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0年12月8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0-12-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英一语言学家用电子计算机研究表明:美国人使用英语比'...

    【美联社伦敦11月23日电】(记者:迈登斯)英国一位语言学家把100万个字装进计算机里计算,结果令人惊奇:美国人使用英语比英国人准确。
    兰开斯特大学教授利奇说,看来美国人比英国人更注意规则。他是对从报纸到小说以及政府文件的一切读物作了比较以后,得出此结论的。
    他用计算机对大西洋两岸版本进行的研究还表明,在使用英语的方式上有文化上的区别。
    利奇在一次谈话中说:“英国人往往以为他们是英语的保护人,可是我们在使用英语方面却很随便。证据证明,美国人比我们仔细,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对在使用这种语言方面采取的不慎重的态度更感到内疚吧。”
    美国人较少在句子开头用“和”或者“但是”这种词,较少主语用单数名词,而谓语却用复数动词,也较少用“首先”这样的词开始一个句子。
    这个调查是在兰开斯特大学和罗得岛的布朗大学,用电子计算机同时合对一百万个字进行研究的初步分析中得来的。
    利奇说:“英语是英帝国最后一笔伟大的遗产。对于在实践中如何使用英语我们应当作尽可能充分的了解,这一点是极重要的。”
    研究人员把美国文本和英国文本的数据装进计算机进行计算,结果发现英国人较常用些斯文和高贵的字,如爵士、夫人、绅士。
    研究发现,由于某种原因,美国人喜欢用阳性词,如“他”、“男孩”和“男人”,这些词比“她”、“姑娘”和“女人”这些词用得更经常一些。英国英语中,像“父亲”、“母亲”这些家庭词汇用得较多。
    美国人比英国人用较多的时间谈宗教信仰、上帝、地狱和基督。这位英国教授说:“我们很喜欢用‘怀疑’这个字。这个字在我们的英语中出现得更经常一些,‘迹象’这个字也是如此。‘如果’、‘但是’、‘虽然’、‘除非’这些字在大西洋的这一边都是比较爱用的。”
    利奇说,尽管英国人用FLAT、美国人用APARTMENT来表达同一概念——公寓里的一套房间,尽管词汇中还有其他一些区别,但是英国用法和美国用法越来越近似了。
    他对美国的一位记者说:“我们正在模仿你们呢。什么东西一在纽约时兴起来,这里也就立即照行不误。”
    布朗大学语言学家弗朗西斯和库塞拉,自1961年以来一直在用电子计算机研究美国的用法,兰开斯特大学自1970年以来一直在进行这项研究。利奇及其同事们刚刚得到75,000美元的赠款,以便和挪威语言学家继续进行研究。两个研究的目的都是要抛弃利奇称为“英语语法的神话”,以方便日常的使用,并为一种合理的语法提供指导。
    另一方面,莎士比亚经常用介词来结束句子。 6Qx品论天涯网


    【台湾《联合报》11月29日报道】题:毕加索珍品将运台
    在秦孝仪教授的出力奔走和接洽下,艺术大师毕加索的186件画瓷盘和雕塑,明年春天将从日本空运到台北展出。这一批价值千万的传世艺术品为毕加索遗族所有。前不久借给日本《产经新闻》社展览。
    毕加索的石版印刷作品,过去曾在台北展览会场出现;一百多件画瓷盘和雕塑将是这位国际性艺术家原作首次在国内公开。据了解:教育部将拨出大约两百多万台币的保险费,以及其他有关开支。
    七年前以92岁高龄过世的毕加索,不只在绘画上声名显赫,他的雕刻和陶艺也有相等的造诣。艺术界认为:“毕加索”三个字,几乎和“现代艺术”同义。他离开人间时,总共留下了三亿美元价值的艺术品,其中雕刻占了一万九千多件,画瓷盘的数量更为可观。
    从日本《产经新闻》社拍摄的186件彩色照片,大致可以了解这一批雕塑和画瓷盘的轮廓和内容。雕塑品有人头像、壶、兽型物和抽象形体等;画瓷盘则包括素瓷上的黑线勾描和彩绘,盘上的图案有人头、人体、斗牛、公鸡、山羊、鸽子、鱼骨等。
    毕加索在瓷盘上作画,是在1961年前后。引起他动笔的是在午餐时候,看到一条完整的鱼骨头平躺于盘子上,他觉得它的造型太美了,立刻用粘土把鱼骨的形状拓出来,然后放在白瓷盘上。
    第二天,他订购了大批的瓷盘,随心所欲的画了许多图案,上釉以后,拿到窑里烧。毕加索返老还童的创作心境,和追求自由趣味的心情,在他晚年的绘画中可以见到,在瓷盘画上,他更能发挥这种纯真和快乐的本性。即将在台北展出的毕氏瓷盘画,有一些是描绘他怀念的故乡——西班牙的神话,古老的故事经过他感情饱满的笔意表达,充满了现代感。
    他用铁丝描法在白瓷盘上所画的“和平女神”和“裸妇”,令人无限向往。毕加索的瓷盘画反映了他艺术的感性和活泼的一面;他不曾受东方禅学的直接感化,无论人物或装饰的笔墨都有一种“忘我”境界。
    在陶艺方面,这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最多见的作品形式是水瓶和人像。他制作的原则,是以现代的感觉和方法,使陶器回到原始形式和古代意境。有些是经过黑色泥浆浸染,也有的是在素色的器物上绘以抽像的图案。毕加索雕刻品大量的公诸于世,是在1966年巴黎回顾展时,同年纽约近代美术馆也展出他的雕刻。他有不少雕刻以山羊为主题,而非洲的原始雕刻也影响到他的作品风格。毕加索一生致力于艺术。他为世界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产。即将在台北展出的180多件陶艺、雕刻和瓷盘画,虽然是其中的一小部份,却可以看到这位艺术家生命丰富的一面。 6Qx品论天涯网


