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七年机遇 七年考验 中国申奥成功后面临挑战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7-19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七年机遇 七年考验 中国申奥成功后面临挑战 拉美社:申奥成功仅是实现强国梦的一个台阶,通讯、交通、环境……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拉美社北京7月17日电'...

七年机遇 七年考验 中国申奥成功后面临挑战


拉美社:申奥成功仅是实现强国梦的一个台阶,通讯、交通、环境……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拉美社北京7月17日电】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仅是中国为成为世界强国而进行的长征途中的一个台阶。
20年前,中国政府对该国的长期发展战略进行了规划,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起步。中国到21世纪中叶将步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由于中国国土广袤,这也是一个实现起来很困难的目标。但中国的许多领域将广泛超越这一目标,使该国在各个方面名列世界前茅。
中国及其首都北京为主办奥运会而做的承诺,也将成为中国宏伟发展计划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举办奥运会将加速中国的发展。最近20年,北京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宽阔的街道上无论白天黑夜都奔驰着各种车辆,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壮观的高楼大厦。尽管如此,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奥运史上最精彩、最出色的一次盛会,北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在一个移动电话几乎已经成为千百万人民普通用品的城市,为了使将来采访奥运会的记者能够得到方便、快捷、可靠的通讯条件,电信业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北京在交通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城市的地铁网已经开始更新和扩建,而且一些类似的交通网也在筹建之中。
北京最大的问题是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市规模扩大了,许多工厂的所在地以前是郊区,而现在却成了市区。这些工厂污染了市民们呼吸的空气。
到2007年,即举办奥运会的前一年,这些工厂将搬迁到别的地方。同时,城区一半的面积将被树木和草坪覆盖,所有的固体垃圾和90%的污水将得到处理。
为了减少居民和企业对高污染的煤炭的使用,北京将不间断地进行天然气输送网络的建设。天然气最终将取代煤炭。
对此要投入巨额资金。仅为了改善环境,北京市政府就计划从1998年到2007年投资120亿美元。没有几个城市舍得为改善环境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
也许,北京最让人感到放心的是对奥运村和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
除了中央政府承诺提供的巨额资金支持,北京还拥有中国人民传奇般的勤勉和努力。他们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巨大而复杂的建筑工程。
阮次山:所有大国应享有的地位,中国现在全有了。应保证给予企业界最需要的“信心环境”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7日文章】题:申奥成功后面临的挑战(作者 阮次山)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中共及中国人大也处于换届之际。此时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并且在年底又将进入世贸组织,象征着中国无论在官式,在民间层次,都进入国际社会的主流。不仅执政的中共当局为之喜悦,民间人士也因此自豪。毕竟,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国终于在国际上扬眉吐气,所有大国应享有的地位,中国现在全有了。
对中国大陆而言,这届奥运会无疑会带给中国一种蓬勃的经济生机,因为,一般预料,中国大陆在今后七年,必定力求社会、政治的安定,由于中国具有庞大的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势头,若能保证七年安定,对于外资及国内发展都会形成企业界最需要的“信心环境”,因此,极有利于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
有些海外异见人士宣称,中国投入巨额经费在北京奥运活动上,将使其他地方的经费、收益短缺。这种说法在经济上并不正确,因为,北京的巨额奥运开支,在中国将引发通货的流通,北京的奥运经费不会只在北京流通,其采购、人力资源开支,也直接引发全国的商机,拨出的巨额建设经费,会燃热各地方相关的企业,因而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只要今后七年中国中央政府不紧缩教育、社会的开支,为奥运会所开支的每一分钱都会有效益。
但是,值得中国当局警惕的另一种挑战是:如何避免在争取商业赞助时,不要“吃相难看”,过于商业化。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获利后,奥运当局已不认为主办奥运有盈利是可耻的事,但是国际上也不希望奥运办得过于商业化,这方面的掌握,值得中国当局思考。
法国友人:应以更有说服力的姿态,让奥运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窗口
【法国《欧洲时报》7月17日文章】题:北京:法国友人的衷心祝贺
法国著名科学家迪悦来(巴斯德研究院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此次成功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我所看到的北京近年的发展、变化说明她主办2008年奥运会当之无愧。听说北京以“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为目标,这更增加了我的信心。希望北京致力于环境的改善、科技的进步,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以更加有说服力的姿态迎接奥运的到来。
