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将拍摄三集:《墨西哥在烈火中》、《十月》和《我看到新世界的诞生》。美拍摄的名叫《赤色分子》已公映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十二月九日报道】题:约翰·里德:莫斯科摄制电影对他的看法……
以英雄的身份安葬在莫斯科红场的美国作家约翰·里德,其短促而变化的一生将在苏联和美国摄制成影片,出现在银幕上。
在苏联描述里德在俄国和墨西哥革命中的业迹的影片中,弗朗科·尼罗将任主角。沃伦·贝蒂是美国影片的制片人和主角。
贝蒂的影片——《赤色分子》叙述的是里德及其妻子路易丝·布赖恩特(由黛安·基顿扮演)在纽约的格林威治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欧洲以及一九一七年参加俄国革命的情景。这部连续放映三小时零一刻钟的影片,上星期在美国公映。
苏联影片共分三集,由邦达尔丘克导演,定于一九八二年上映,现在正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墨西哥摄制。
里德由于写了一本描述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现列宁格勒)起义的目睹记——《震撼世界的十天》——而受到苏联政府的赞扬。这本书中有赤卫队攻打冬宫的扣人心弦的一章。
里德是俄勒冈州波特兰人,哈佛大学学生,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在东欧和墨西哥作短暂停留后,到俄国去采访革命的情况。
布尔什维克掌权后,他同列宁成了朋友,并且成了新政府的鼓吹者。
里德在三十三岁生日前不久,于一九二○年患斑疹伤寒,病死于莫斯科。他享受了只有共产党的英雄才享受到的荣誉:被安葬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苏联儿童在学习里德的作品,一些街道也以他的名字命名,而在革命博物馆中,他更是备受颂扬。苏共中央党刊一九七八年在一篇纪念文章中说:“历史一直把美国人约翰·里德这个名字同十月革命及列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列宁主义的卫士中,是一位英勇的战士。”
苏联摄制的影片第一集叫《墨西哥在烈火中》,叙述里德在一九一三——一九一四年的四个月期间采访墨西哥内战和会见潘乔·维拉等革命领导人的情况。墨西哥和意大利影片工作人员在当地同俄国人一起工作。
苏联之所以决定摄制这部影片,既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出于商业上的考虑。
邦达尔丘克对《苏联文学报》说:“决定把约翰·里德的书拍成电影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表示群众革命运动的前进。”
尼罗在拍摄骑马驰骋在墨西哥战场的场面时,运用了他作为意大利西部电影明星的经验。影片的一个场面显示里德在墨西哥革命过程中扔了一颗手榴弹。
里德一度的情妇梅布尔·道奇由瑞士演员乌尔苏拉·安德烈丝扮演,影片中曾出现她裸体的镜头。苏联影界人士说,这个裸体镜头是供外国观众看的,在苏联放映的影片中将剪去。
第二集和第三集——《十月》和《我看到新世界的诞生》——仍在莫斯科制片厂拍摄中。有关里德在格林威治村和普罗文斯敦的片断,正在莫斯科搭景摄制。
《十月》再现了布尔什维克攻打冬宫的情景。在拍摄群众场面时,用了大约一万名临时演员,费时一个星期。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十二月九日报道】题:《赤色分子》,沃伦·贝蒂的优秀影片
《赤色分子》是一部不同凡响的、优秀的影片。
由贝蒂制片、编剧(和特雷弗·格里菲思一起)、执导和演出的这部《赤色分子》的重点是约翰·里德和路易丝·布赖恩特恋爱和结婚。路易丝在一九一五年抛弃了她的丈夫,摆脱了中产阶级的习俗,跟随着里德到了格林威治村,去追求她自己长期渴望的解放。
影片一开始是里德一九一三年在墨西哥采访潘乔·维拉时的事迹的剪辑,接着从波特兰到格林威治村;到马萨诸塞州的普罗文斯敦,接着到法国(在美国参战前),最后到了俄国,里德和路易丝在这里采访了一九一七年取得胜利的布尔什维克革命。
虽然《赤色分子》从具体规模来说,是长而且广的,但是其中心有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里德,他是一位终身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他以战争和革命作为他个人的素材。但是,他投身于社会和政治变革的行动,使他甘愿为共产主义运动冒一切风险。另一个是布赖恩特,她是一位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她使自己成了一位悲剧性的女主人公。
贝蒂扮演的里德是很出色的,充满了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热情,傲慢自负,并且展现了一个皈依者的忠诚。而黛安·基顿扮演的布赖恩特也毫不逊色,她美丽、自私、可笑而冲劲十足。这是基顿迄今演出的最出色的影片。
在这部影片中,伟大的历史时刻是很多的,其中有布尔什维克夺取冬宫。最使人惊异的是它没有采用十分荒唐可笑的作法,虽然其中有陶醉在刚刚目睹了革命的激情中的里德和路易丝随着《国际歌》旋律,在彼得堡一间冰冷的公寓中寻欢作乐的镜头。我想,其秘密在于:这部影片把里德和路易丝看作是历史的宠儿,他们愚钝,陷于不能自拔的境地,但是他们却是真正献身于他们并不完全了解的事业。
只有思想狭隘的人才会把这部影片看作是共产党宣传。虽然里德至死都是一位持有党证的共产党员,但这部影片基本上不是意识形态型的。《赤色分子》叙述的不是共产主义,而是一个特定的时代和一种起源于十九世纪的特别动人的美国乐观主义。纽约影评界提名贝蒂的影片为去年最佳影片
【路透社纽约十二月二十二日电】沃伦·贝蒂的影片《赤色分子》已被纽约影评界提名为本年度最佳影片。贝蒂这部极力赞扬激进记者约翰·里德和俄国革命的影片耗资三千三百万美元。
【苏联《苏联画报》第一期文章】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音乐世界(作者:谢尔多鲍尔斯基)
莫斯科“苏联作曲家”出版社,正在准备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音乐、戏剧艺术》。作者、语言学博士戈津普德,是这位伟大俄罗斯作家的遗产的最大的专家。不久前,世界文学界庆祝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百六十周年诞辰。这个事件再一次表明了对这位十九世纪散文大师的创作和精神世界的浓厚兴趣。
新书的作者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任务——不仅仔细阅读,而且要“潜心倾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世界。这位学者说: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来,‘听觉印象’非常重要。他不总描写他的人物的外表,但从来不忘描写他们的声音。你们没注意过——我们时时听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的声音。比方说,让我们回忆一下《白痴》中的铃当声
——先很疳哑,后来很响亮,宣告一些不普通的事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道:纳斯塔西亚·菲利波芙娜象独唱演员一样出现了。后面是罗戈任带领的一大群人象合唱队似地冲进来。这是典型的话剧,可以说是歌剧的场面。
“我在作家的传记中加进了大约三十名和他会晤过的歌唱家和演员。判明了他注意过的很多音乐会和戏剧。比方说,他没错过一场李斯特在彼得堡举行的演奏会。在一部作品里的一则偶然的回忆使我们准确地判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听了由贝辽士亲自指挥的他的交响曲《罗密欧和朱丽叶》。
“格林卡的《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喜爱的一出歌剧。作家终生爱戴这位伟大的俄国作曲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常看歌剧。
“不久前,在列宁格勒用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编排了芭蕾舞剧《白痴》。可能产生这样一个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柴可夫斯基真的彼此近似吗?
