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12月28日参考消息第2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12-2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联社报道:薄一波对美刊记者的谈话 '...

    【美联社华盛顿12月17日电】(记者:布雷克·柯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薄一波说,“到1985年,中国同美国的贸易并非不可能赶上或者甚至超过中国同日本的贸易”,如果美国公司同中国企业进行合作的话。
    薄说,日本、西欧各国和美国“在同中国做生意方面确实在进行竞争”。他又说:“现在,日本已经向中国提供了海外发展资金中的20亿美元。利息为3%,10年以后开始偿还利息和本金,30年内还清。中国欢迎这种形式的资助。”
    薄说,日本人“在做生意时是讲究实际的”。
    薄是中国国家机器制造工业委员会主任。薄是今天在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出版的《中国商业评论》的记者发表谈话时说这番话的。该委员会是由640名左右的成员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这些成员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便利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贸易。
    美中全国委员会说,日本同中国的贸易在1979年为66亿美元。该委员会预言,中国同美国的贸易在1980年将达到43亿美元,在1981年将超过60亿美元。
    薄在同记者谈话时说,中国在今后几年中优先考虑的经济项目将是农业、轻工业和能源。
    他说,“换句话来说,我们将设法较好解决吃、穿、住和日用消费品的生产问题。我们还没有完全制订出我们的长期发展规划。但是我们在原则上已经作出了基本的决定。”
    薄强调说,中国今后将把注意力集中在进口纯技术上,而不是购买整套厂房和设备上。他说:“我们必须把现有的企业作为我们的基础,并完成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革工作。中国现在就有大约40万个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真正缺少的是重要的设备和某些先进技术。”
    C“我们将强调利用现有的企业作为基础这一点。也就是说,我们所要作的主要努力将不再建设或从外国进口成套设备来建立新工厂。因此,当我们考虑我们的进口时,我们将优先考虑进口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革所需要的技术,而不是进口成套的完整设备或整套厂房。”
    有人问到中国的经济是否过份集中时,薄回答说:
    “是的。多年来搞这种形式的管理所得经验表明,这种管理形式不好。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方法的确没有依靠经济力量,而是依靠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这样一种权力的集中阻碍按照经济、技术和科学规律来管理经济。”
    “目前我们正在采取经济调整的方针。这项方针的一个重要部分将是改变上述的经济管理体制。我们将使各地方有更多的权力,特别是更多的管理企业的决定权。” 1m5品论天涯网


    【香港《大公报》12月15日载文】题:台北《工商时报》专题报道中国商展在美举行
    中国在美国举办商品展览会,台北《工商时报》以大量篇幅评述。该报说,中共商品展览由纽约美中商业发展公司主办,自九月以来,已分别在旧金山和芝加哥举行过了,现在正在纽约展出。
    该报说,这次中共商品展览会共有商品二万多种,从重工业机械到轻工业制品、手工艺产品、食物货品及艺术制品,五花八门;还有现场表演的烹饪、剪纸及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董,十分丰富。
    虽然该报称“中共货品够得上国际水准的,实在寥寥可数”,也说入场券每张七点七五美元太贵,但它却说,在会场中,“采购商大排长龙”。在旧金山展出时,有八百七十七位美国采购商代表着一千六百零六家公司与中共有关的负责人进行洽谈。在芝加哥展出时,一千五百家公司与中共有关的负责人进行了二千次的洽谈,其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厂商表示明年起有兴趣进口中共货品。
    该报还说,中共货品在美国极受欢迎,在旧金山及芝加哥有两家百货公司在会场中设置了摊位,展示及贩卖货品,前者采购了三百万美元的货品,后者只采购了五十万美元的货品,但两个摊位都出现购买者的长龙,结果所赚的利润以来价的倍数计算。该报说,一件印有“北京”或“上海”的中国字衬衣,售价是四美元,其利钱之优厚,由此可见一斑。
    《工商时报》说,中共商展在芝加哥展出十六天,观众达十五万人,他们对中共货品都很感兴趣;特别令观众称奇的是雷射针灸及一些精致的手工艺品,在参观者中有三分之一购买手工艺品,百分之十四购买一般消费品,百分之十四购买纺织品。
    该报说,“综观此次中共商展,也给我们不少启示。我们相信,任何贸易机会都有赖主动的争取和推进。……令人不解的是,台湾近年来似乎都没有在美国举行大规模商展计划,不知是否认为‘想和我们做生意的老美,自己也会送上门来’?”
    报纸说,这次中共的大规模商展,起码“有机会接触与了解广大的美国消费者的口味及反应,作为今后中共货品进军美国市场的参考,这种实质的收获已超过商展本身举行的意义。” 1m5品论天涯网


