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闻》五月十日报道】题:初访梅县客家人(记者加藤千洋)
在中国的十亿人口中,有一支被称为“客家人”,他们属汉族,祖籍中原。客家人的祖先,当年由于异族入侵和战乱频仍,向大陆的南部迁徙,不管走到哪里,都被人叫做“外来人”或“不受欢迎的客人”,不知不觉中被冠以“客家”之名了。
然而,客家人中人材辈出,诸如: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中国革命之父孙文,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常委叶剑英,小说《慕情》的作者韩素音,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等。
广东省梅县是客家人集中居住的地方。从今年春天开始,这里对外开放。梅县市周围是千公尺上下的群山,当年定居在山间洼地的人们为了保卫自己和互相关照,建起了独特结构的大型联合住宅。这种称为“围屋”的建筑至今犹在,研究人员称之为“环状住宅”。梅县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有“海外关系”,即有华侨亲属。该市人口七十二万,梅县出身的华侨有六十二万人,分布在四十多个国家里。梅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男子外出挣钱,妇女在田里劳作的习俗。客家妇女以勤劳能干著称,没有缠足习惯,这在汉族中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正在不断变化,华侨现在正陆续回国。梅县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叶金平说“落叶归根”。年事已高的华侨思乡情切。开放政策已确定不变,今后华侨返归故里的将进一步增多。
【香港《经济导报》五月二十七日一期报道】香港地下铁路港岛线由柴湾至金钟段于五月三十一日通车。至此,本港的地铁系统全长达三十八公里。
港岛线于一九八○年底获当局批准兴建,沿线共有十四个车站。
港岛线兴建是三线中工程最复杂的,沿线的土质多样化,包括填海土壤、海底冲积物、腐化花岗岩及硬土等。隧道工程在狭窄的道路及毗邻建筑物的路面下进行。沿线隧道离地面的深度亦因地而异,西面的隧道离地面达三十五米深,而在东面柴湾部分则是架空建造。
【香港《百花》杂志五月二十六日一期报道】香港荃湾地铁支线自一九八二年五月启用后,已广为市民所使用。
在万众期待下,新建造的地铁港岛线,由柴湾至金钟沿途各站于本月三十一日开放通车,给本港市民带来更多方便。
由于港岛线的大部分地铁站,要通过港岛最繁忙的交通要道,所以建造方法,须尽量减少对路面交通的干扰。为此,车站月台都以钻挖隧道法建造,而售票大厅,则设在邻近的物业之内。其中的几个车站,更是别具特色。如港岛线的终点站“柴湾站”,是一个架空车站,有三层楼高,售票大厅在第一层,月台设于第三层,车站下面有巴士站和出租汽车站,车站末端还设了一条一百米长的行车道,用作车务调动。
又如位于康山底下的“太古站”,是在东南亚最大的石洞内建造的。售票大厅就设在石穴的中层,下层是岛式月台。该站可算是车站与物业综合发展的典型例子。车站入口通过发展中的康怡花园商业中心,连接邻近的住宅区,包括南丰新村和太古城。
再如港岛线最深的地下车站,共有七层,最底层的月台,离地面大约有三十七点五米,其两层为地下商场,一层为售票大厅,两层是机房,两层作月台。
还有“炮台山站”内,设有全港岛线最长的扶手电梯,连接了售票大厅层与隧道层。
以上所举各站的特色,构成了港岛线地铁的独有一面。有人将地下铁路称为“地下城”,现在港岛线大部分地铁站开放通车在即,日后市民在乘搭地铁之余,大可自行领略一番“港岛地下城”的风光哩。
美联社莫斯科五月十四日传真图片:以建筑和整洁闻名世界的莫斯科阿尔巴特地铁车站本周通车五十周年。
慕尼黑市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傍依多瑙河支流伊萨尔河,是联邦德国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进入慕市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交通十分发达。交通工具种类很多,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大类:地上有私人轿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出租汽车等;地下有地铁和快车(一种在市区内地下行驶,到郊区后在地面行驶的快速列车)。地下和地上的交通线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互相连接,四通八达,组成了从市中心向外辐射的三个环状交通网络。
市区内有大小街道六千五百多条,大小路口都安装了交通信号灯、街道名牌和指示牌。交通信号灯用电子装置控制,每半分钟变换一次信号,因此,交叉路口没有警察指挥,当然也就看不到交通岗亭。只有为数很少的警察在事故现场或施工地段指挥交通,他们身穿红白杠相交的安全服,白天站在道路上十分显眼,夜晚衣服上的白色杠会发出荧白色的光,驾车人能清楚地看见警察。