“内心的近似是无疑的。
“在苏联作曲家中内心世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近似的是肖斯塔科维奇。肖斯塔科维奇在逝世前一个半月送给我一份他用《恶魔》中的四首诗作的歌。我有幸和肖斯塔科维奇谈过几次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很喜欢这位作家。
“用列斯科夫的小说编写的《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歌剧,大家知道,是以苦役的场面结束的。有一次,我问肖斯塔科维奇,他在写终场时,是否重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肖斯塔科维奇说:“‘当’然!”
【美联社马尼拉一月二十九日电】一个新西兰男演员、一个俄国女演员、一位南斯拉夫导演和一部印度电影在首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获《金鹰奖》。
印度电影《乔林赫巷三十六号》写的是一个英印混血人小学教师的故事,国际评审团的十二个成员一致决定授予今年最佳影片奖。
评审团授予英国的《法国上尉的女人》、澳大利亚的《加利波利》和波兰的《瓦班克》特别奖。
这届为期十二天的电影节内容丰富多采。
有十八个国家的二十部影片参加了这次比赛。
这些奖品的颁发和美国的学院奖相似,不同之处是发奖时,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及其夫人和女儿在座。
【合众国际社圣地亚哥一月十八日电】在七十年代,曾被提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出生的作家兼教育家拉蒙.桑德,已在他的圣地亚哥家里去世。
他的最著名的著作是《曙光记事录》九卷。他在这部小说里结合政治和经济状况塑造了一些人物。
桑德生于西班牙阿拉贡省,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一年在马德里编辑现已停刊的《太阳报》。西班牙内战(一九三六——三九)期间,他是西班牙共和军中的一名军官,佛朗哥部队获胜后,他流亡墨西哥。
一九三五年,桑德曾获西班牙国家文学奖。
【埃菲社马德里二月八日电】西班牙每年都修葺博物馆,保护文物古迹和增添新的艺术品,以吸引更多的游人。一九八二年,政府为实现博物馆现代化,投资十五亿比塞塔,约一千五百万美元。
西班牙文化部负责人图塞尔说,今年要使国内现有的八十八个大博物馆的设备实现现代化。
他又说,今年已着手的工作是扩大博物馆里的展览面积、增添更吸引游人的艺术品、修饰原有文物。
二月一日开放的普拉多博物馆已增加到十七个条件好的展览厅。到一九八三年,普拉多博物馆将成为世界上具有全部空调和现代照明系统的第一流大博物馆。
【埃菲社马德里二月九日电】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世界上十四个国家的三百六十五名著名艺术家展出了他们的现代艺术作品。上百个画廊向观众开放,多姿多彩,百花争艳。
今天上午,国际现代艺术博览会荣誉主席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主持了隆重的开幕仪式。文化大臣、文化艺术界的负责人和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博览会组织者在讲话中说,“这样规模巨大的现代艺术博览会在历史上还是少见的;十四个国家的杰出艺术家在这里集会和竞赛,将会在文化艺术史上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大大推动现代艺术事业的发展。”
今天,马德里美术展览馆大厅里一片欢腾,来自西德、美国、法国、奥地利、阿根廷、比利时、巴西、哥伦比亚、西班牙、希腊、意大利、墨西哥、葡萄牙和委内瑞拉的艺术家们欢聚一堂,互相交流经验和畅谈友谊。他们展出的各种造型精巧,生动活泼的现代艺术作品,吸引着广大观众和艺术爱好者。博览会开放期间放映《毕加索及其一生》
同时,在博览会开放期间,将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座谈会、作家当场作画、音乐会,演电影和举行圆桌会议等。新拍摄的电影《毕加索及其一生》将在博览会上首次同各国艺术家们见面。
【法新社新德里一月九日电】去年,印度从电影出口中盈利一亿一千万卢比,主要部分是由印地语电影获得的。
南印度的出口电影占了盈利的第二位,其余部分是由这个国家其他地方电影获得的。印度用三十多种语言拍电影。
官方的一项公报说,这些钱是从一年放映了约一万二千多场电影中赚来的。绝大部分影片出口到有大量印度侨民的国家中去。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