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1年10月12日参考消息第1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1-10-12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报评我对台九条建议和纪念辛亥革命 '...

    【美国《纽约时报》十月十日社论】题:中国的分裂的两部分
    今天,北京的共产党人第一次庆祝“双十节”,这是纪念中国于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成为共和国。这一庆祝强调说明北京对于与国民党重新统一起来的新兴趣,它建议在承认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差异的条件下重新统一。
    美国人应当欢迎和鼓励这些激动人心的行动。听到北京谈论和平统一比听到“解放”(台湾)要好得多,在北京提出承认台湾在安全方面的正当忧虑的计划时,这比听到“解放”要好上十倍。但是同样肯定无疑的是,美国人应当克制,不要凭一时的冲动而急忙去创造中国历史,也不要试图在两个不同的一党政权之间进行调解。
    北京没有要求台湾不体面地投降。
    此外,对于北京的行动有一种现成的策略方面的解释:
    希望劝华盛顿不要向台北供应新的一代先进的喷气战斗机。因此,蒋经国总统说,“决不”同共产党谈判。但是,在政治语言上,“决不”通常是说“现在不”。中国的这两个部分不仅是由共同的语言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它们还全都敌视苏联,对美国友好。台湾和大陆之间有一点点贸易,审慎的文化接触也开始了。
    蒋先生竭力反对建立台湾国;他象共产党领导人一样,坚持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这有助于说明为什么北京在他拒绝其建议之后还邀请这位总统到大陆参观访问,甚至要把他父亲的遗体埋葬在浙江省的祖坟地。无论如何,台北拒绝讨论这个建议已使自己不能进行宣传斗争了。 zyw品论天涯网


    【英国《卫报》十月十日评论】题:邀请台湾领导人去北京
    中共主席胡耀邦已提出邀请,欢迎台湾领导人回祖国看看,到他们的祖坟上扫扫墓,用这样一个重大的姿态来纪念一九一一一年辛亥革命的周年纪念日。
    在十月十日庆祝活动的前夕,北京召开了大会京召开了大会,胡耀邦在大会上保证中国支持“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
    胡有关世界和平的讲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与该周年日相称的那种爱好和平及带有政治家风度的语调。
    他说,中国准备接受蒋介石的灵枢,把它埋葬在浙江省东部奉化县的祖坟。分析家说,这件事具有重大的意义。 zyw品论天涯网


    【美国《华盛顿邮报》十月十日文章】题:中国向台湾提出了蒋介石的埋葬地点(该报记者发自北京)
    中国共产党的十天猛烈的宣传今天达到高潮,邀请蒋经国访问大陆,并第一次表示,他可以把他的引起争论的父亲蒋介石的遗体埋葬在蒋氏墓地。
    共产党主席胡耀邦在台湾国庆日前夕讲话时提出了北京为开始同台湾和谈所做的最新努力,尽管最近的建议已遭到台湾岛的国民党中国领袖们的断然拒绝。
    虽然北京以前曾邀请台湾官员访问大陆,但是北京从未公开表示愿意接受蒋介石的遗体。
    蒋介石于一九七五年逝世,他的遗瞩要求把自己葬在中国大陆。人们认为北京愿意这样做是一个象征性的姿态,证实了它许下的诺言:“让过去的一切都成为过去吧!”人们认为这是诱使台北参加谈判的一个和解行动,或者说是为了使世界舆论转到中国一边。
    北京指望现已七十多岁而且患有糖尿病的蒋经国利用他的有生之年实现他父亲的梦想,即把自己葬在统一的中国大地上。 zyw品论天涯网


    【本刊讯】东京消息:日本各报十日就胡耀邦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发表评论:《东京新闻》驻北京记者浅川说,“九日的胡耀邦演说是继上月三十日叶剑英谈话之后对台和平统一攻势的第二个高潮”,“这一次,在估计了国际反响的基础上,直接以‘先生’称呼谈判对手蒋经国总统以及其他党政要人和元老,最大限度地采取了中国传统的‘礼’的形式。不论是前次的统一纲领,还是这次称‘蒋经国先生’的演说,其谦恭态度都是令人注目的。因为过去坚持原则的中国共产党对外采取柔软姿态多是在看到对手出现了某些软化的征兆的情况下采取的。”
    浅川接着说,“从迄今为止的国共两党的历史来看,采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卑屈的态度,反过来也不能不说是胸中有可以把敌人称作‘先生’的自信心表现。”《读卖新闻》驻北京记者星野说,“胡的讲话处处有诉诸台湾要人的感情的字句,这是前所未有的特点,虽然邀请了蒋经国等人,但是没有采取考虑到应邀的现实性的具体步骤。这是因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预见到了台湾会拒绝,显然,中国今后将正式或非正式地通过各种渠道耐心地敦促台湾方面开始谈判,并努力酿成国际舆论”。《日本经济新闻》驻北京记者藤村说,“这次对台湾发出的呼吁与一九七九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时相比,其热心程度要高许多倍”。“这种热心的背景是认识到了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是向台湾呼吁回归祖国的最好时机。
    “中国明知第三次国共合作要比前两次困难得多,但还是采取了利用可以说是最后一次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迫使台湾当局作决断的方针。” zyw品论天涯网


