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4年5月3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4-05-0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里根在阿拉斯加发表讲话说: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给他留'...

    【路透社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五月一日电】(记者:拉尔夫·哈里斯)里根总统今天说,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同他一样希望加强中美友谊和为世界和平而努力。
    里根按时从上海抵达这里后几小时,同阿拉斯加地方上的领导人共进午餐并发表讲话。他在事先准备的讲稿中说:“中国人民为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加强合作的真诚愿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说:“‘我代表所有美国人民向他们表示……我们致力于一个比较和平和繁荣的世界。我对他们说,我们迫切希望象朋友那样相处和做生意。我发现,我们所到之处,中国人民恰恰也都有这种情绪。”
    白宫官员说,中国一方面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谋求缓和同莫斯科在意识形态和边界争端上存在的紧张关系,一方面对“霸权主义”——北京对苏联扩张势力所采用的措词——保持警惕。
    里根说,他在北京会谈时,为他加强军事力量作了辩解,说这种做法是为了扭转他的政府认为前几届政府忽视防务的情况。
    他声称:“我们宁愿同苏联人谈判(武器控制)协议,而不愿制造新武器。”
    但是他又提到苏联中断限制欧洲中程核导弹和减少战略武器会谈一事,说:“苏联人离开了谈判桌,我们不能同空椅子谈判。”
    里根坚持其反对中美洲左派游击队的政策。
    里根说:“在中美洲,我们的朋友不仅在为民主奋斗,他们还在为自己的生存同尼加拉瓜在苏联支持下玩弄的强权作斗争。”
    里根早些时候在阿拉斯加大学讲话时说,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让国家控制的经济搞一些自由经营,他对此感到鼓舞。他说:“这种刚开始注入的自由市场精神已经使中国经济活跃起来。”
    他说:“我设法向他们解释美国是什么样的国家,我们是什么样的——向他们说明我们信仰上帝,我们热爱、真正热爱自由。除非他们了解这些东西,否则他们永远不会理解我们。” Ujc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北京五月一日电】亚洲国家今天在庆祝劳动节的时候,要求实行经济改革、改善生活条件,要求妇女享受同等权利,以及进一步保护饱受剥削的童工的利益。
    在中国,在首都北京放了焰火以示庆祝“五一”劳动节。中国还呼吁同台湾实现统一并要求人们接受目前进行的经济改革。
    自从文化革命结束以来,在北京放焰火还是第一次,也是人们盼望已久的。跟过去一样,焰火是在工人体育场放的。
    分析家们指出,要求统一的标语口号虽说是历年国庆和新年活动中都有的口号,但是这次却有些异乎寻常。他们指出,这一口号是在美国总统里根对中国进行访问的最后一天提出的。
    与此同时,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中共政治局委员倪志福昨天号召中国工人和他们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同志”为争取台湾与中国大陆重新统一而斗争。
    他还敦促他们帮助中国收回香港的主权,同时保持这块资本主义飞地的“繁荣和稳定”。 Ujc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北京五月一日电】中国五月一日指责越南在局势紧张的中越边境发动入侵,并警告河内立刻停止挑衅活动,否则只能“自食恶果”。
    中国措辞强硬的警告是在里根结束对中国的六天访问时提出的,它是以党报《人民日报》的评论的形式发表的。
    一位西方外交界人士指出,几周来,北京和河内之间的宣传战一直在升级。他说:“既然里根已离开现场,如果中国使战斗升级,我是不会感到意外的。”
    一九七九年中越边境战争就是在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美国一周以后发生的,在那场历时一个月的流血战争以前,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宣传战。
    《人民日报》的评论称河内关于中国军队曾侵入越南领土之说是谎言。
    评论说,越南人挑起边界冲突的“阴险目的”之一是要转移人们对河内在泰柬边境向北京支持的叛乱分子发动的旱季攻势的注意力。
    越南驻扎在多事的中越边境的军队估计有六十六万人,相当一九七九年中越战争时的八倍。中国守卫边境的军队大约三十万人。一位西方外交人士说:尽管中国向边界地区调去了地面支援作战飞机,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有任何重要的军队调动。 Ujc品论天涯网


    【美国《纽约时报》五月一日专稿】题:看来莫斯科松了一口气,副题:克里姆林宫似乎为美国在中国收获不大而感到高兴(约翰·伯恩斯发自莫斯科)
    这里的西方外交官们说,看来使克里姆林宫暗中感到松了一口气的是,里根在这次访问中国期间,尤其是在他怂恿中国采取更坚决的反苏态度的努力中收获并不大。
    同尼克松一九七二年访问北京时一样,在里根的这次访问中,俄国人对于自己在莫斯科—北京—华盛顿三角关系中的地位表现得比较镇定自若,虽然正象预料的那样,苏联对里根此行的报道一直持敌对态度。外交官们说,看来,北京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多少增加了克里姆林宫对这个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初步信心。
    塔斯社关于这次访问的报道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里根访问北京的主要目的除帮助自己重新当选外,就是进一步推行他的反苏运动。塔斯社暗示,在这方面,这次访问远没有达到里根总统和他的顾问们的目的,即使里根在他同中国领导人会谈时能找到某些同他的态度一致的地方。
    在苏联政府对里根访华没有发表任何正式评论的情况下,塔斯社的报道在这里受到密切注视。最有权威的一些刊物,包括党报《真理报》,也只是通过刊登塔斯社的消息向读者介绍里根访华的情况,而避免直接作出评价。 Ujc品论天涯网


