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东京12月5日电】题:已变为不特殊的日中关系,就调整政策展开活跃的讨论
随着中国实行经济调整,对与日本有关的大型项目也产生了影响,如上海宝山钢铁厂第二期工程的延期等。在这种情况下,日中举行了内阁成员会议。随日本政府代表团访华的井芹、冢田两记者和驻北京的中岛、冢越记者一起,就内阁成员会议的成果、今后日中经济合作的展望等进行了交谈。
A:日中双方对这次会议的成果是如何评价的?
B:伊东外相总是说:“在两千年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这种话或许说得有些过份,但是,这次内阁成员会议能与务实关系时代相适应,坦率地交换意见,还交换了内容丰富的情报。
C:给人以这样一种强烈印象:并不是特殊的日中关系了,而是已经进入有着和欧美同样的合乎经济道理的经济关系时代了。
D:中国方面似乎是要将日中合作作为对内稳定民心的好材料,对外作为获得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的刺激剂。中国方面对这次会议好象是满意的。
A:今年秋天已有近10名外国领导人访华。尽管首相没有来参加会议,但是,这次的内阁成员会议是有实质性内容的。
C: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的调整政策曾多次作为话题,也明确了新的方向。
首先,姚依林副总理透露说,结束调整期由当初预定的1981年延长到1983年,调整期成为5年。据河本经济企划厅长官说,邓小平副主席好象说需用4年,总之是要用4—5年的时间进行调整。还明确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将全面重新估价大型项目,石油已不可指望,煤将成为重点。
B:关于调整问题,虽然日方过去也知道,但是竟如此严重,这在过去大概是没有想到的。日本方面稍有被压倒之感。渡边藏相坦率地劝告说:“突然通知中止大型项目是不好办的。假如不很好地交换情报,相互信赖关系就有危险。”
B:如果日中经济关系停滞不前,产业界的目光就会转向现在已经冷却的日苏关系。不久可能也会反转过来影响到政治方面。
A:中国以某种情况为由突然改变政策,这在国际上都是有名的。但是,对外关系、尤其是在经济方面的突然变化很容易使共事国陷入困境。所以,中国对正在推进经济合作关系的日本,更加详细地介绍其国内情况是理所当然的。
A:今后日中经济互助的前景如何呢?这也要缩小吗?
C:象新日铁与中国方面联合建设的宝山钢厂那样的民间级合作,暂时还不能指望扩大。但是中国说希望更多地得到低息的政府资金。对于日本来说,如果认识到了这是和平与安全的代价,那么也没有理由缩小政府级的合作。
B:日本方面的一位成员说:“中国作为经济合作的伙伴,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与其他很多国家相比,可信程度高,所以,合作关系将依然会继续加强下去。”
A:双方对亚洲形势等国际形势的认识,以及内阁成员会议的国际影响如何呢?
B:柬埔寨问题没有取得进展,在中国方面的严峻态度面前碰了壁,这对今后开展东南亚外交是很困难的。
D:但是,据新华社报道说,“日中双方的认识是一致的”。不妨说,在战术方面是有所不同的,而在对苏采取强硬的战略方面,日中再次确认是站在相同的立场上的。
B:确实,一同前来的外务省干部也指出:“美苏、欧洲和东南亚联盟,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注视这次内阁成员会议的。”在国际上炫耀“日中合作”,其意义是重大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6日刊登格雷厄姆·厄恩肖发自北京的报道】题:中国正视某些事实
每天下午大约四点钟,在北京市内各邮局的外面已开始排长队,等着买一份《北京晚报》。报纸送来了,不到半小时便销售一空。
《北京晚报》大受欢迎,报社全体职工对此自然是乐在其中的。中国人民如今又能为了欣赏的目的而读报了,不象过去只是为了看看能否从字里行间找到什么关于权力斗争情况的暗示。
中国数以百计的报纸,在过去一年里已经发生了引人注目的转变,变得(比较而言)生动、令人喜闻乐见和内容丰富了。
现在,由于邓小平的温和派的领导层牢牢地处于控制地位,报纸上那种废话连篇的情形没有了。沉闷的政治内容、刺耳的革命语调、无休止地重复那些无意义的套话的现象,大体上也从报纸上消失了,代之以给编辑部的信、比较客观的消息、连载小说和漫画。
《北京晚报》现在每天销售60万份,如果取消限额,则可卖100多万份。它大概是所有报纸中最注重读者乐趣的报纸了。
【日本《读卖新闻》11月11日报道】题:对中国电影节的总评价
从上月18日起,在东京银座电影院举行的第四次中国电影节,已于11月7日闭幕,历时三周。这次总共有5,500名观众,比去年第三次电影节减少了大约30%。
这次电影节,以文革前拍制的由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和文革后由王好为导演的喜剧《瞧这一家子》为主,还介绍了三个纪录片。但这一次没有出现打开日中电影交流之路时的那种罕见情景和节日气氛。似乎可以说想评价作品本身的观众增加了。另一方面,还上映了熊井启导演,在中国拍摄的《天平之甍》和中国电影《樱》。日中电影交流,已经从热烈欢迎阶段进入实务阶段。今后,日本将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国电影节。日中合作拍摄、由中村登导演的故事片《一盘未下完的棋》和动画片《熊猫的故事》,也已开始具体落实。
【日本《每日新闻》12月6日报道】
中国调整问题之所以在目前成为一个问题,是由于中国现在有尚未就业的数千万劳动者,中国政府必须给他们工作做。这个政府虽然制定了每年让4——5百万人就业的计划,但是根本实现不了。中国政府认为,从吸收就业人员的能力来说,以现代化设备为中心的重工业不如农业和轻工业有用,因此,加强了经济调整政策。关于经济调整政策能否成功,日方内阁成员们的看法是不一致的。经济企划厅长官河本说,“因为欲速则不达,所以,这样做可能结果会好些。”运输相盐川则感到钦佩,“由于煤炭等地下资源丰富,一定能顺利进行。能够采取这样果断的政策,需要巨大的政治力量”。还有,藏相渡边说,“和日本的财政赤字相比,还算是小病”。
与此相反,通产相田中却说,“感到前途暗淡。”
【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10月9日刊登亚洲经济调查之三】题:亚洲在相当出色地应付用在能源上的高额开支
