中俄对美都很重要 中俄关系的新路标


【美国《纽约时报》7月18日社论】题:三角外交
俄罗斯同中国之间签定了一项新的“友好合作”条约。这项条约并不标志着恢复了与美国在冷战时期的紧张关系。但是它的确是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作出的一项加强他们在将来与华盛顿的外交交往中的实力的努力。三角外交又恢复了,它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恢复的。
在冷战中,美国和俄罗斯是两个超级大国,中国在它们的关系中是一个关键因素。
今天,美国是世界上的唯一军事和经济超级大国。俄罗斯和中国都受到了压力,要求它们通过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依靠继续与美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来为它们的人民提供更大的繁荣。这两个国家中的任何一个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向华盛顿的常规军事力量提出挑战。但是这两个国家都对美国外交政策在全球的磅礴气势感到紧张不安,因此至少以这项协议来设置一个象征性的障碍,来阻止美国顺利地占据统治地位。
这项新的条约使得俄罗斯和中国保证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它们自己的争端、相互就新出现的威胁举行磋商并反对其他国家干涉任何主权国家内政的任何企图。虽然这项条约的文本充满了对美国政策的挑战,但是它的两个签署国中没有一个打算避开与华盛顿的进一步外交交往。
中国将继续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增加它与美国的经济联系。俄罗斯——正如普京在上月在斯洛文尼亚与布什总统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清楚地表明的那样———将继续就导弹防御、核军备控制和其他对于双方来说都重要的问题与华盛顿进行谈判。
尽管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不是超级大国,但是这两个国家都很重要。当美国的政策影响到它们的利益时——正如在导弹防御问题上,以及对于俄罗斯来说,在北约东扩问题上那样,华盛顿应当小心谨慎地与它们进行磋商,而不要只是按照它自己的喜好和时间表行事。不能把俄罗斯和中国考虑进去将会引起危险的忿恨并促使它们疏远华盛顿而相互靠拢。
【俄新社莫斯科7月17日专稿】中国在俄罗斯远东伙伴中排在第一位。所以,怎样高度评价刚刚在莫斯科签署的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也不为过。这是双边关系长期的、有时复杂的道路上的路标。这是两国和两国人民发展友谊道路上明显的方向标。这是加深和扩大各方面联系的委任状。
俄罗斯和中国有着400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曾几何时,这个问题是主要的障碍。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此次访问俄罗斯过程中,已达成协议:对于两个还未商定的边界小地段,双方将在考虑到它们合法利益的情况下找到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近年来形成的俄中战略伙伴关系不仅仅是双边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俄罗斯和中国通过努力,防止了朝鲜半岛危机的加剧,防止了对南斯拉夫侵略的进一步升级。俄中在联合国和联合国安理会的相互理解是稳定亚洲地区乃至全球(包括中东)局势的因素。俄中战略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国,而是基于利益的吻合或接近以及相互理解,基于意识到它们对全球和地区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在对车臣恐怖分子采取行动问题上,中国完全支持俄罗斯的立场,支持它在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解决内部事务的主权。俄罗斯方面也反对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至于谈到台湾、西藏等问题,我们认为,这一切纯属中国的内部事务。只有中国人民自己能够并应当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有外来压力。
发展国防合作是俄中伙伴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某些政论家就这个问题指出,俄罗斯在武装自己将来的敌人,它在促进中国开始的军备竞赛。西方媒体发表了许多类似的言论。但是人们早就知道,如果一个国家把自己的伙伴看作是可能的潜在敌人,那么它永远都不会向敌人购买武器,否则,它等于自己在解除自己的武装。那些指责北京进行军备竞赛的人如果对比一下中国和美国的军费开支,就会确信自己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中国军费开支每年为120亿美元,而美国则超过3000亿美元。
不能不承认,俄中关系中也存在薄弱环节。这是因为俄罗斯部分实业界人士不理解中国市场的意义。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则清楚地理解这一点。它们千方百计地阻挠俄罗斯进军中国市场。大家评判一下:俄中贸易额现在是中日贸易额的1/12,是中美贸易额的1/10。
不了解中国市场、不理解它对俄罗斯的重要意义是俄中关系经历困难时期时留下的遗产。非常希望实业界人士意识到,不同中国合作,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就不能稳定发展。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