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能源需要的百分之七十来自煤;中国具有土地和气候方面的双重优点,它可成为世界上水力发电最丰富的国家
【新加坡《亚洲研究公报》月刊四月三十日文章】题:中国长期的能源战略
能源是中国最关键的经济问题之一。随着去年国家能源委员会的建立,这个问题更严峻地突出出来。国家能委的建立表明中国把开发能源将置于最优先的地位。
目前,中国对于未来能源的发展还拿不定主意。中国是否应该选择煤、水力发电、石油或代能源来支持其四个现代化发展呢?到目前为止,中国意识到用核动力来帮助使其经济现代化的必要,然而中国能付得起与发展核动力有关的物质和社会的代价吗?中国会决定这样做吗?
毫无疑问,核动力有许多优点。中国具有发展核动力的技术能力而且也投得起资。从短期来看,用核动力发电将能够使得中国补偿由于动力不足而在工、农业生产上所招致的严重损失。从长远来看,原子能也将是一种丰富的、廉价的动力资源。在中国一些能源贫乏的地区,工、农业用电不足,生产上不去,损失严重,核电站就应该设在这样的一些地区。
中国低效率的能源消费是影响现代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方面同日本相比是最能说明问题了。一九七八年,日本生产一吨钢用八百公斤标准煤,而中国则需要消耗一千四百公斤;日本发一度电用三百三十三克煤,中国则要四百二十克;日本的经济消费基本能源的数量与中国大致相同,而日本的总产值超过了中国的四倍之多。
中国政府承认,最重要的能源仍然是煤,其次是水力。石油和天然气应该首先用作化工原料。中国正在把重点放在它的大陆架的石油开采上,现在正同外国一些石油公司进行联合钻探。
中国如果尽快地同外国石油公司签订更多的合同的话,也只有到八十年代后期才能大量地出口石油,即便出口增加了,好像也不会大量地输出原油,而是石油加工产品。
中国有着丰富的能源,一直未能适当地加以利用。煤的储量超过六千亿吨,品种应有尽有,分布广泛,有的是高质量的煤,其中有百分之四十五点八的煤都可用于发电。
尽管舆论的注意力放在石油上,煤仍是中国能源的基础,将来也仍然如此。最近的官方数字表明,中国能源需要的百分之七十来自煤。
中国在同日本、法国和其它外国石油公司联合开发南海石油的同时,煤将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将是国内的主要能源。石油的钻探和开发需要花较多的钱,而且像中国这么一个土地辽阔的国家长途运输的费用也是不得了的。相比之下,中国的煤量多,开采便宜这是众所周知的。
由于技术落后,最近中国同西德、日本、澳大利亚就联合开发煤矿进行了谈判,并引进煤的液化、气化方面的先进技术以及洗煤、运输和港口方面的设备。中国在积极努力建设港口,增加深水泊位和提高煤和油的转运能力。煤炭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山西省,仅山西煤的储量就占全国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一九七九年山西煤的产量超过了一亿吨,约为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把山西发展成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山西打算年产二亿吨煤。那里产的煤和用煤发的电可以很方便地输送到邻近地区。如果在矿区大规模修建热电站,把余富的电输送给邻近缺电的省甚至华东,那么山西将对联结华北、华东、东北电力网的建成作出贡献。由于中国具有土地和气候方面的双重优点,它可成为世界上水力发电最丰富的国家。电力工业部最近在北京宣布,水力发电的总储量为六千八百亿瓦,其中三千七百亿瓦可以开发。目前已安置的水力发电设备发电量仅有一百六十亿零五千万瓦,只占可开发量的百分之四点三。中国水电资源和煤炭基地的地理分布就是这样:南方缺乏煤可用充足的水电资源加以弥补。基于水电资源的分布和电的需求,中国正在建设十个大的水力发电站,装机发电能力超过一百亿瓦。
作为四个现代化计划的最重要的能源——煤必须优先发展。在大规模发展水力发电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也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无疑,核动力发电在中国未来能源的发展上将置于重要的地位,不过当前中国政府主要关注的是煤、石油和水力发电。
如果中国想要持续使其工业发展,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能源政策,务必尽快决定。
【美国《商务日报》四月二日报道】题:中国计划迅速扩大商船队
目前,中国正在着手发动一场旨在增强其商船队的购买船舶运动。
自一九八○年初以来,中国已订购新船四十七艘,与此同时,购得的旧船净吨位已超过一百万吨。很显然,中国政府认为扩大其国家商船队,将有助于改善国际收支,防止支付运输费用而消耗外汇。
据报告,中国的这批新船订货是与日本、西德、西班牙、丹麦和香港的造船厂之间进行的。这些船只或是挂中国旗,或是挂巴拿马旗,但其中的部分船只将在香港注册。
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官员们预计,今年年底前,中国的商船队将扩大到六百艘以上,这将使其商船队的联合运输载重能力超过一亿吨。
虽然,近几个星期以来,中国政府放慢了对新、旧船订货的进度,但是人们普遍认为,由于中国意欲发展其日益壮大的商船队,可能已确定再增购三十多艘船的目标,预计到今年秋天,中国将恢复执行其原定的买船计划。
自一九八○年初到目前为止,中国已获得散装船二十九艘,其中有五艘购自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公司,而大多数散装船属于巴拿马级,或稍大一点。
新船中有三艘集装箱船,将用于横渡太平洋的北美洲航线。另外有三艘集装箱船交货后将用于中东航线。尽管中国计划扩大其油轮船队,但订购的这四十七艘新船中仅有六艘是油轮。
据信,四十七艘新船中的绝大多数船是使用船舶生产国家和地区所提供的贷款订购的,只有向丹麦订购的船是现金交易。
【香港《大公报》五月八日报道】香港汇丰银行董事局主席沈弼对记者说,中国在主动的决定它应该在什么时候或以什么方式向外借取信贷。基本上,中国是采取国与国(或地区)之间的直接信贷及出口信贷,看来中国政府现时还不大愿意向私人的银行或财务机构借取款项。中国在这方面是小心翼翼的,并持有较为守旧的观念,这就是说它在考虑向人借贷时,会顾及到财经预算上的平衡,相当于一个家庭主妇需要平衡她的家庭开支。对中国来说,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做法。