    【日本《东京新闻》五月一日社论】题:“求同存异”的美中新关系
    美国总统里根乍暖还寒时节对中国的访问在“冷静的友好”中结束了。
    美中两国首脑开诚布公地表明了相互不同的立场,这有利于今后两国关系的发展。
    如果仅拘泥于具体的成果,大概也可以认为两国合作对中国更有利。
    但是,我们与其要重新认识中国外交手腕的高明,莫如更应该注意到里根总统知道在选举前访华可能会成为不利因素,却仍然一贯主张大幅度扩大对华合作路线的这种态度的背景。
    前总统尼克松在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中国牌》的文章。
    尼克松在文章中指出,在里根访华之际必须认识四件事:(一)(十二年)前苏联的威胁曾使美中两国走到一起来了,但是,两国今后大概要靠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团结;(二)牢固的经济合作比军事合作更重要;(三)即使苏联的威胁不存在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美国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为了建设更加牢固的和平而共同努力也是绝对必要的;(四)美国对苏联和中国努力缓和两国间的紧张局势这件事不应害怕,而应该欢迎。
    里根总统到中国后首先强调:“美中两国之间的分歧点不应掩饰,也不能否定。美中两国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立场,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改善和稳定两国关系。”这和尼克松的看法是一致的。 Ujc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上海四月三十日电】在上海街头受到百万人热烈欢迎的里根总统今天结束他的历史性的中国之行,“带着我心中的理想”准备启程回国。
    里根对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们说:“我想我们也许已在这里开始了两个伟大民族之间的友谊,我将带着这个心中的理想回国。”
    美国政府官员们最高兴的是,在里根同中国领导人举行的八个小时会谈中没有出现任何令人意外的事情或重大的外交失误。他们还强调,这次访问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也是富有成果的。
    里根说,他在访问期间获得的印象和看法犹如“万花筒”。 Ujc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华盛顿五月一日电】第一夫人南希·里根说,她对中国的六天访问「过得太快了——好多东西都没有来得及看」。里根夫人在日记中还说,由于激动,她到达中国后,一连两晚睡不着觉。美国的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今天刊登了她的日记。她说,「在乘车进入北京市内时,我们问到大街两旁排列的人群,我们被告知,以前,人们从未象这样欢迎过其他来访的贵宾。这给我们留下了一种温暖的、受到欢迎的感受。」
    总统夫人还说,她和她的丈夫在北京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使她感到吃惊。」我不知道它是这么大,整个场所都是那么漂亮,它是在十二世纪修建的。中国的一切都使美国显得是一个如此年轻新兴的国家。」
    在游览天坛时,里根夫人说,她再次意识到,「与中国悠久的历史相比,我们的传统是多么新。两百年在中国是不值一提的。」
    她说,她出席了一个茶话会,会见了各界代表。其中一位舞蹈演员看见过我的儿子罗恩跳舞,还有一个妇女读过我写的书《热爱孩子》。这证明世界已经变得多么小。当离开的时间到的时候我感到很遗憾。她们都是些很有意思的妇女,我真希望能和她们多谈一会。
    第一夫人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上说:「我们的餐桌美得令人难以置信,上面摆着几只可以旋转的糖制成的大鹅,桌子中央有一座大宝塔。还有一些用黄油做的庄严的狮子,其中一只正瞪着我。我相信它注视着我吃的每一口饭。」 Ujc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华盛顿五月一日电】美众议院议长奥尼尔今天说,现在要断定里根总统的中国之行是否成功,还为时过早。
    奥尼尔在里根结束为期六天的中国之行不到一天之后对记者说:“今天还不能估量是否成功。”
    他说,里根同中国领导人的最重要的会谈大概是在私下进行的,他不能对私下会谈发表评论。
    奥尼尔还说,鉴于里根的强烈反共观点,要是在几年前,“我认为他不会宽恕任何人前往中国,甚至尼克松也是如此”。
    这位议长说:“共产主义并不都是邪恶的;只有俄国共产主义是邪恶的。”这句话显然是针对里根说的。
    他说,签署一项和平条约总是取得了成功,但是现在不可能说里根签署的贸易和技术协定就等于美国取得了成功。 Ujc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