法国著名建筑师夏邦杰(上海大剧院的设计者):北京主办奥运将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窗口,使大批外国人了解中国。显然,尽管中国对外开放了很长时间,但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仍然有限。这也将是中国发展基础设施与外国进行商业交流的极好机会。
但当今世界体育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体育变成了一种文明,一种广泛交流的工具,体育不仅促进经济,也促进人们设想去改变生活,促进人的自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北京主办奥运的象征意义非常重要。
建议中国政府和地方政府抓住这个机会,大力投资,利用建筑方面大有发展的空间。建筑的更新,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我希望在此领域与北京继续合作。
《宇宙报》:国际奥委会投了中国的信任票,但中国人必须证明,他们的意志和能力到底有多大
【委内瑞拉《宇宙报》7月15日文章】题:中国面临消除疑虑的重大挑战
中国面临的挑战将不仅仅限于平息那些指责它践踏人权的抗议声音或政治独裁。现在,随着它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中国必须向世界证明,它有能力光明正大地夺得更多奖牌。显然,这个亚洲大国希望在七年内证明自己的胜利,问题是它是否真的有能力得到这块金牌。
国际奥委会投给中国的信任票,不仅深信中国向现代化开放,同时也认为中国将面向2008年奥运会对运动员们进行干净的、无可指责的训练。
七年内,中国将令全世界关注。中国人必须证明他们的意志和能力到底有多大。
澳大利亚:我们办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北京要花钱向我们买经验
【香港《南华早报》7月16日报道】昨天,澳大利亚在庆祝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的同时,准备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澳大利亚举办“世界最好的奥运会”中所获得的经验卖给中国。
已经有几家澳大利亚公司在协助策划、建筑、环境和后勤服务方面与北京签订了重要合同。
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的许多官员,包括首席执行官桑迪·霍尔韦,作为顾问积极参与了北京申奥策划。
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开幕式和闭幕式策划专家的澳大利亚人非常愿意与中国分享他们的知识——条件是价钱合适。
澳大利亚人在策划巴塞罗那、亚特兰大,以及去年的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方面都担任过顾问。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把去年的悉尼奥运会描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奥运会。
澳大利亚环境部长罗伯特·希尔说,中国已经用掉了120亿美元环保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澳大利亚是受益者之一。随着北京寻求改良其排污系统,降低车辆废气排放量,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很多参与悉尼奥运会的公司都与中国签订了重要合同。
《日本时报》:存在不足并非是中国特有的问题,但腐败现象和伪劣产品等是否会导致付出代价
【《日本时报》网站7月17日文章】题:中国的奥林匹克胜利
在星期五投票前对奥申委进行公开提问期间,人权问题甚至没有出现。挑选主办城市的主要标准不包括这类问题,但是国际奥委会官员承认:委员们私下讨论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国际奥委会是在赌博:给予北京主办权是保护中国人权的最佳办法。
中国奥委会承认中国的人权记录并非无懈可击,但它认为举办奥运将促使中国朝着世界标准迈进。此外,北京在准备奥运方面还面临着其它较为实际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北京为奥运做的准备。奥林匹克村的部分设施和一部分场馆已经修好,但大部分还没完成。从现在起到2008年,中国至少需花费200亿美元,也就是大约相当于北京一年经济产出的一半,才能完成彻底改变北京的计划。
北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与环境有关。北京将开支120亿美元以上,修建20个大型项目,“用以将这座城市的环境状况提高到国际标准之上”。这一遗产将在奥运会之后长久地保留下去。
项目规模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尤其是能否按时完成。由于缺乏透明度,中国经济已经受到削弱。奥运将产生多少腐败现象、伪劣产品是否会导致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些都是重要问题,但有必要强调它们并非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鲍威尔:北京将处于国际社会的监督之下,奥运会也可能成为限制北京的一个因素
【《今日美国报》7月17日报道】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今天说,中国当选2008年奥运会主办国将使北京处于国际社会“7年的监督之下”。他说,这将会促使中国共产党政府朝着更加开放和民主的目标努力。
鲍威尔在接受《今日美国报》近1小时的采访时说:“我希望他们知道他们得到了什么。只要北京出现问题,使国际社会对北京产生不好的印象,奥运会就会成为限制北京的一个因素。”
鲍威尔这番话是北京申奥成功后布什政府首次较为详尽的反应。此前,布什政府没有对北京申奥表明立场,但要求国会不要通过反对北京申奥的决议。
鲍威尔将于下周访华,为布什总统10月访华做准备,这是鲍威尔本人自80年代中期以来首次访华。
鲍威尔说,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前的时间里,中国领导人“将看到加入世贸组织的好处,将看到入世对促进中国经济自由化的帮助”。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