    【路透社华盛顿12月22日电】美国在两年中把中国变成它主要的共产党贸易伙伴。
    但是一些专家说,在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后出现的那种促使美国公司在这个新市场争夺一席之地的乐观情绪,将来很可能会冷淡下来。
    自从卡特总统在1978年12月15日宣布华盛顿决定承认北京政府以来,两国贸易有很大的增长。1978年两国贸易额很小,1979年增加了一倍,1980年又增加一倍,估计全年可达40亿美元。
    今年,主要由于莫斯科干预阿富汗后美国对苏联实行部分谷物禁运,中国成了美国主要的共产党贸易伙伴。
    但是美国贸易副代表罗伯特·霍马茨最近对记者发表谈话说,美国人不应期望美中贸易惊人的增长会无限期继续下去。
    霍马茨说:“人们已以比较现实的态度对待关系正常化后对中国市场出现的乐观情绪。美国企业界发现,要进入中国市场很费时间,也很费劲。”
    他预测,美中贸易将集中在少数工业方面。
    1980年上半年的初步数字表明,从中国的石油进口已上升到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近18%。
    1979年,美国从中国总共进口5.923亿美元,向中国总共出口17.2亿美元。
    这个趋势使中国人感到苦恼,他们一直在竭力要求美国官员多进口一些他们的产品,以缩小这个巨大的贸易差额。
    一些美国政府官员说,问题的根源是,中国的出口除了石油产品外,主要是纺织品,而美国在这些产品方面已经同台湾、香港、南朝鲜和日本有很大的贸易额。
    这些专家指出,如果增加中国纺织品的进口,就可能产生同其他贸易伙伴的问题。 1m5品论天涯网