价格高涨,但是买主正在相当出色地对付这一状况。
亚洲对石油开支剧增(以及对能源的其它方面的加价)的反应,大致上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亚洲的石油进口国目前正在限制消耗,改用其他燃料,并采用了更根本的办法,即保持高额出口,因此它们付得起它们花在石油上的费用。在某些国家,特别是在南朝鲜,能源开支剧增的影响给早已困难重重的经济又增添了困难。但是亚洲人大体上还过得去,而且对前途仍持谨慎的乐观态度。损害了往来帐日出口的普遍的大幅度增长,已使亚洲的石油进口国能够对付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油价的做法,大多数观察家认为它们在这方面干得很出色。但是这一成就已使进口国的往来帐目受到了损伤。
为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石油进口国已开始使用代替石油的其他能源,特别是煤、核动力和液化天然气,来满足它们的能源需要。当然这种转变一直是逐步进行的,而且可能会继续保持这种现状。
燃料价格上涨常常会引起螺旋形通货膨胀,雇主和雇员的利益都会受损害。
南朝鲜和台湾遇到了同样的石油价格问题。这两个国家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石油来促进正在发展的经济,然而所需石油几乎全靠进口。用于购买石油的钱愈来愈多,就意味着对朝鲜人和台湾人来说通货膨胀加剧,出口的速度也会放慢。中国中国人由于节约使用能源,因此生产的增长不会造成能源开支的按比例增长。譬如,去年钢增产270万吨而能源消费量减少了相当于100万吨煤。1979年全年的能源使用量增加了不到3%,而工业总产量却增加了8.5%。
正以不断提高煤产量而不是提高原油产量的办法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要。
明年的能源生产计划增长0.9%,而整个工业生产则计划增长6%。因此,将更加强调节约使用能源。正在起草规定能源消费标准的法律和条例。
据信中国在近海和内地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开采石油将是长期的,花钱也很多。
香港香港在1980年头6个月进口的燃料比一年前多了87%。这半年中,燃料进口占了进口总额的7%。
燃料开支急剧增加,其中大部分是以提高汽油价格和电费的形式转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为了减少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香港的两家电力公司已经安装了既可用石油也能用煤的锅炉。有些迹象表明,在八十年代,煤将成为发电机的主要燃料。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命根子是石油。矿业和能源部长苏布罗托说,“事实上,我们国家收入的71%是靠石油。”
另一些分析家说,石油收入占60%到80%,这要看按哪个指数来计算国家收入了。
石油和天然气的收入逐步增加,但是大部分收入不是因为原油产量愈来愈高或者出口数量愈来愈大(近几年来,这两项收入实际上是在下降),而是因为自从去年12月中以来,印度尼西亚原油价格大涨,涨了23.5%,以及液化天然气的出口量猛增了158%。
由于设备陈旧和油田枯竭,印度尼西亚(在1980年头6个月内)原油产量下降了3%。现在它已把注意力转向勘探新的原油来源和利用它大量的液化天然气储藏来保住其石油岁入。
日本日本工业从1973年的石油冲击中吸取了主要的教训,现在正在受益。实业界在政府的鼓励下已着手通过改用其他能源和发展新的制造工艺等办法,使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迅速合理化。政府和实业界紧密配合以制定节省和采取代用品的战略。
采取这些措施后,日本在1980年上半年进口和消耗的石油的绝对数量减少了大约7%到8%,减少到每天大约500万桶。据东京能源经济研究所说,加强能源的节约、石油价格有提高以及经济增长速度放慢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将使日本在1980年对能源的总的需求减少1.4%。因此,这个研究所的主要的经济学家藤日估计,今年总共进口的石油将从1979年的每天540万桶减少到每天平均500万桶。这个研究所认为,1981年将略有增加,增加到每天510万桶,对能源的总的需求量将增加2.1%。
今年石油消耗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出现了一些情况。消耗量的减少绝大多数是由于工业用油减少了46%,占整个需求量的36%左右。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指望今年在石油方面能够收入54亿马元(合25.4亿美元),但是它还要为它所需要进口的35%的原油付出更多的钱。菲律宾1973年,菲律宾进口的石油占进口总支出的12.9%。今年进口的石油将占总支出的31.8%。
虽然五年计划提出的目标在某些方面不象原先所提出的那样雄心勃勃了,这一计划仍然提出到1985年要达到50%的能源实现自给的目标。一位经常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的经济学家说,一位外国石油公司的经理对他说:这个计划是“第三世界中最现实的能源计划之一”。
据能源部说,菲律宾的煤炭资源相当于40万桶石油。菲律宾作为地热发电国家的地位正在迅速向前移。目前,进口石油的经费是靠大量的短期和中期贷款。今年头7个月流入的短期资本差不多相当于去年的4倍。
新加坡新加坡把能源价格提高的负担转嫁给了各行业和消费者,但是在出口市场上与新加坡进行竞争的多数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因此,新加坡相信它未处于不利地位。
另外,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使毗邻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得到了好处,这两个国家都是产油国,新加坡也从它们那里得到了一些油水。(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