    【香港《明报》12月2日报道】题:英国设国家书籍奖选出今年获奖作品
    英国在去年6月定下了一项制度,就是每年颁发国家书籍奖。这项制度从今年便开始实施,由英国政府属下的艺术协会主办,目的是支持鼓励英国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以及歌剧院、舞剧院、话剧团,使他们的作品和演出更能受到欢迎。
    今年年初,英国各家出版社从自己在去年新出版的每一类书籍中,选出两本来参加竞选。参加竞选的书籍种类,包括小说、历史或传记、儿童读物等。至于奖金数目,每一个得奖人可得7500英镑,外加一枚奖章。
    今年4月,第一次国家书籍奖揭晓。获得小说奖的,是一位女作家潘内洛普·赖弗蕾的《时间的珍宝》。小说通过一个已故的考古学家的家人对死者的回忆,从而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产生不同的看法,探究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这部小说在人物刻划、情节安排以及思想的深度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历史著作获奖者,是汤马司教授写的《未结束的世界史》。这部辉煌巨著,引起了普遍的重视。还有,儿童读物获奖的是达恩写的故事《法靖伍德的动物们》,写一群野生动物从森林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充满惊险的场面,对小读者富吸引力。 6Qx品论天涯网


    【德新社日内瓦11月28日电】一年一度的日内瓦发明展览会今天在这里开幕,苏联第一次参加展览会。展品中有一种香烟过滤嘴,它能去除烟中的滴滴涕残余、焦油及其他有害物质。
    其他发明包括:南朝鲜发明的一种装有洒水灭火系统的能够随意熄火的香烟、一对瑞士夫妇设计的装有雪上防滑器的婴儿座车、一种英国的汽车锁系统,它能够牢牢锁住车门、车窗、电池和前灯,甚至使最有本领的窃贼也无能为力。
    今年的500件发明中,大多数是同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有关的装置。在参加展览会的28个国家中,法国的展品最多,其次是瑞士、意大利、西德、澳大利亚和南朝鲜。去年,一些发明的专利权以1600万美元出售给前来参观的工业家。 6Qx品论天涯网