    从菲律宾的加工区情况看,最主要的考虑还是解决就业问题,其次也想引进一些外国技术培训技术工人,第三是增加一些外汇收入
    中国出口加工区考察组,最近先后访问了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四国。考察组的同志向记者谈了这次考察中的见闻及他们的初步想法。
    考察组的同志认为,这四个国家对加工区的作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例如马、菲称为出口加工区,避免了原来自由贸易区的叫法,斯里兰卡仍称自由贸易区,新加坡因本身是一个自由港,在裕廊地区建立了工业区),规模和技术水平也不相同(新加坡技术水平最高,马、菲居中,斯里兰卡较低),但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这些国家对加工区都较重视。菲律宾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直接由马科斯总统解决重大问题,只是在已形成了一套制度之后,才划归工业部领导。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国的领导人对加工区的问题也都亲自过问。这些国家加工区的管理机构都有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菲律宾的管委会就有各个部门(包括财政部、银行、海关等)的负责人参加。它下面的办公室也有各个部门的代表。这样,遇到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不需往返周转,拖延时日,使外商感到比在区外建厂方便,乐于投资。过去,一个工厂如果要在马尼拉修建,运进设备、原料,要事先申请、报关、检查;产品外运也要检查,手续繁多。而在加工区,只要两道手续就行了。在区外设厂遇到交通运输、水电供应等问题,都要自己求神拜庙,一一解决;而在加工区,只要找管委会一家即可。加工区还提供了其他一些便利和优惠条件,使加工区内的工厂发展很快。从1977年以来,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的产值每年平均增加10%左右。
    这些加工区也都有一套详尽的规章制度,例如电费最初收多少,过一段时期增加若干,都有详细的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半熟练工、熟练工的工资,也规定得很具体。
    从菲律宾的加工区情况看,最主要的考虑还是解决就业问题。除已办起的巴丹、麦丹、碧瑶三个加工区外,菲方又决定在十二个点建立加工区,也是为了给不同地区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其次,也想引进一些外国技术,培训技术工人。实际上加工区的一些厂技术水平并不高,例如集成电路就是从美国运来的,只是在这里进行焊接,有的产品仍需去外国安装。第三,增加一些外汇收入,也是办加工区的考虑之一。外国公司在这里办厂所付的厂房租费、水电费、运输费以及给工人的工资等,均需拿外汇换所在国货币。
    除了以上的好处以外,一些国家为了办好加工区,还拿出了一定的投资。菲律宾的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在1978、1979年都有赤字,1978年是一百多万比索,1979年是八十万比索,需要由政府津贴。今年,由于基建工程投资比过去少,可能会有赢余。菲方认为,用于加工区的投资有两种,一种是赢利性的,如修建标准厂房等,出租后即可陆续收回;另一种则无法直接收回,如修建道路、港口等。国家在一定时期拿出一部分投资,还是必要的。新加坡为了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满足工厂的需要,还专门拨出经费成立培训中心。
    对加工区前景的看法,这些国家也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的总的形势下,加工区不易有较大发展;另一种则认为当地劳动力便宜,加工区工厂的产品有竞争力,还是会吸引不少人来这里开厂,因之比较乐观。菲律宾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主席持后一种看法。
    菲律宾的巴丹加工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是一个天然的小盆地,基本上与外界隔绝,区内有自己的医院、商店、学校,甚至修建了教堂。
    东南亚各国的出口加工区都自有港口、高速公路或机场。
    这些国家中的新加坡、菲律宾工人虽都有较好的外文基础,但他们在培训工人方面仍花了不少力量。新加坡虽成立了培养中心,花了较大投资,但外厂仍说工人的技术水平不够高,记忆能力赶不上欧洲工人。
    看来,加工区能否较快发展,关键问题是国家采取什么态度。这些国家都采取了比较坚决的措施,从国家领导人到各个部门都很重视。(张结寄自马尼拉) 1m5品论天涯网


    【香港《明报》11月30日文章】题:世上食指浩繁食品加工日新月异
    目前全世界人口共四十五亿,估计到本世纪末将增至六十亿。所谓食指浩繁,食品的需要几乎可以说盖过一切。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上的人们越来越要求更精美的食物,而不仅吃得饱就算数。事实上,当今时代,食品加工业已成为最大的、和发展得最快的工业之一。
    一家美国公司最近创设了“机动罐头厂”,全厂长十五点八公尺,宽三点二公尺,可以用拖拉机拖引到农田旁,在几小时内就可与水源、电源和下水道系统连接,按农田生产的食物进行加工装罐,解决了食物由农田运往工厂途中发生腐坏的问题。
    在美国举行的全国食品加工展览中,展示了多项有关鱼类加工业的先进技术,其中有一具全自动剥虾壳机,每小时可以处理七百磅生虾或熟虾。所有鱼类加工完全自动化,从去头、去内脏、去骨、洗涤一直到装袋,都不用人手操作。
    为了减少食品在运输途中毁坏损失,一种板盘紧缩包装机创制出来。这种机器,可以将一个塑胶袋紧缩,包裹着一个载有多样货物的木板或厚纸板,不仅防尘防潮,并可在运输中防止货物因摆动而损坏。
    装罐法也有了改进,叫无菌装罐法,将食物和罐头分别作高温及短时间消毒,然后装罐,取代了密封的罐连同食物一起消毒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还可使罐头食品在一般的保温下也能长时间保存,而且使食品保存原味、营养成份、最大量的维他命。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势必使超级市场更为兴旺。 1m5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