严格的交通法规是保证慕市交通秩序井然的重要因素。警察使用现代化的检测仪器和手段,使驾车人不敢轻易违犯交通规则,因为即使不被警察当场抓住,事后罚款通知单照样会寄到你家中。巡逻警察若发现违章乱停的车辆,轻者,在其雨刮器下夹一张罚款通知单;重者,把汽车拖走,这一来车主的麻烦就可想而知了。在慕市,行人穿越街道时必须走人行横道线,而且要看准信号灯,因为汽车多如流水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事故。绿灯亮时行人可安然通行,汽车在这时总让行人先走,绝不会抢道先行。
市区内较宽的路面和圆形广场均画有白色的分道线和指示箭头,驾车人根据自己的车速和去向择道行驶,互不妨碍。在没有分道线的道路上则禁止超车。
慕市要求每个驾车人及其车辆参加保险,这样一来当发生事故时,保险公司就成了你的救星,减少了许多现场处理的麻烦。
在城市里建造汽车停车场是个棘手的难题。慕市的机关、大型商场、博览馆、影剧院等公共设施把停车场建在地下,里面有安全指示标牌和安全通道,防火分隔门、墙等,还装有自动报警、水喷淋灭火系统等装置,人和车在里面都较安全。最大的停车场有好几层,可停放几千辆轿车。
慕市的高速公路宽阔平坦,四通八达。每边划分三股道,路右边行驶低速车,中间行驶中速车,左边行驶高速车。目前,世界各国的高速公路均限速行驶,在联邦德国则可以尽情地开。高速行驶的车速可高达每小时一百三十公里以上。由于车辆多,车速快,交通事故也就多。为能及时报警,公路两边每隔一千米左右竖一根一人高的黄色立柱,上面安有一部黄色的报警电话,一旦发生事故可迅速通报警察局和消防出动中心。
【香港《广角镜》月刊五月号文章】题:看“威猛”乐团在北京演出(作者黄有光)
英国“威猛”乐团在北京、广州演出,轰动一时!这是中国首次让西方流行乐队演出,我们从中可看到什么问题呢?一张门票半月薪这次北京演出的门票是人民币五元,相当于普通中国人半个星期的工资。而在演出的前一晚,“黄牛”在王府井大街兜售门票,竟卖到二十五元一张。人们愿意花这么多的钱(对中国人而言)去看这场演出,不见得是对该演出有什么高度的评价,而是一方面因为“初尝禁果”,有很大的好奇性和吸引力,另一方面能一睹西方名乐团,被认为是一种荣耀。民间音乐何处寻?“威猛”的演出使我联想到中国民间音乐的问题。在五十年代,中国拍摄了一部题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电影,有根高的艺术水平,也出口许多民间音乐的唱片,如由黄虹主唱的云南民歌、周小燕的歌曲等,听了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六十年代的影片《画中人》,其音乐之优美也是一绝。文革时代不必讲,但这十年来,不知是因为我远隔他乡而无缘欣赏,还是其他原因,未闻中国音乐上的绝招。去年我到中国访问时,在香港、广州、北京花了许多时间,找不到云南民歌的录音带。我想象黄虹、周小燕等人这么优美的歌曲,即使是几百年后都应该有听众,怎么一二十年后已经买不到了呢?外国月亮比较圆中国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给外国人欺侮了百多年,一方面形成强烈的排外心理,另一方面形成严重的自卑感。这两种心理都很要不得。在未开放时,排外心理表现比较厉害;开放后,则主要是以自卑心理为基础的“外国月亮才是圆的”之观点,甚至表现为一些媚外的作风,看轻本国的事物,看不起自己的同胞。一切东西,尽可能买外国货,不管是否品质真的好。
我去年到中国访问之前,一个国内亲友,写信叫我带一些外国香烟回去,因为“国内现在流行送礼以外国香烟为高尚”。但是我连一支香烟也不带去。我并不是主张国人只用国货,不买外国货。这是违反国际分工原则的。有些产品,外国生产成本比较低或品质比较好,也就是说外国有较高利益的产品,中国应该买,而中国又把自己有较高利益的产品,卖给外国。这样交换的结果,大家得利。
我反对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心理,一切唯外国是尊。中国货有许多是价廉实用的,国人应该购用,不必拼命找买外国货。我身在千里之外,家中也有不少中国货,包括一些电器。如果是价钱品质相似的中国货与他国货,应该买中国货,至少不要因为不是外国货就妄自菲薄。如何消除崇洋心理?现在实行开放政策,引进许多外国的东西,如果能够正确对待,这是一件大好事。我担心的是“唯外是尊”心理使许多人把自己文化的精华弃而不顾,花钱花力去学外国一些不一定适合中国人的东西。解决的办法当然不是停止开放,因为这会回到固步自封,比洋化还更糟的局面。但第一,应该通过教育、舆论与领导人的示范,使人民消除祟洋的心理。第二,在开放的同时,要提倡自己优良的东西,要让本国人民有更大的自由去创造出各方面的成绩。在准许“威猛”在中国公演的同时要提倡中国民间音乐。我希望不久之后能听到黄虹、周小燕、《画中人》等以前之杰出音乐,希望将来创造出更好的中国作品,使她在中外飘扬!
据塔斯社三月二十四日报道,现在,苏联有九个大城市——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巴库、第比利斯、哈尔科夫、埃里温、塔什干、明斯克——的居民可享受地铁服务。到今年年底,高尔基和新西伯利亚城的地下铁道将接待第一批乘客。另外,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古比雪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三个城市的地铁也在全力以赴地建设。
将来,苏联每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都会有地铁。现在,苏联地铁每年的客运量是四十多亿人次。
(薛林)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