沈弼又说,中国的经济调整措施,是合理可行和实际的。有些人抱怨,原因是他们的合约被中止了。不过,中国这样的做法十分对头,它把一些东西中止下来,使社会经济有条理,当经济重新踏上轨道,它就会向上发展。中国态度是完全正确的。
【英国《裘皮》杂志七月号报道】国际市场水貂皮价格在一月份的坚挺水平上继续上涨,公貂皮从早些时候下降的水平上回升。斯堪的纳维亚和北美深褐色公皮价比一月份高5%—10%,母皮价格全部坚挺。
大青色公皮和母皮都比一月份提价10%,各地拍卖会上的销售量几乎全是100%。80%的本季度产水貂皮已经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商品供应渠道。据乐观预计,五月份价格继续看涨。原因是在早些时候的拍卖中,购货很少的西德和北美商人正进入市场购货储存。
尽管蓝狐皮产量增加,市场在新价基础上仍然流行。目前价格比今年一月上涨15%,销售量为100%。其它长毛皮市场也同样好。
野生裘皮产量短缺,主要受自然条件影响。市场对野生裘皮需求量大,对大部分质量较好的野生裘皮需求更甚。大小适合、质量和颜色好的貉子皮、郊狼皮和海狸皮的价格比去年十二月份提价30%,一般质量的至少提价10%。各地产麝鼠皮价格在整个季度里都十分坚挺,高价水平将继续维持。
当前裘皮市场上唯一不好的是卡拉库尔羔皮,过去十二个月价格逐步下跌。主要原因是平坦花纹的裘皮在流行上遇到阻力,银鼠皮和灰鼠皮也受到了同样的影响。在伦敦二月份的拍卖会上,廉价的西南非波斯羔皮的销售速度如此惊人地快。
一般说来,目前裘皮市场的前景直接受法兰克福裘皮博览会影响,如果销售结果令人满意的话,估计市场上的存货将马上一售而空。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二元)货币伦敦市场一英镑合美元2.0870一美元合西德马克2.2940一美元合瑞士法郎2.0740一美元合法国法郎5.5250一美元合日元219.50
【法新社科威特五月六日电】观察这里举行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会议的人士今天在这里说,海湾地区主要阿拉伯国家排除了在日内瓦五月二十五日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上提高石油价格的可能性。
他们援引接近会议人士的话说,海湾产油国希望把价格控制在现有水平上,因为现在世界市场上每天大约过剩二百万桶石油。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石油部长奥泰巴在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会议第二十六次会议开幕式上说:
“不应把确定价格问题同当前的市场过剩问题分开。”
他要求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各成员国“保持目前的要价,以使削减产量成为可能”。
卡塔尔石油大臣阿勒萨尼说,由于生产过剩,不可能提高价格,他还说:“但是生产过剩也不一定要导致降价。”
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亚马尼说:
“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内部统一原油价格是在日内瓦可能作出的减少产量决定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利比亚石油秘书扎加尔指出,他的国家将在日内瓦要求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其他成员国“降低自己的产量,以便消除世界市场上的过剩现象”。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三月四日报道】题:德国经济界继续丧失竞争能力在世界出口中的份额下降
在日本已在商品生产和劳务上超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后,预计今后几年内也会在生产率上比德国经济高。现在德国经济研究所就一些工业国和即将跨入工业国的国家的经济效率(平均每个职工的生产成果)的过程所作的较新的调查中发表了上述预测。
根据这种预测,可以估计到,日本的工业很可能在一九八五年前不仅在个别行业,而且在加工工业的平均水平上达到德国可比的生产率水平。该研究所是从下列事实得出这个结论的,即最近联邦共和国和日本的生产率发展不仅不一样,而且截然相反。
正当日本在石油危机之后工业中的生产率(根据每个职工每小时的生产成果来衡量)再次提高的时候,德国经济的生产率发展在下降。该研究所认为日本相反的发展趋势主要由于那里一贯使用新的技术,并与较高的投资率结合在一起。
德国经济生产率增长的水平在两个可比的时期中没有一个是特别高的。与经合组织十一个挑选出来的国家相比,德国工业在两个十年期间每次只是中等。在这个问题上当然要考虑到,联邦共和国生产率的绝对水平已经比较高了。
不管怎么说,以往几年生产率提高较慢是德国经济不得不向竞争对手放弃不仅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而且放弃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的一个重大原因。
在德国的国内市场上,外国的产品稳步地扩大了地盘。根据整个国内消费来衡量,自从六十年代初以来加工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比重增加到了约四分之一。在消费品方面(从百分之十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九),在资本货物方面,进口的比重几乎增加了三倍。
丧失竞争力的原因,有一部分被说成是有的工资成本超过了平均水平和生产率增长较慢。在这种不利的发展趋势的背后还有下列事实:即国民经济中必要的结构改变,受到了例如七十年代初以前马克定值过低的妨碍。后果是,联邦共和国长期表明是非常合适的建立工业的地点,吸引着外国的直接投资、技术和外籍工人,而不象其它发达国家,自己大量生产出工艺,输出资金、劳动岗位和工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