    【台湾《联合报》十月十日报道】行政院长孙运璇昨天说,共匪要求与我们和谈,其目的象钓鱼一样,要我们上钩。我们只要一谈。钩子就套上,我们就变成“地方政府”,所以我们绝不能接受和谈。 zyw品论天涯网


    【合众国际社台北十月十日电】台湾今天举行它一年一度的庆祝孙逸仙博士建立中华民国的活动,拒绝接受北京的统一建议。
    台北政府举行了盛大的军事检阅来庆祝孙逸仙在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推翻清朝的七十周年。孙逸仙受到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双方的尊重。
    将近一万二千名军人正步走过检阅台。国民党总统蒋经国和被邀请的贵宾在蒙蒙细雨下阅兵。
    在受检阅的队伍中有各种台湾制造的军事武器,其中包括导弹和重型大炮。由于气候的关系,一百四十四架军用喷气机在空中飞过的安排被取消了,但是十二架直升飞机在约五万群众的头上盘旋了一会儿。
    在检阅仪式后,当七十多岁的蒋经国从检阅台沿着梯子走下来的时候,他绊了一下,几乎摔倒。他没有受伤,后来发表了五分钟讲话。这次检阅是三年来第一次在庆祝双十节时举行军事检阅。 zyw品论天涯网


    【美联社开罗十月十日电】萨达特今天在一大批埃及军事领导人和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护送下,在沙漠直晒的阳光下,被带到可以看得到他遇刺地点的地方去安葬。
    保安措施非常严密,没有让埃及公众参加葬礼。但是好几百普通老百姓聚集在墓地附近的一条公路上。墓地是在开罗东北的纳斯尔郊区的阅兵场。
    参加葬礼的有头戴蓝色贝雷帽的总统卫队、伞兵、炮兵和其他军事部队。一辆马拉的车上放着萨达特的灵枢,上面覆盖着红白黑三色埃及国旗。马车把灵柩拉到象金字塔那样的无名战士墓,在大理石的陵墓建成之前,他将埋在那里。
    他埋葬在一块碑石之下,碑上的阿拉伯文金字写着“为国牺牲的战争与和平的英雄……”以示对他的悼念。
    萨达特亲自选择的继任者穆巴拉克走在遇刺的总统的二十五岁的儿子的旁边,在跟在车后的送葬官员的前列。
    他的遗孀吉汉·萨达特光着头,穿着黑色衣服,镇静地坐在四天前萨达特遇刺的检阅台附近的一个台上。按照穆斯林的习惯,他的三个女儿和送葬的其他妇女也坐在台上,不参加送葬的队伍。
    在举行国葬之前,萨达特家中的男子参加了在开罗以南的一个医院的寺院中举行的非官方的祈祷仪式。
    已经钉上的灵柩为祈祷者放在寺院的地上。一位穆斯林教长拖长了声音说:“真主是伟大的”。读了穆斯林圣书可兰经上的一些章节。
    后来,灵柩由直升飞机从医院运往相隔几英里的纳斯尔一个运动场。
    【法新社开罗十月十日电】今天,在严密的安全措施下举行的简单而又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十月六日被凶手的子弹打死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埋葬在这里的无名士兵公墓里。
    来自八十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这位以他在促进中东和平方面所表现的勇气而著称的幻想家的葬礼。
    萨达特的四十九岁的遗孀吉汉·萨达特竭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但是,在萨达特的灵柩沿着浅灰色的石级被抬下到墓穴时,她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失声痛哭起来。
    今天,埃及绝大部分人不得不从电视上观看参加葬礼的队伍,因为成千上万名士兵和警察封锁了通向重要场所的通道,以确保安全。
    【美联社开罗十月十日电】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埃及人就象成群的苍蝇一样被强行赶开,不准靠近今天为萨达特总统举行葬礼的地方。
    当举着步枪、穿着白色制服的警察把好几百名愤怒的送葬者向后推时,人群中一位领头的大声说:“干吗?他是我们的慈父般的领袖。总之,我们没有杀害他。是你们的工作疏忽使他被杀害的。”
    一位警官耐着性子企图说明,为了保护来自八十多个国家的贵宾、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但是,他的声音被愤怒的叫喊声淹没了。
    群众一齐高呼说:“唉,萨达特,用灵魂和鲜血来遵循你的道路吧!我们一定为你报仇,安息吧!”
    在开罗的别的地方,治安部队接连向空中鸣了数枪,以驱赶由于不让参加葬礼而怒气冲冲的人群。 zyw品论天涯网


    【法新社开罗十月十日电】据消息灵通人士今天在这里说,埃及外交部长卡迈勒·哈桑·阿里和中国副总理兼中联部部长姬鹏飞订于明天在这里开始会谈。
    与此同时,穆巴拉克宣布他接受了将在明年的某个时候访华的邀请。邀请书是来这里参加今天为遇刺的埃及总统萨达特举行的葬礼的中国代表团递交的。
    穆巴拉克还说,他还接受了访问法国、西德和意大利的邀请,时间也是明年。 zy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