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浮光掠影 看百年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7-19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浮光掠影 看百年 常言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5月1日到6日,我们应邀访问澳大利亚。这是我首次踏上澳洲土地。大约是悉尼歌剧院和袋鼠在电影、电视、光盘'...

浮光掠影 看百年


常言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5月1日到6日,我们应邀访问澳大利亚。这是我首次踏上澳洲土地。大约是悉尼歌剧院和袋鼠在电影、电视、光盘、图片……中出现得太频繁了,所以,走了几天,并不觉得很新鲜。
5月6日,我们到了墨尔本。中午有一场活动,上午便在公园和街上随便走走。我们还上了有轨电车,体验一下当地的公共交通。车上只有司机,没有售票员。买票要自己到自动售票机上去办。这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无异于不懂电脑的人刚打开屏幕,不知所措。好在车上有热心人马上站起来帮忙指点,好一番解释,这才“化险为夷”。刚释然坐定片刻,忽然车停了,说是前面封街。下车看见警察林立,但毫无紧张气氛。有不少人携儿带女,背着水壶,乐呵呵地坐立在街道两旁。一问,才知道今天上午墨尔本要举行庆祝联邦成立百年游行,当记者的神经马上兴奋了起来。
不一会儿,有人来送为游行特制的太阳帽,白给。我也要了一顶,翻过来一看,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我乐了。一会儿又有人来送介绍游行方队的小册子,我赶紧要了一本。游行11点开始,历时90分钟。这段时间,现在成了我对澳大利亚的最清晰的回忆。
喜形于色贺百年
澳大利亚在1988年曾大张旗鼓地庆祝过建国200周年。今年庆祝的,是澳大利亚联邦成立100周年。
自中世纪“地球是圆的”这个认识渐渐被欧洲人接受之后,不少人就猜测,在南半球也一定会有片陆地。探险家为此作了不倦的寻觅。马可·波罗从东方回国之后,在游记中说马来群岛之南,尚有爪哇国,在爪哇国之南,还有一些岛国,出产香料、金玉、药材和其它贵重物品。商人爱暴利,君主重拓疆,他们就鼓励探险家去寻找神秘的南半球大陆。
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在15世纪就到过南太平洋,但与澳洲擦肩而过。1605年荷兰人詹松由爪哇乘小舟东行,到澳洲东北部登陆。这是欧洲人最早发现澳大利亚的记载。他发现那里土地荒瘠,土著人很厉害,没敢久留。
在此后的百多年里,欧洲人曾多次到那里探险,但一直没找到适合拓荒殖民的肥沃土地。直到1770年4月20日,英国海军上尉詹姆士·库克来到了澳洲东南部,见那里土质肥沃,草木茂盛,极为惊喜,便正式宣布:凡以上所发现者,均为大英帝国所占有之领土。
又过了18年,即至1788年1月26日,英国政府任命的第一任总督阿瑟·菲利普,带了一些军人和犯人共1030人,到达澳大利亚,后定此年此日为澳大利亚开国之始。
英国有把犯人流放到殖民地的传统。1776年美国独立后,澳洲便成了主要流放地。其实他们并非都是重犯。据一位史学家调查,在第一批流澳的犯人中,有一人仅偷了“一件价值3先令的缎子背心和一件价值5先令的凸花斜纹背心”。
这批后称“第一舰队”的人,成了拓荒的“开国元勋”。还有一些特殊的“元勋”,那就是随船带来的一些羊,它们成了先民赖以生存的依靠。怪不得直到今天,澳人仍十分喜爱羊,称自己是“骑在羊背上的民族”。
拓荒之初十分艰苦。头两年,第一艘和第二艘运粮船都沉没海中。直到1790年6月3日才见有船来。人们狂呼:“我的肚子可以吃饱了!我的亲人来信了!”
