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港商阿穆尔河畔创业记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1-07-10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港商阿穆尔河畔创业记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6月20日报道】题:中国人在阿穆尔河畔建起了香港(记者 加林娜·米罗诺娃) 楼道上是一滩殷红的血迹,这当然'...

港商阿穆尔河畔创业记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6月20日报道】题:中国人在阿穆尔河畔建起了香港(记者 加林娜·米罗诺娃)
楼道上是一滩殷红的血迹,这当然不是来自动物,因为厂区里严禁饲养猫狗。人们对此早已处变不惊:准是又有人拳脚相向了。果然,一对母女厮打起来,扭作一团。旁人上前相劝,却被剪子戳伤。伤员迅速得到治疗,围观者也忙不迭地回到缝纫机前,热闹归热闹,但任务铁打不动,需要完成……
这是发生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城市比金的一家服装厂的一幕。看过厂区后,地段民警铁木尔不禁啧啧惊叹:“这里的工人可真不少!”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女工端坐在机器前,抓紧赶出手中的活计。
一年半以前,香港商人比利先生出现在比金街头。此前,为了替自己的服装厂选址,他走遍了远东各大城市。后来,有人建议他到比金看看。那里曾是远东的纺织中心,但如今只剩下一具空壳。市长的热情令比利有些受宠若惊,他决定留下来。同时,他还许诺为降低当地的失业率尽一份绵薄之力,工厂的规模初定为2000名员工。
市政府信誓旦旦地说:“我们保证提供劳动力。我们的就业市场上正好有2000名闲置人员。”然而,头头们很清楚,就业市场上的大部分人无所事事惯了,并非是想找份工作安心干。然而,告诉香港富商这一情况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能对此讳莫如深。
起初,比利只想招年轻人,认为他们手脚麻利,学新东西比较快。谁知却迟迟招不满人。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也跑来凑热闹,他们并不想工作,只是想从这里得到一张写明“人员已招满”的纸条。
当时,市政府已开始对那些游手好闲的失业者动真格的了,取消了50多人的失业补贴。但由于联邦法律有明文规定,又不能过于严格,所以,开工8个多月了,这家装备着最新设备的新工厂所招的员工竟然不足500人。
最头疼的莫过于比利。他将手下最强悍的干将都带到了俄罗斯。这30名技术人员经历都很坎坷,靠在服装厂里干脏活累活起家的。
起初,俄罗斯工人对他们非常不友好,不正经干活,却跑来跟中方理论一些无聊的问题,甚至声嘶力竭。眼看着宝贵的时间、大把的金钱就这么白白流走,中方人员痛心不已,有人甚至为此大病了一场。
比金人拿高薪的梦想没能实现。“你们还不是熟练工人”,中方人员亲自坐到缝纫机前,开始操作,他们娴熟的技艺令人心悦诚服。
“真快!”
“两年后你们也能练成这样。”
然而,工人们对此表示怀疑,惊叹之后,他们又开始抽烟。许多人已经无法适应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他们习惯于靠政府发放给子女的补助和当小工勉强度日。
精明的中国人为提高工人积极性费尽了心思。他们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奖金,如全勤奖、质量奖、工作积极奖……这几项奖金加起来是工资的两三倍。老板对工人从不吝惜赞美之词:聪明、热情、不贪婪……听起来格外受用。然而,当地的电台却一口咬定,中国人是在剥削当地工人。新人进厂时,总免不了怯生生地问上一句:“你们这里不打人吧?”
在我前去工厂之前,有人说,工人们肯定是怨声载道。然而,在车间里,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面部平静。有人告诉我,在这里工作是苦了些,但总的说来还不错。
有一次,任务完成后,大家非常高兴:“找地方玩玩吧!”
为此,中方管理人员专门开会商量,最后决定去舞厅。全厂职工倾巢而出,又唱又跳,脸上写满了快乐:因为生活正在一天天变好。
图片:
比金市市长根纳季·克科奇(右)与香港商人比利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