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地雷·石块·中国军人 黎以边境:撤军一年之后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7-12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地雷·石块·中国军人 黎以边境:撤军一年之后 初夏的一天,我们驱车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出发,向其南部边界驶去,这已是我第二次去那里采访…… 去年6月,我作'...

地雷·石块·中国军人 黎以边境:撤军一年之后


初夏的一天,我们驱车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出发,向其南部边界驶去,这已是我第二次去那里采访……
去年6月,我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曾专程采访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记得当时我也是开车去的黎以边界,不知是由于道路崎岖,还是车况不好,开了半天才到。如今,路况比以前好多了,坑坑洼洼的地段已不多见,大多铺上了沥青。尽管南部多为山路,但开着新买的车,我感觉就像在平原上奔驰,只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抵达了目的地。
路边的野花不敢采
沿途道路两旁的山丘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山花,争奇斗艳,非常好看,真想停下来采上几朵,但又不敢,因为不时可以看到路旁插着一块块小牌,上面用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和英文写着“小心地雷”。
以色列在占领期间和撤军时,在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埋下了13万颗地雷。据黎巴嫩扫雷组织统计,二十多年来,已有一千多人被地雷炸死,另有一千多人被炸伤。当地老百姓形象地说,以色列并没有完全撤出黎巴嫩南部,每一个地雷犹如一名以色列士兵,就在我们去边界的前几天,有一位牧羊人去山上放羊,不小心踩响了地雷,当场炸死。
扫雷是黎巴嫩南部战后重建面临的一大难题。为寻求国际支持,5月21日在贝鲁特举行了援助黎巴嫩扫雷国际会议,成立了国际扫雷小组,正式拉开了扫雷的序幕。由于以色列撤军后只交出不到一半的地雷位置图,扫雷难度极大。黎巴嫩国防部长赫拉维估计,如果国际社会给予大力支持,黎巴嫩可望在三四年内完成扫雷工作。如果仅靠黎巴嫩本身的力量和少数国家的援助,扫雷工作将持续15—20年。
“蓝线”后面的中国军人
沿着黎以边界驱车慢行,看不到象征黎巴嫩主权的正规军,只有少量的治安军,因为黎巴嫩政府认为以色列没有完全撤出南部领土,因此不愿派政府军充当以色列的“边界卫士”。 在黎以长达1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上,驻扎着5000多名联合国维和部队官兵和观察员,担负着巡逻和维和使命。我们每走一段就看到一辆辆挂着联合国蓝旗、印有“联合国”标志的天蓝色吉普车沿着联合国划定的“蓝线”巡逻。
在联合国观察员中,有4名中国军官。他们身穿迷彩服、佩戴联合国徽章、头戴贝雷帽,威武雄壮,他们担负的任务是观察和报告黎以边界所发生的一切事件,特别是双方有无越界行为。由于他们的任务是观察和报告,所以不携带任何武器。
我们来到他们的哨所,这座两层小楼建在一个高地上,墙体用钢筋水泥砌成,还有一个地下室,一般炮弹穿不透。院子里除有普通巡逻车,还停放着一辆防弹吉普车,车门足有几百公斤重,我试着转动方向盘,就好像握着一个大铁疙瘩。院门由一条军犬守卫着。哨所离“蓝线”只有一二百米。站在楼顶上可以看到对面几百米远的山顶上有一只固定的热气球。中国观察员告诉我,这是以军的“高空观察哨”,上面挂着红外线摄像仪,昼夜24小时密切注视着边界黎巴嫩一侧的一举一动。
由于真主党有时扮成联合国观察员越界袭击以色列,因而引起以色列边防军的高度警惕。观察员老陈谈起,有一次他差点被误认为是真主党游击队,他们在巡逻路过以色列哨所时,以军士兵远远地用怀疑的口气问他,“你喜欢真主党吗?”老陈想了想回答说:“我喜欢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这样既不得罪真主党,又打消了以军士兵的疑虑。
法蒂玛门紧紧关闭
出了联合国观察员的哨所,我们来到了黎以边界中部的法蒂玛门。这本来是黎以边界的一个关卡,在以色列撤军前是开放的。撤军后,以色列就关闭了这一关卡,用水泥板将大门封死,并在大门旁修建了一座坚固的碉堡。
以色列撤军一年来,这里成了黎巴嫩南部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了众多黎巴嫩人和外国游客,还有不少新闻记者。大多数黎巴嫩人来这里是为了探亲访友,因为在以色列占领期间,他们不能随便来到边界,但也有一些真主党支持者来这里示威游行,寻衅闹事。
当我们离开法蒂玛门的时候,看到几个怒气冲冲的年轻人一面向以色列哨所扔石块,一面嘴里骂骂咧咧,骂以色列士兵是“畜生”,进行挑衅。我问这些年轻人这样做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石块根本砸不着躲在掩体里的以色列士兵。他们说这样做只是发泄他们心中对以色列占领的不满。我本来以为以色列士兵要还手,但透过掩体的小窗口,我隐约看到以色列士兵似乎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可能是司空见惯的原因,以色列大兵对这些青年的卤莽举动付之一笑。
阴云密布萨巴阿农场
离开法蒂玛门,我们继续北行,很想去实地采访黎以冲突的焦点——萨巴阿农场,但前面是军事禁区,不能再前进了。我们只好站在高地上,透过铁丝网,远远看到了萨巴阿农场的轮廓。
萨巴阿农场位于黎巴嫩、叙利亚和以色列3国交界处,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以色列在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中占领该农场至今。以色列不愿交出萨巴阿农场,除了战略地位重要外,还因为它在该农场建立了两个滑雪场,据说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实际上,萨巴阿农场是以色列与真主党发生冲突的导火线,真主党以领土仍被占领为由,时而对该农场的以军阵地发动袭击,并绑架了3名以色列士兵,试图以此交换被关押在以色列的黎巴嫩战俘。作为报复,以色列不仅空袭和炮击黎巴嫩边境村庄,还轰炸了在黎巴嫩的叙利亚军事目标。
近来爆发的导弹危机,使得本已紧张的局势更加剑拔弩张。根据以色列军事情报部门掌握的最新情报,伊朗通过叙利亚领土向真主党运送了“黎明—5型”导弹等武器,并派遣革命卫队潜入黎以边境地区,在边界沿线的20个阵地上部署和安装了导弹发射架。这种导弹射程50英里,可以打到以色列北部重镇海法等地,对以色列的北部安全形成了巨大威胁。
虽然美国、俄罗斯和欧盟最近派特使劝说有关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黎以爆发新的大规模冲突,但3方外交斡旋没有取得进展,黎以边界局势依然紧张。
图片:
1、题图:由铁丝网构成的黎以边界(摄影 刘顺)
2、作者在联合国哨所的防弹车前采访中国观察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