又经过了约70年,澳洲有了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昆士兰6块殖民地,其中5块都成立了自治政府。澳洲地广人稀,早年各殖民地之间来往不多。待到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彼此间的贸易日益频繁。它们几乎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征收高额关税,而且各地铁路的轨道都不一样宽,难以做到货畅其流。形势所迫,成立联邦的呼声越来越高,几经磨难和周折,到1901年1月1日联邦政府正式在悉尼(新南威尔士首府)成立。同年5月9日,联邦议会在墨尔本(维多利亚首府)隆重开幕。哪里作首都,颇有一番争议,最后选了堪培拉。
我们5月6日到墨尔本观看庆祝联邦成立百年游行,真是赶巧了。时近中午,街两旁已站了五六层人,还有把小孩骑在肩上的,一派节日气氛,人人喜形于色。
第一批走过来的是土著人。关于他们,我到后面再说。随后是一个名叫维多利亚的白人妇女站在彩车上,穿着18世纪英国妇女的长裙。她是维多利亚州的象征,小册子上形容她“健壮、尊严、安详”。500人组成的鼓乐队走来了,他们演奏的是澳大利亚人创作的曲子。
一个由各种牛车、福特汽车和火车头模型组成的方队走来了,他们向人们展示了交通的重要。小册子上说,由于联邦政府的成立,对关税和铁路车轨的宽度作了统一规定,大大促进了贸易。
羊群、牧羊犬和马队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巨大的奶牛模型由年轻力壮的牧民推着,他们唱着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歌曲自豪地前进。一个由18世纪的自行车组成的方队给人带来了乐趣。它们有的是独轮;有的前轮奇大、后轮奇小;有的前轮奇小,后轮奇大。它们统统由身穿18世纪服装的人骑着招摇过市。
由各民族组成的一个个方队走来了。他们中有黎巴嫩人、土耳其人、克罗地亚人、希腊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华人、日本人、越南人、马耳他人……。他们走来时,两旁观众不时发出欢呼,一定是同乡在为他们喝彩。
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方队。其中一个主题是“床上读的故事”。小册子介绍说,20世纪初,澳大利亚儿童读的都是英国童话,现在,他们主要读澳大利亚人写的故事书了。
这次游行,观众同游行者离得很近,几乎伸手可及。观众热情高,游行者也乐观自豪,两者融为一体。我读第二天的当地报纸,说有人兴奋地高呼“要么联邦,要么死亡!”我想这大约是100多年前为创建联邦奔走的人喊的口号吧。
一声SORRY沉甸甸
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一队土著人,他们簇拥着一只名为“蓬吉”的天鹰前进。“蓬吉”被土著人尊为始祖的精灵。游行的组织者说,这是“给土著人一个机会说说心中的历史故事”。
在游行队伍的中段,几名白人举着澳大利亚地图,上面只写“SORRY”(对不起)一词(下图)。原来在1835年,白人用一些镜子、剪刀、刀剑和毛毯从土著人手里“买”下了墨尔本这块土地。而土著人以为那些不过是给他们的礼物,根本就没有这笔交易。如今墨尔本早已高楼林立,白人今天当众说了一声“SORRY”。
据史书介绍,当库克船长在澳登陆时,大约有30万土著人。此后,他们被杀、被赶、被奴役。原居住在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土著人有7000多,后来屠杀殆尽。肥沃的土地都给白人占了,土著人只能到荒瘠的沙漠山野去逃生。据1950年的统计,全澳大利亚只剩下51499名土著人。近年来才恢复到26万多。
到了上世纪30年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土著人终于发出了怒吼。他们成立团体,不但在国内抗议,还到联合国申诉。他们在首都堪培拉议会大厦前面,建立了一个“帐篷大使馆”,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和权利。我5月5日参观议会时,也去拜访了这个“大使馆”。它其实是一间极为简陋的木板房,空荡荡的,里面贴了一些标语和宣传画,还有一张床,没见到“大使”。我在房门口见到一条用几种文字写的标语:“白色的澳洲有一段黑暗的历史!”读来颇觉震撼。
现在土著人的生活与原来相比已有很大改善。议会里也有了土著人代表。土著人上小学、中学、大学都给予经济补贴。凡愿出国留学的土著学生也有多方照顾。当然,土著人还有很多不满。土著人领袖布鲁斯·麦吉居斯曾愤愤地说:“白人现在所干的一切,全是在安慰他们自己的良心!”
作为一名旁观者,看到白人举着“SORRY”的牌子从大街上走过,心情是沉甸甸的。我只能说,道个歉总比不道歉好吧!