六、大吃飞蚂蚁据说是进补
    中国人的“进补”是用各种药材珍肴,“你知道非洲黑人进补吃什么吗?”“吃什么?”“吃飞蚂蚁!”
    真是新鲜的经验——去年十一月雨季来临之前,我在荣巴的多玛西,亲眼看到黑人动员一家大小在户外抓飞蚂蚁。有的人在夜里用一盆水,旁边放一盏小油灯,等待看飞蚂蚁自投罗网。抓来的飞蚂蚁隔天用油爆炒,香气四溢,和我们的炒虾米味道差不多。飞蚂蚁油质重,非洲黑人平常就缺油水,再加上雨季前长时期的食物匮乏,难怪他们把它当做山珍海味,努力加餐。酩酊大醉、唱歌跳舞
    “四脚鱼”是非洲的特产。有一些坏心眼的白人为了怕黑人同他抢食,骗他们四脚鱼不能吃,吃了就没命,愚笨的黑人信以为真,舍弃美味的四脚鱼,大吃老鼠肉。
    类似非洲黑人对于“吃”的无知,我还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年西非发生干旱后,美国人援助了大批的粮种,不料农民竟把种子吃掉,因为种子袋里含有化学防腐药剂,结果吃死了不少人。
    非洲黑人喜欢喝酒。他们喝的酒是用木薯或玉米发酵制造。达到饱肚和喝酒的效果,他们通常连酒酿一起喝下肚。酒放在一个长筒里,喝之前,先摇动长筒,让酒酿和酒相混,摇动的时候因为发出“吓!吓!”的声音,“吓,吓”便成了喝酒的代用语。
    非洲黑人吃东西的时候,只要份量足够,他们很欢迎别人一起享用。喝酒也是一样,他们经常用鼓声来传达“酒酿好了”的消息,没多久,村民上门来了,他们开始“吓,吓”一个人喝完一口,再传给旁边的人。喝得酩酊大醉时,开始唱歌跳舞。
    黑人自己酿的酒,相当浓烈,但是他们喜欢喝烈酒,津巴布韦的一些地方还喜欢喝工业用的酒精。他们把酒精倒在土司面包上,事先过滤一番;但还是喝死了不少人。尽管这样,仍然有人喝。吞云吐雾、自得其乐
    对于香烟,非洲黑人也把它列入生活一大享受。当地的香烟都是进口的。香烟进口后,换上自己的包装,充当“本地货”再卖。通常非洲人抽烟,都舍不得一整根抽,总是把一根烟拆散,用纸分卷成若干根慢慢享受。初到非洲,我不了解当地黑人为什么住在山脊,不住在取水方便的山谷。后来才知道:在山脊建房子可以避免大雨冲。在斯威士兰、莱索托等地,我所看到的房子都像台湾草笠一样,属于圆型,四周用干草围起来,目的在于防止风沙。
    非洲黑人没有时间和距离观念。有一天,我问一位年轻人:从这个村庄进城有多久的路程。他回答:不远,就在前面。结果,我足足开了两天的车才到目的地。他们一天走三四十公里的路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交通工具,就全靠两只脚。教育宗旨、培养猎人
    走路,走路。非洲的小孩从小就有长途跋涉的经验。举家迁徙的时候,他们跟着家人从这一个沼泽走到另一个沼泽。由于饮水问题,非洲人移地居住都是用“接力”方式,分成好几批出发,最后才把整个家安顿下来。
    非洲土著对小孩的教育,最大的目的是培养他们将来做一个猎人。小男孩经常随他父亲兄长去行猎,实地见习。碰到危险的地区,他们无法跟去,大人就在家里做各种假动物,教他们捕兽的技巧。
    在进步的非洲国家里,常接受外国基金会的补助,设立学校;但一般家长并不要求子女专心上课。有的学生三四天不到学校他们也都不闻不问。学校教育得不到发展,老一辈非洲黑人所欠缺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新生一代身上同样的薄弱。
    我最不了解的是,有些非洲国家在独立后蓄意污辱白人,竟连政府送到各乡镇播放的教育影片,都鼓动老百姓轻视白人或者曲解白人。比方放映巴黎的妓女院邻近风光、美国沙滩上穿比基尼泳装做日光浴的女郎,电影的旁白都用尽一切讽刺和自傲的谩骂字眼。除了饮酒、乐舞之外,大概只有从赶集的场面里,可以感受到黑人生活的一个方面。来自各角落的男女老幼,带着形形色色的工艺品、日用品、织布、赶着牛羊、聚集到城中心来,也有的人准备了进口的塑胶用品和弹簧床,满足中上阶层的需要。女孩早熟、浑沌初开
    在尼日尔和乍得等地方旅行的时候,都碰到非洲黑人赶集。嘈杂的市场上,我看见有些人贩卖一种用草提炼所制成的“棵”,还有不少大人把他们十来岁的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让她们兜售油酥糖或麦芽糖,实际上这些小女孩是待价而沽,对方谈妥价钱就可以带回家。非洲的女孩早熟,十来岁已经出落得象一朵花!
    同样在一个世界里,非洲人的生活却是浑沌未开,粗糙的食物、庸俗的取乐方式、贫瘠的思想和愚昧的生存态度,谁也无法估计需耗费多少时日才能扫尽。那一种落后,真教人深恶痛绝。无奈非洲的少女也逃不过野性的摧残,每当想起那一位希望和我“生一个长发的孩子”的年轻女孩,我的心头就一阵的酸痛。 6Qx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