淘金后代舞金龙
在这90分钟的游行行列中,出现了两条龙。
第一条龙可称为“苍龙”了。它是1892年从中国运到澳大利亚本迪戈市的,曾参与当年复活节的慈善募捐活动。到1901年,它又大出风头。当英国约克亲王(即后来的英王乔治五世)5月9日到墨尔本主持联邦议会开幕盛典时,它又被请出来参加欢迎活动。这条苍龙现在安卧在本迪戈金龙博物馆里,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古老的龙王”。为了让这条苍龙参加这次百年游行,足足花了一年时间修理整容。我看见今天舞这条龙的,不但有华人,还有十分魁梧的白人,但也穿着中国传统的对襟黑衫,束着白腰带,很神气。
第二条龙相当漂亮,金光闪闪,显得很年轻。它是由“澳大利亚佛光国际协会”奉献的龙。在龙的四周有来自亚洲各国的人,穿着民族服装,有的戴着太阳镜,跳着轻快的舞蹈。组织者说,这体现快乐与和谐,一起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澳大利亚。这条龙后面有越南、柬埔寨人的一辆彩车,车上有一条木船,船上有几个大字:“谢谢你,澳大利亚。”
中国人最早什么时候到的澳洲,现在说不大清楚。作为劳工,最早是在1848年,一个名叫詹姆士·德地的商人,从厦门运了100名成年人和20名儿童入澳,卖做苦力。1851年澳洲发现了金矿,很快出现了淘金热,来澳华人猛增。到1855年,已达1.7万人。此时,白人中出现了排华风潮。上面说到的本迪戈市就曾发生过驱华暴力活动。
后来对华人入境有了严格限制。但白人蛇头不肯失去赚钱机会,便把华人先偷偷送到南澳偏僻处登陆,让他们长途跋涉几个星期才进入矿区。到1857年,华人已达25424人。华人除淘金外,大多务农、做工、当仆役、制家具和做小买卖,生计艰难。其中也有少数致富的。过去上海最有名的永安、先施百货公司,就是澳洲华人的资本。
澳大利亚第一届联邦议会1901年在墨尔本举行,就正式实行“白澳政策”,明确宣布“澳洲者,白种人之澳洲也”。华人入澳从此难上加难。近20年来“白澳政策”有所改变。越来越多的白人认识到地处亚洲附近的澳洲,必须同亚洲保持友好关系,移民政策也有所放宽。目前华人华侨约有40万人。
我听说前不久有一批已不大会讲汉语的淘金华人后代,学着先辈的样子,挑着担,背着行李,从海边长途跋涉,餐风宿露,走到废弃的矿区,颇有点“重走长征路”的味道。我想,夜深人静,望着满天星斗,他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慨。
和睦相处建乐园
时代不同了。澳大利亚今天已是一个发达国家。从悉尼的海滨(上、中图)到墨尔本的高楼大厦,都给人一种富足的印象。我站在人行道上,看我周围的白人和亚洲人,都对游行队伍欣欣然。其实,200多年前,谁是澳大利亚人呢?今天,一种认同感已占了上风。虽然主张“白澳”的还大有人在,但毕竟不敢那么明目张胆了。
我手中的小册子在介绍一个主题为“保留文化传统”的方队时说:“保留和复活文化传统,是为了一起融合进现代生活方式。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自豪我们是谁。我们的孩子将永远自豪他们是谁。”
在这短短几天中,我们会见了不少华人朋友,见了都很亲热。“看君已作无家客,犹是逢人说故乡。”他们有从大陆去的,有从港澳去的,也有从东南亚各国去的,谈起来,既爱中国,也爱澳大利亚。有的人到澳时身无分文,今天已创出了大小不等的事业。有的已当了议员。他们组成了一些同乡团体,竟然还有一个“老三届联谊会”。他们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出人出力出钱,至今谈起来,还是那么神采飞扬,津津乐道。
游行压尾的,是一个名为“未来”的方队,各民族人一起高唱“未来之歌”:“同声高唱/‘蓬吉’翱翔//带我前往/新的康庄/圣歌回响/带我前往……”
游行结束,人们拥上街道,人流滚滚。我置身其中,忽有一番感慨:飞机越来越快了,地球越来越小了,人口越来越多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没有别的选择,人类只有和睦相处,才有美好的未来。祝愿各文明之间少一点碰撞与争斗,多一点理解和融合。
或许,澳大利亚这个移民国家,能为大家先提供点成功经验?【注:】【注:】【注:】【注:】【注:】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